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心)
成果简介:生物炭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质资源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一类难熔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的富含碳素的固态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良好的孔隙结构。在土壤改性、重金属离子吸附、金属氧化物负载、微生物负载、有机肥复配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利用玉米秸秆、烟杆等农林废弃物和林业“三剩物”制成生物炭钝化剂、炭基有机肥、改性生物炭等。该成果可根据应用场景和土壤特性制备特定的生物炭系列产品。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心)
成果简介:该成果利用生物资源,比如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木屑、竹 、椰树等提取纤维素、植物纤维等作为原料,通过特殊的界面原位增容技术与表面处理等技术,制备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原料来自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该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其植物纤维气味独特,贴近自然,外观呈现出特殊的纹理效果。可根据地区植物类型,开发相应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同时可按照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成型不同的制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利用功能性膜片与减薄后的玻璃紧密结合的技术,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从技术工艺、装备制造、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工程应用为一体的贴膜中空玻璃技术体系。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
成果简介:该成果聚焦现代化农业设施高质量发展需求,利用纳米功能粒子改性及应用技术,研制具有光学调控、增强增韧功能的改性母粒。成果产品西南市场占有率超80%,助推现代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锂离子电池水性粘合剂电极颗粒间缺乏长程连接,充放电过程中粉体颗粒易从集流体上脱落,其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从表面化学组成和粘合剂在电极中的分散情况这两个重要因素着手,把能增强正极的导电性的官能团引入到粘合剂的表面,制备具有离子传输的功能三维网络结构的粘合剂,实现在三维方向上固化电极材料颗粒,实现水性粘合剂的多功能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成果简介:本成果制备以脱色乳化沥青、水性环氧固化体系和改性剂为主要成分的胶结料,与彩色抗滑集料以一定配比和撒布量同步撒布在路表形成兼具有彩色、抗滑、封水、经济性的路表封层。主要用于隧道口、交叉口、长大纵坡路段的彩色路面铺筑。该成果的彩色抗滑封层厚度仅为1-2mm,具有优良的经济性;该成果为常温施工,施工过程无需加热,无废气排放;该彩色抗滑封层具有优良的抗滑、封水效果,能够显著提升原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渗水性能。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成果简介:该成果利用多元醇介质辅助,可制备高浓度纳米氧化锌胶体溶液(浓度可达5%左右,平均粒径7nm)。通过改性可再分散于多种极性溶剂,形成透明溶胶产品(改性后的最高浓度已达45%)。也可改性获得油性、水性及两性溶剂体系;制备掺杂型纳米氧化锌产品,目前已完成Al掺杂的导电纳米氧化锌溶胶产品。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成果简介:黑灰色低品位重晶石的“化学酸浸”变白处理工艺,国内外均有研究,然而,许多研究并没有涉及废酸对生产成本及环境的影响,也没有系统考虑生产中的余热综合利用。该成果对不同酸处理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一次性处理可使白度从60%左右增高到95%左右,通过对废酸进行除杂纯化,再补充酸液,实现循环利用。通过对生产中煅烧工段工艺优化升级,对其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大学
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特种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变形材料固态焊接问题,实现了Ti6243及GH4169类环形件的闪光焊接制造。完成了对激光焊接焊缝气孔的控制技术,高温合金激光焊接气孔率显著下降。高温合金第二相与微观组织梯度结构调控。传统GH4169材料实现常温及650℃下10%以上屈服强度提升。钛合金非均质组织调控技术,实现传统TA19钛合金常温20%,550℃下30%屈服强度提升。实现了特种紧固件高强韧要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贵州大学
成果简介:该技术成果对含汞废弃物包括烟气、有色冶金渣、烟道灰、废触媒资源化治理回收汞、开发新型乙炔氢氯化均相络合催化剂,为我国电石法PVC行业提供了维系生产必须的催化剂。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超60%,在湖北、内蒙、陕西等多家大型PVC合成化工企业中广泛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道路建造与运维是交通运输行业固废产生和碳排放最核心来源。因此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以“绿色(近零污染)低碳(近零碳)道路工程材料”的创新研究意义重大。旧料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还影响环境,亟需拓展规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成果通过先进回收技术蒸馏RAP中的旧沥青,然后利用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RAP中旧沥青组分进行萃取分离。再结合微观及物化分析手段,对沥青组分进行识别与量化,并进行解析评价。基于组分补偿原则,根据沥青中缺失组分的占比,针对性研发不同老化程度RAP的专属再生剂,达到沥青再生目的。进一步采用专属再生剂与常规再生剂制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外试验,利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评价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1项,出版1本学术专著(获2022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入库成果),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相关论文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能够为实现RAP在道路建设中的绿色、低碳资源化再生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粉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粉料混合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安装有混合箱、导轨和机箱,混合箱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混合箱下部为下凹结构,混合箱上侧固定设有两个固定隔板,混合箱还安装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包括有活动隔板和连杆,活动隔板与连杆固定连接,连杆左右两端且与混合箱阻尼滑动连接;导轨包括有半椭圆轨和半圆轨,半圆轨底部设有开口,两个连杆左右两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圆杆;机箱内部设有低速电机以及正反转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混合方式一方面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在混合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扬尘,大量吸入会对工人的呼吸道造成伤害的问题。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