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五邑大学
成果简介: 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热固化和光固化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和探索如何克服二氧化硅粒子间强相互作用的途径,合成设计活性官能团改性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及固化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玻璃化转变、结晶、熔融和降解等)的表征。优选聚合反应条件,考察纳米粒子形态、用量、粒子与基体树脂间的作用力及原材料配比等对聚合反应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本项目最终目标是研制一系列对环境友好、快速固化的增强增韧、疏水、耐老化等综合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进一步推动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 该项目产生的成果(申报发明专利9项,其中3项获授权)诸如:一种氟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为连接料的水性油墨的制备方法;一种改性聚氨酯的纳米二氧化硅聚醚(酯)多元醇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一种氟硅改性核壳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纳米二氧化硅聚醚(酯)多元醇分散体制备高固含水性聚氨酯的方法;一种新型聚天冬氨酸酯的制备方法及聚脲涂层;一种可UV固化的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改性的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等。 本项目执行期间课题组研究人员与企业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室合成及工厂扩大实验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攻克了项目的关键技术,形成了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中试产品。中试产品的样品向全国多个省区如广东、广西、湖南、河北等市场推广试用。试制样品陆续投放各地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1)耐水性好;(2)附着力优;(3)良好的力学性能。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金属材料冶炼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是取向硅钢的研发、制造及应用领域。取向硅钢被称为 “钢铁皇冠上的明珠”,本项目应电机行业发展和市场迫切需求,开展新型无底层绿色环保涂层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开发及规模化制造,产品主要用作大型发电机铁芯,工序更长,成分、工艺更复杂,是取向硅钢中的“专精特新”产品。 产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产品助力电机企业满足电机能效的更高要求,可更好的实现技术降本与产品创新,为我国“双碳”目标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和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贡献。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该项目首创设计了新型高强韧La-TZM钼材料,提出了多元钼材料“高弥散-低错配”综合强韧化机理,开发了有机低碳控氧和细晶均质化烧结技术。攻克了难以兼具高强度高韧性钼材料的制备难题。 将伺服可调液压系统和在线保温系统同时引入塑性成形设备,开发出钼材料可控初始再结晶退火工艺(1100℃×15min)、低速率等温拉深技术(应变速率0.1/s、成形温度400-600℃)、剪切-流变复合热态微错距旋压成形技术及无级调节在线加热装备,实现了钼材料复杂结构制品的极低成形速度、超细等轴晶结构、加工硬化和结构尺寸精确控制等难题。开发出7种钼材料复杂结构制品和5种规格旋压钼坩埚。 开发出高强韧钼材料热工部件制备关键工程技术及超高温装备成套制造技术,解决了超大规格热工装备的性能参数低、成套化技术低、温度均匀性差的难题,生产效率提高3倍,生产成本降低40%,能耗降低50%,并消除了镍基高温合金热区元件的Fe、Ni、K、Na、Ca、Mg等杂质污染。 该项目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装备,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制定行业标准2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2.58亿元、新增利润8.63亿元。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目前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HPC)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韧性差、容易裂缝和渗透,国内外解决的主要方法是用高性能纤维进行增强增韧,但是裂缝渗透的问题依然存在。申请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氧化石墨烯(GO)的高强度和高柔韧性以及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调控作用,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韧性和抗裂缝的性能。通过研究GO对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与形状、集料与凝胶体间过渡层结构、孔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揭示GO对HPC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特别是韧性影响的规律。通过GO的可控氧化调控分散和功能化程度,提高GO调控HPC微观结构和性能的能力,揭示GO调控HPC结构的机理和规律,建立HPC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项目创新之处是利用纳米GO对水泥水化产物组成和形状的调控作用改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显著提高HPC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韧性及抗裂缝的能力,为通过调控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构筑理想性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成果简介: 项目执行期间,“煤化工大型重载高温机构高温防粘焊抗烧蚀耐磨材料研发及应用示范(省院省校重大)”项目团队获2019年度好设计银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新增研究经费50万元(四川省科技厅2018—重型装备锁紧及紧固结构高温耐介质抱死材料研发及应用示范(省院省校重点))和新增订货1.35亿元(120万吨/年粉煤热解回转反应炉的设计制造);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青年人才5人。团队成员段启刚被评为四川省第十三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项目执行实现销售收入8878万元,利税1371.5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宝武杰富意特殊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齿轮的后道热处理均需采用渗碳处理,高温渗碳工艺因其能明显缩短渗碳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高温渗碳设备及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推广应用。近年来,耐高温渗碳炉和低压真空渗碳技术的发展,使高温渗碳得以工业化应用。国内诸多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厂也逐步采用高温渗碳工艺。研究显示,齿轮渗碳温度从930℃提高到1000℃,可缩短渗碳时间50 % 以上, 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常用齿轮钢在930℃高温渗碳时奥氏体晶粒就容易长大, 极大降低了疲劳性能。SAE5120H-M、SAE5130H-M属新型节能高档自动箱变速器齿轮钢,代表性公司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SAGW),其中SAE5120H-M主要适用于SAGW供“美国通用”和“上海汽车”变速器精密温锻/冷锻/冷挤压加工成型和真空渗碳高压气体淬火类齿轮零件、SAE5130H-M主要适用于上汽通用CVT项目软氮化齿轮圈零件。该系列钢种具有合金成本低、易切削、淬透性稳定、热处理变形小等优点。 