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汽车发动机缸体轻量化高强韧铝合金材料研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汽车轻量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要求发动机小型化和轻量化,而缸体是发动机的核心,辅材料消耗大、工艺技术含量高、重量重,因此研发新型的高强韧轻量化缸体材料成为大势所趋。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运用Pandat 软件分析,在合金成分配比方面进行设计,在增强析出相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方面进行研究,开展关于过渡组金属和稀土金属强化相沉淀的相结构、成分、形貌、分布及其在不同成分、不同工艺处理条件下演化过程的研究和理论分析,研发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高强韧铝合金材料,以期提高压铸铝合金材料的缸高强韧性能,并为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发动机缸体使用铝合金为原材料,采用压力铸造方式。优化合金成分,调节合金中的Cu、Mg 比例,改善铸件的组织结构,提高铸件的强度,改善铸件韧性和加工性能,实现发动机缸体轻量化。   本项目“汽车发动机缸体轻量化高强韧铝合金材料研发”技术基于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其中安徽工程大学主要承担项目产品材料的成分设计优化、热处理工艺优化等内容,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担项目的产品轻量化改进,铸造工艺性能及工艺改进等内容研究。合作单位拥有高新能有色金属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技术保障充足。

高品质稀土镁中间合金熔盐电解制备及产品高端应用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材料技术领域。   本项目以制备高品质稀土镁合金材料及其高端应用为目的,历经10余年,自主创新氟化物熔盐共电沉积制备高稀土镁中间合金新技术,发明了一批高性能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技术并在航空等高端领域获得应用。关键技术取得如下突破:   (1)发明了氟化物熔盐共电沉积制备稀土镁中间合金新技术,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镁合金飞溅燃烧而致安全事故的行业难题;设计了高温熔盐取样装置,突破了电解过程动态精确控制难的技术瓶颈,制备的稀土镁中间合金晶粒细小,成分均匀无偏析。   (2)发明了稀土镁合金真空虹吸出炉浇铸新装备,设计了新型稀土电解用石墨阳极和稀土中间合金新型承接器,实现了高纯稀土中间合金的半自动化生产。通过以上关键技术集成,显著降低了中间合金杂质含量,特别是Fe低至0.05%,满足了镁合金高端应用需求,并解决了电解生产安全性差和效率低的难题。   (3)发明了一批高强、耐热、高导热及高电磁屏蔽性能稀土镁合金新配方及制备新技术。通过使用高品质稀土镁中间合金、优化稀土的成分配比及设计热处理新工艺等,可大幅提高稀土镁合金的成品率,合金强度提高近20%。   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标1项。   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11亿多元,新增利润5000多万元,出口创汇700多万元。该成果对稀土行业的科技进步和镁合金产品的优化升级有重大推动作用。

邻苯二甲腈树脂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耐高温高分子复合材料因树脂耐热性差、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弱及复合材料性能均一性差异大等技术难题,是制约我航空、电子电气、高频通讯等领域发展的核心材料。本项目在JP项目“酞菁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等的支持下,针对邻苯二甲腈树脂加工温度高、固化时间长、固化机理复杂导致性能不可控、缺乏耐高温增强纤维处理剂导致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差等技术难题,围绕多官能度邻苯二甲腈的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界面调控与应用关键技术,开展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树脂结构控制与加工应用技术难题。   该项目树脂制备、纤维上浆剂及处理技术已规模化运营2年以上,形成了具有高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超2亿元。   该项目技术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

微米/亚微米级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合金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广东兴发铝业(江西)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1、达到的材料性能技术指标如下:   (1)抗拉强度≥265MPa;   (2)屈服强度≥195MPa;   (3)弹性模量≥105GPa;   (4)延伸率≥10%;   (5)硬度(HB)≥75。   2、 完成的主要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   (1)确定微米/亚微米级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合金材料(HEAs/6101Al)制备成型方法,获得新工艺2项,新材料1项;   (2)参加2次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研究生3名;   (3)成果转化后,累计新增产值11288.78万,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288.78万元,累计新增利税1299.89万;   (4)申请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3项;   (5)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文4篇,其中SCI 、EI检索论文3篇。

