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一、研究内容:本项目在发电厂入厂燃料采制化全过程处理中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开发了无人化智能化验系统、自动加样称量系统、提出了非熔断式自动点火等关键技术,实现设备一体化布局,完成了对入厂燃料的智慧管控。 二、成果创新点:1、开发了一种全自动智能化验系统,实现样品的全程自动取样、加样、称量、清洗及自动化验,提高了化验的精度、效率及自动化程度;2、开发了一种模拟人手抖动的振动给料器和导料槽,实现了无人化验系统的自动加样;3、研制了一种采用耐高温氮化硅陶瓷棒(加热棒)的量热仪非熔断式自动点火装置。4、通过对燃料管理全程实时管控,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制定矿点、煤种等多维度评价体系,实现了数据量化分析。 三、成果应用情况: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后,得益于汽车煤验收管控子系统,煤车进、出顺序明显得到了有序控制,车辆扎堆、插队等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全自动采样、制样机、化验设备、存样柜实现设备运行自动化,设备间完全无缝连接,改变人员工作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人员干扰因素,减少物料损失,提升经济效益。规范了煤质化验程序,煤样的灰分精准测定,进一步精确了燃煤碳排放量。 四、产生效益:1、实现物料智能化系统每年节省人工成本约216万元;2、实现燃料煤从采购管理、采制化、掺烧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能源的生产、利用水平,降低单位能耗,每年节省煤炭成本损失约950万元左右。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建立涵盖电力沟道缆线资源全要素的统一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电力沟道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实时共享、持续保鲜,夯实电力沟道和缆线资源管理的“数据底座”。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论文1篇。主要创新研制了高可靠电力沟道综合监测边缘物联代理装置,制定了电力沟道资源基础数据模型、在线监测接入标准,实现多厂商异构终端传感设备安全接入和统一管理;开发了缆线路径关系和路由管理算法,实现缆线标识及地理走径自动采集和沟道资源的全要素管理;研制了光缆电子标签和尾纤无源发光电子标识,实现电力沟道内光缆、接续和尾纤的全线路快速、精准化识别。 项目成果已在国网陕西电力及各地市公司应用,其中高压电缆电子标签和标识牌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电力沟道及电缆资源数字化已经完成西安市314公里电缆沟道、250公里高压输电电缆、400多公里配网侧电缆的数字化绘制,实现了电力沟道及电缆资源的地图展示、缆沟互查等数字化应用。电力光缆资源数字化已完成全省2636个通信站点、2865条约4.5万公里光缆及相关光配、光路等资源数据的数字化绘制,基本建成了“陕西省电力光缆资源一张图”。该项目成果的应用累计节支480万元,新增利润2000万元,全面提升了全省电力沟道及电力电缆、通信光缆资源的生产、运维、监测的数字化、精益化管理能力。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成果简介:APS是一种基于有限资源约束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它通过综合考虑物料、设备、人员、时间等多种因素,利用先进的算法和优化技术,生成最优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与传统的计划排产方式不同,APS不仅关注“做什么”,还关注“怎么做”和“何时做”,能够实时响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动态调整计划,确保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满足客户交期和成本控制的要求。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重庆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榆林学院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榆林学院
成果简介:本项全维度融合的露天采剥精准调度系统具备如下技术内容:一是能够从时间和业务维度上融合联动实时地质保障系统、质量化验与智能配矿系统、精准采剥调度系统、全过程无人驾驶系统、磅房无人值守系统、运销联动管控系统、矿山安全管理系统、设备监控在线监控系统及数字孪生综合管控平台。二是实现露天矿路网自动提取,路网是调度系统实现车流规划的基础保障,人工维护成本代价巨大,要求调度系统能够实现路网自动提取;三是实现集群调度指挥大脑算法,作为整个露天采剥装备的调度指挥中枢,高效的调度算法是调度系统的难点问题;四是采剥运输作业合法性验证,采剥装备中的无人装备由于没有人为因素,执行客观,但对于有人装备而言,受人为因素干扰,“不听指挥”问题频发,需要引入合法性验证系统,保障有人装备服从指挥作业;五是调度执行数据反馈,需要有调度执行的反馈数据,比对生产计划和实际执行,从而联动生产计划模块调整计划。该系统可直接应用于露天金属矿山或露天煤矿,通过简单部署车载终端、云端服务,采剥设备通过车载终端接受调度指令,无人装备直接按照指令执行,而有人装备操作员根据接受到的指令遵照执行即可。发表权威学术论文5篇,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4项。先后成功应用于洛阳、鄂尔多斯、马鞍山和榆林等10多家矿山。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绿盟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成果以国内外智慧港口在实际运行中的共性问题为例,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计算机仿真与优化技术解决港口企业在生产运作中的瓶颈,并通过优化港口作业流程提升经济效益。从方法创新角度,成果首次提出了仿真优化集成方法,并通过三个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对提升复杂系统生产运作管理水平、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的有效性。从内容创新角度,成果围绕国内外智慧港口在闸口智能化、堆场智能化、港口智能化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有限空间下的车船协同调度问题、受翻箱影响的堆场资源规划问题、以及考虑重大事故影响的港口韧性优化问题三个新的研究问题,并基于仿真优化集成方法开展了创新性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行有效。从概念创新角度,基于学界与业界的普遍共识,提出了港口数字孪生的基础结构,包括港口大数据、港口仿真建模、港口智能决策和数据与业务可视化四个关键模块。成果主要内容已发表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ISE Transaction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受到国内外多名顶尖学者的积极引用和评价。