本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宝武杰富意特殊钢有限公司开发的SAE5120H-M、SAE5130H-M高温渗碳齿轮钢,通过大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轻压下改善齿轮钢横截面成分偏析,通过样件中试及试生产、批量生产过程工艺及成分优化,解决了SAE 5120H-M高温渗碳热处理后奥氏体晶粒度混晶、横截面成分偏析严重、轧制过程表面开裂等技术难题,改善了齿轮钢碳偏析,横截面碳最大值-最小值≤0.02%,带状组织≤2.0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了上汽变速器CVT250变速箱项目二方认证,产品实现批量、稳定供货。 项目完成后,宝武杰富意特殊钢有限公司具备了批量稳定高温渗碳齿轮钢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稳定,受到了客户的好评。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成果简介: 项目通过对低烧Ca-B-Si-O玻璃复合氧化铝材料进行结构设计与应用性能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创新性研究:(1)通过优化玻璃熔制工艺以及玻璃组成,拓宽了Ca-B-Si-O玻璃玻璃熔融范围,1400-1600℃高温熔制高性能介电玻璃材料;(2)通过玻璃与Al2O3复合,采用等静压法成型制品,得到一种850℃低温烧结致密、抗弯强度高、10MHz下介电损耗小于0.002、稳定性好的玻璃/氧化铝系介电陶瓷材料。项目通过定量评价玻璃复合氧化铝材料性能的优化方法,优选出最好的复合材料组成与制备工艺,最终得到850℃烧结致密且综合性能优良的低烧Ca-B-Si-O玻璃复合氧化铝材料,项目研制的系列产品适合用于电子陶瓷材料,该研究成果为我国进一步研制高性能电子陶瓷提供条件,为我国的电子通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 一种点阵金属-泡沫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点阵金属材料(包括波纹结构和金字塔结构)与切割的泡沫铝胶接复合获得多功能复合多孔材料。本发明实现点阵金属材料和泡沫铝复合结构的制备。这种点阵金属-泡沫铝复合结构夹层板,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它可以有效减轻结构重量,改善冲击变形、磁屏蔽性能,尤其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更可以发挥其高强度、高刚度和优良的阻尼性能,另外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汕头大学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近年来以高比强铝型材在轨道交通、太阳能等行业的应用呈现飞跃式发展,由于其高成型难度和高精度要求,传统成型装备无法满足其应用要求,相关数控设备尚处起步阶段,因此,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需求广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多功能、柔性化等优点的高强度铝合金专用数控成型装备,对加快我国高比强铝型材在轨道交通、太阳能等行业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针对我省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产业对高强度铝型材的巨大需求缺口,项目利用数控化、智能化技术,以高强度铝合金型材为成型对象,以高效高精、高度智能化、多工序协同、高原料利用率为研究目标,围绕高强度铝型材加工的锯切、铣削、组角关键工序,攻克和应用关键数控技术,研制高强度铝合金型材关键数控装备;针对铝合金型材加工种类多样化、工艺路线复杂等特点,研制高强度铝型材成型自动产线,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3、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技术成熟,填补了国内高强度铝合金关键数控成型装备及自动产线,安全可靠。 4、历年获奖情况; 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7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牵头制定技术标准2个,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人才13人,累计新增内销销售收入2816.45万元;出口销售收入601.35万元,合计3417.80万元。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成果简介: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机械工程摩擦学、化学计量学、石化工程、材料工程等多门学科交叉领域。 立项背景及主要科技内容:架空导线的环境腐蚀行为和防护技术既是架空输电技术的研究热点,也是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尤其在在沿海高湿区、酸雨区、重污染区等重腐蚀环境地区,迫切需要提升现有防腐技术。项目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叶片表面蜡质组分在润滑剂中的作用及摩擦学机理研究”,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高导电率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研发及导线研制”、“间隙型架空导线耐热油脂研究”、“钢芯线防腐蚀技术研究”,以及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离子液体润滑脂的制备及导电性研究”等项目的支助,开展了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与导线防护脂的设计制备关键技术的攻关。 授权专利情况: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形成技术标准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受数量所限,附件中仅提供24篇电子版原件),所列24篇中SCI检索19篇,有4篇发表在国内领军期刊 Friction(影响因子 5.29),最高被引63次。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宁夏德运创润钛业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项目采用熔盐电解精炼-电子束熔炼-锻造工艺,成功制备出纯度高于4N7的电子级高纯钛靶材,突破了电子级高纯钛靶材制备的关键技术。项目在如下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1)通过对熔盐电解过程杂质Fe、Cr、V、O含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条件研究,掌握了主要杂质元素去除的关键控制条件,结合工艺设备优化设计实现了降低能耗,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盐电解制备电子级高纯钛晶体的产业化生产技术。(2)通过对电子束熔炼提纯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电子束熔炼最佳工艺条件,成功试制出电子级高纯钛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特有的旋转式连续进出料电子束熔炼系统,开展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与应用。(3)通过对电子级高纯钛靶材的机加工制备过程研究,开发了高纯钛靶材热锻工艺,实现了机加工过程氧增量和微观组织的控制,成功制备出晶粒细小、组织均匀的电子级高纯钛靶材产品。经客户试用评估,本项目试制的高纯钛靶材产品,其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要求,并能部分替代进口同类产品。项目研究成果,打破了电子级高纯钛靶材生产技术瓶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级高纯钛靶生产工艺技术,为公司后续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鹤壁维达科巽电气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一)项目的创新类型、创新点 该项目涉及材料、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多个领域需要开展技术创新,属于申报项目范围内镁合金精深加工,成果为镁合金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该项目主要创新点有: 1.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镁合金制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有:镁压铸的连续化生产技术、高强和耐热镁合金制备技术、镁合金耐蚀性和表面防腐技术、镁精深加工技术等制约镁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2.工艺创新 (1)微弧氧化技术 (2)石墨烯在镁合金表面功能化耐腐蚀技术 (3)表面自洁耐磨耐热技术 (4)纳米颗粒增强多元耐热镁合金技术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