气凝胶复合高温高效绝热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对新型超轻质高效绝热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效率低、且对环境有污染,无法满足高端工业装备、冶金、电力等行业对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提出的轻质、高效隔热、绿色环保、长效应用等综合性能要求,气凝胶绝热材料是传统保温隔热材料隔热效果的3~5倍,是支撑工业热工设备、轨道交通车辆、石油输送管道、石油化工等领域发展的关键新材料,对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对于解决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山东工陶院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了以陶瓷纤维针刺毡为增强体制备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技术,解决了气凝胶材料强度低、韧性差、复杂构件难制备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气凝胶材料强度、韧性、隔热的性能协同效应;引入真空虹吸技术制备陶瓷纤维针刺毡增强增韧气凝胶复合材料,掌握了高性能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大型异型复杂部件的批量化高成品率制备技术;形成了陶瓷纤维针刺毡增强增韧气凝胶复合材料的产品体系,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热工设备提供了高温高效隔热的技术支撑和材料保障。

极地严寒环境用海洋工程厚钢板发明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项目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   俄罗斯亚马尔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濒临北冰洋零下50℃的极寒地带,对海工钢提出了极高要求。针对极地环境的技术难点,经过15年的研发形成了均质化厚板的精炼、连铸与微合金化技术,厚板组织细化及多尺度纳米析出强化技术,快速冷却高韧化焊接技术等45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国际3项。   研发钢板已成功应用于亚马尔项目,为该工程提供了42.89万吨钢板,累计新增产值21.15亿元、新增利税2.68亿元。作为应用单位之一,中石油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新增营业收入30.99亿元,利税9.14亿元。   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促进了我国的清洁能源建设以及国家战略的实施,社会效益显著。   核心发明点如下:   (1)解决厚板成分偏析和组织不均匀的技术难题。   (2)实现高强度与优异低温韧性(-80℃条件下V型样品冲击功达到300 J以上)。   (3)确保硫化物细化和球化以及复合硫氧化物粒子均匀细小分布在钢板中,抑制大热输入条件下焊接粗晶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过度长大且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成,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低温韧性。   (4)开发了焊接快速冷却工艺,通过控制t8/5时间来增加焊接接头中针状铁素体和板条状贝氏体含量,并减少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M-A数量,从而提高焊接接头韧性。

汽车及航空航天配件加工用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一、简要技术说明   本项目属先进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随着制造业技术不断换代升级,上述领域对刀具的切削效率、表面光洁度和耐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碳氮化钛(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由于具有高耐磨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红硬性、以及远高于普通陶瓷材料的高强度,因此成为高精加工刀具制作的首选材料。   项目通过成分和配方优化,完成均质化、完整化的金陶典型组织芯壳结构的实现,同时针对烧结过程展开细致而全面的分析研究,讨论合金结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并应用于烧结过程温度、区段、气氛等工艺研究中,总结和归纳其过程工艺影响和作用,完成对材质结构进一步的优化调整,真正实现了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立铣刀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等性能的提升。本项目开发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性能指标媲美韩国特固克公司和日本京瓷集团同类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   项目获得发明专利7项,PCT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2、经济指标   该成果产品在汽车及航空领域关键零部件加工中实现了推广应用,替代了部分特种加工进口刀具,刀具耐用度超过国际一流企业产品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超大尺寸超高强、高耐蚀铝合金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裕航特种合金装备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一、背景   7055铝合金是目前最先进的商用高强高韧铝合金,具备极高的强度、较好的韧性以及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性能方面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同比重量仅为优质钢的一半,作为优质钢的替代材料,在高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7055铝合金因其合金含量高、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复杂,在产品的生产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国内对7055铝合金的研究也逐渐成熟,裕航合金已完成了对小尺寸7055铝合金产品的成功研发,实现了小尺寸7055铝合金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但对于大尺寸7055铝合金产品存在铸棒铸造无法成型、铸造开裂、成分偏析等铸造问题,国际无同类产品的技术标准。因此,裕航合金在小尺寸7055铝合金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的基础上,计划针对大尺寸7055铝合金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二、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技术通过采用新型细化剂、合理设计铸造工艺、引入电磁搅拌方式等,解决大尺寸7055铝合金铸锭偏析严重、成型难的问题;通过分步均火处理,解决大尺寸铸锭偏析严重的问题,为以后的时效热处理及挤压工艺奠定基础;通过采用多级回归时效制度,消除影响合金韧性及应力腐蚀性能的网状连续分布的晶界沉淀相,在保证合金超高强度的前提下解决7055铝合金单级时效应力腐蚀性能低下的问题;通过从熔体成分控制到时效热处理后的铝合金微观解析到性能的关联研究,建立从熔体成分设计、塑性挤压成型、离线淬火工艺及时效热处理的整体优化设计方法。   三、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产品已形成大尺寸7055铸锭批量化年产10000吨产能的生产规模能力和性能达到波音飞机要求的供货要求的大截面尺寸7055铝板系列批量生产。