研究成果应用于行业领军企业烟台华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一代全自动智慧码头作业系统CITOS7中,并部署于天津港C段、广州南沙港4期、福州港等项目,得到了企业与港口用户的好评,同时成果成功地融合了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受到了学界专家和业界专家的广泛认可。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满足国家数字化与智慧化物流产业园与智能仓库建设需求,针对传统仓储发展经营中的痛难点问题,并填补相关技术空缺,本团队以构建复杂物流与生产系统的数字基座为目标,提出了面向系统评估与决策优化的数字孪生技术。该技术基于底层编程语言,自主研发了面向物流与生产系统的离散事件仿真引擎与相应的智能优化算法,形成了一套具有可塑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的离散事件仿真引擎与相应的智能优化算法及数字孪生建模框架,可以满足多种物流与生产场景的运营评估与优化需求。此外,为了提升复杂物流与生产系统抵御风险与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能够准确评估相应的预防与处置措施的实际效效用,首次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韧性优化方法,改进了原有基于数学模型方法假设过多、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有效增强了系统的整体韧性,也为数字孪生在在物流与制造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典型案例。成果由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西安新创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并在陕西物流集团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落地应用,实施于陕西商储物流凤城七路园区。成果解决了其在早期建设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业务发展,导致先前的建设标准和运行方案在运营效率上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等问题,针对园区的运行场景进行了效率评估与运营优化,并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改善了园区原有运营过程与园区运营状况,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以运行时间和运行性能为任务成功衡量标准,建立了可修系统任务成功性评估模型,将任务成功性评估从二态系统扩展到多态系统;提出了一套面向任务成功性的可修系统重要度原理模型及分析方法,突破传统重要度分析理论仅对可靠性求导的局限性,丰富了系统重要度分析理论体系;分析了任务成功重要度在典型结构系统中的计算方法、工程意义和变化规律,为可修系统任务成功性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构建了可修系统任务成功性优化模型,基于任务成功重要度和启发式算法建立可修系统优化模型求解算法,并验证了正确性和效率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中国航发集团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将任务成功性重要度分析及优化方法应用到了某型涡轴航空发动机制造方案优化领域,延伸了项目成果的应用范畴,开拓了复杂装备建模与优化理论的应用领域。项目组共发表与成果相关的期刊论文10篇(包括国际可靠性领域权威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和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论文3篇),会议论文5篇(包括 Best Paper Award 和 Honorable Mention Award 论文各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团队针对具有高负荷、宽工况特征的航空涡轮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压缩系统中叶片流致振动设计难、预测慢、危害大这一长期困扰高端叶轮机械行业的问题,在叶轮机械三维定常流场分析、多级压气机排间耦合分析、高效频域建模、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与方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发表在AIAA Journal, ASME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等航空航天领域顶级期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时,团队基于提出的创新理论与方法长期致力于开发TURBO3D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工业软件,并与中国航发集团各大主机所,如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以及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单位开展项目合作,联合攻关压缩系统流致振动相关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高端压缩系统叶片设计、流致振动预测、叶片断裂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在多个关键型号航空发动机如CJ-1000A等的产品研制中得到了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高端叶轮机械设计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开发三维可视化的信号设备综合维护系统,进行 维修任务安排、维修调度、应急调度、维修指导等工作。 地理信息GIS系统与BIM的高效结合,呈现出大到全国铁路网,小到设备及配线端子的可视化管理,解决了大数据量的高度集成及快速浏览问题。一种地铁综合管线施工辅助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三维管理模块、施工管理模块及日志记录模块;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的登录验证、注销功能;所述三维管理模块包括场景导入、三维漫游、图层管理、图例管理及导航功能;所述施工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管线修改管理、空间分析、管线碰撞检测、工序协调、施工进度管理功能;所述日记记录模块可实时记录用户操作管线的信息。本发明实现了施工过程管理的三维可视化,使施工进度更加形象化,增强了施工管理效果的表现性,有效避免了管线施工过程“返工”;且通过空间分析、管线碰撞检测手段,可有效解决专业管线之间的空间碰撞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