重大装备用系列高性能合金材料共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1 项目重要性和意义   项目瞄准核重大装备对关键材料的实际需求,突破了合金产业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了工程用系列高性能合金材料,产品性能不仅达到相应技术规范要求,而且满足 RCC-M、 ASME、 HAF 和 AMS 等国际先进标准要求,推动了重要领域用系列高性能合金材料的国产化。   2 立项背景   重大装备及其配套关键材料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领域。长期以来国内“重主机、重系统、轻材料”的倾向,导致重大装备用关键材料大多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系列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存在真正“卡”点,制约了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此,重庆材料研究院、重庆钢铁研究所、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上海第一机床厂强强联合,组成产学研用团队共同实施本项目,核心部分获得2016年度重庆市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资助。 3 授权知识产权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及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   ①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培养博士3人、硕士4人、副高以上人才3人,发表学术论文11篇,形成国标1项、企标14项;②提升了重大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面向智能化的新国标螺纹钢低成本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螺纹钢量大面广,年产约2.5亿吨,是最体大量广的基础用材,对此,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面上攻关-高新领域资助下, 牵头单位中冶华天,联合科研院所苏州大学,生产单位安徽长江钢铁,依托中钢协“高性能建筑用钢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徽省高性能建筑用钢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了面向智能化的新国标螺纹钢低成本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和应用,以支持加快淘汰低产能、高能耗的螺纹钢产品,提高螺纹钢先进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安徽省乃至全国建筑用钢制造水平和行业的整体技术提升。   2、技术性能指标:项目的最主要性能指标是,针对III级钢筋为研究对象,以组织调控为主,配合第二相粒子增强,降低甚至不用 V 微合金化,达标螺纹钢强度要求,实现低成本制造。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相关技术合计申请专利25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高水平论文6项,行业标准2项。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项目的整体或部分成果分别在长江钢铁、中天钢铁、永锋钢铁等产线应用,产品性能指标通过了国家钢铁及制品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安全可靠。   5、历年获奖情况:项目形成的相关成果,先后牵头或支撑获得2019年安徽省专利银奖《二段控轧及轧后控冷生产螺纹钢的工艺》、2020年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长型材绿色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2021年中钢协智能化优秀解决方案《高性能长材绿色智能化控轧控冷工艺技术与装备》。

铝型材生产关键工艺装备及智能优化技术与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成果简介:  本技术成果是以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面向大型铝型材生产企业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为基础,围绕广东省铝型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挤压合格率低、挤压质量稳定性差、单产能耗高且难以准确统计、整体交货率低等关键共性问题,在应用基础理论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开展了攻关和研发,掌握了铝型材智能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在铝型材行业开展了产业化推广,简要技术说明如下:(1)研究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铝型材生产过程牵引与挤压的动态匹配技术,研发了开放式架构的铝型材挤压-牵引一体化控制系统与装备,提高了铝型材直线度及成材率。(2)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数据驱动建模方法,解决了产量和质量协同优化问题,实现了铝型材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3)研发了基于铝型材人工上料-折纸包装-缠胶特征的折纸包装机构,突破了多规格铝型材的柔性快速包装技术,提高了铝型材的包装效率和自动化水平。(4)研发了多工艺、多装备协同融合的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铝型材的智能生产,提升了铝型材的生产质量与效率。项目先后开发出了智能自动化大吨位铝型材挤压、立式多轨道机器人系统、全自动高性能铝型材包装设备、铝型材智能生产线及相关软件,对提升铝型材行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传统制造过程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成果已经在全国铝型材行业一线国内品牌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和应用示范,并形成了铝型材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在国内铝型材行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并成功出口到东南亚相关企业。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9件,软件著作权4项,制订国家标准3项及行业标准2项,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8件。

航空航天用超轻镁锂合金研制与产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镁锂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也是最难制备的轻合金材料。  本项目整体技术指标先进、成分精确、烧损率低、纯净度高、性能高、生产过程安全可控。自主研制并纳入国际/国家标准的LA93M、LA93Z优于美俄同等产品;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软著5件,受理专利6件,形成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专著1部,培养青年技术骨干150余名,研究生8名。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首页上一页1 2 ...1447 1448 1449 1450 1451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