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硫磺回收装置是天然气净化的重要设施,更是工厂清洁生产必不可少的安全环保设施之一,根据靖边气田南北气质差异及净化厂运行特点,第一采气厂确定了直接选择氧化和络合铁液相氧化硫回收工艺两种工艺技术。国产直接选择氧化脱硫工艺为国内首例,无参考数据,随着上游气质变化,装置转化率和选择性明显下降,主体反应器存在热点,局部积硫、积碳、催化剂粉化,硫分离器分离困难导致尾气硫雾夹带大、堵塞部分气体通道。针对以上难点,经过催化剂评价、数值模拟研究及改造方案设计后逐一攻破。在国产直接选择氧化脱硫工艺上,优选出专有催化剂,提升装置转化率、选择性,并制定技术要求;创新形成反应器“骨架+催化剂”分散填装方式,有效分散反应热量;采取减小捕集器截面积、调整丝网、增加排硫管线等5项措施减少尾气含硫量,措施合减下游生产成本;优化升级在线检测设备,结合操作图版,实现装置精细调参。在液相氧化法硫回收工艺上,完成国产药剂替换,并优化药剂加注量及装置运行参数,为国内同类装置药剂优化及替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经验。

含硫油田地面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成果以“安全环保可靠、技术适用先进、经济社会效益并重”为核心,以“源头加药、密闭集输、集中脱硫、安全防护、智能管理”为原则,针对长庆油田含硫油区,开展脱硫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四方面的创新成果:一是针对含硫油田油井分布散、气量小、压力低等生产特点,研发了从井口到联合站一整套含硫油田油气全流程、全系统密闭输送及伴生气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实现密闭集输率100%;二是针对长庆含硫油田油、气、水特征,系统研发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精脱硫、非水相离子液体脱硫、“嗜硫菌生化+喷淋+生物过滤”等脱硫技术体系,实现伴生气H2S含量从5000+ppm降低至4ppm,硫磺纯度≥99.5%;凝液H2S含量从1000+ppm降低至0.03ppm;采出水H2S含量≤1.94mg/L;三是开发了硫化物应力开裂(SSC)环境分区软件,实现硫化物应力腐蚀环境下的承压特种设备的分区选材;四是针对长庆油田含硫介质腐蚀问题,研发了EEC复合防腐涂层,应用了小口径管道“整体挤涂工艺”和“单根预制工艺”于站外和站内管道内防腐,同时采用“电磁涡流内检测技术” 和“电感探针腐蚀监测技术”,保障地面系统本质安全。 成果全面应用于长庆油田,实现油气集输系统密闭率和伴生气综合利用率100%,年减排SO2 1.2×104t,杜绝人员直接接触H2S风险,有利于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2021-2023年累计实现效益约2.25亿元,取得良好的环境、

神木气田50亿方地面建产关键技术与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本成果主要应用于长庆油田神木气田,其作为长庆气区的主力气田,为高效履行向陕西西安及周边地区安全、稳定供气的社会责任,针对神木气田地质、开发方式、地理位置等特点,开展工艺流程优化、设备集成研发、生产自动控制、新能源融合发展研究,通过“总结、完善、优化、提升”,形成神木气田50亿方地面建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解决气田快速有效开发需求与自然、社会条件限制之间的矛盾,满足气田持续稳产要求。 主要创新点: 1、以“大压差集气+长半径布站”为核心、“干管清管+站内段塞流捕集”集气分离工艺为辅,创新形成适用于山区复杂地貌致密气田集输工艺技术。 2、国际首创天然气集气处理一体化集成装置,在长庆气田形成了覆盖井场、集气站、处理厂的集输处理全流程的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和建设技术,缩减装置区占地85.6%,现场建设周期缩短40%以上。 3、集成应用24项智能化技术,建成了首个“作业区+处理厂”一体化全流程智能化采气示范作业区,形成了集输全过程无人值守数智化生产管理模式,实现396口生产井、22座集气站无人值守,3座处理厂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 4、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闪蒸气回收等技术,形成气田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新模式。每年减少标煤消耗4594.63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98.5t,减少年灰电消耗25万度以上。

低渗透油田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本成果涉及矿场能源采油工程技术提高采收率领域,立足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以深部调驱扩大波及体积为主要目标,围绕机理研究、产品研发、油藏诊断、工艺决策等开展技术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 一、主要技术创新点 1.创新了水驱特征曲线-示踪剂相结合的窜流通道快速定量描述方法,定量评价了主力油藏三级优势通道尺度,指导了聚合物微球现场工艺参数设计。 2.明确了聚合物微球作用机理,自主研发了系列纳米级聚合物微球调驱产品,填补了低渗透储层改善水驱关键产品技术空缺。 3.创新形成了聚合物微球注水站集中注入工艺,突破了传统单井点注入模式在长庆油田 “井多人少、地貌复杂”条件下难以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 二、知识产权 本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件,技术标准5件,登记软件著作权3件,发表核心论文5篇。 三、成果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2017年至2023年,该成果在长庆油田累计应用21917井次,实现新增产值67.89亿元,新增利润35.01亿元,带动陕西省化工企业产值21.7亿元,为陕西省增加税收2.63亿元。 通过该成果技术的规模应用,低渗透油田是国内稳产上产的主力军,将有力支撑中石油持续稳产,提升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 四、成果研发和管理团队 自2011年始至2023年底历经13年,成果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并有专门人员负责成果转化,经济及社会效益突出。

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创新及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海陆过渡相地层有利沉积相带刻画难度大、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不明确、致密气成藏特征复杂、储层差异化精细改造等关键问题,该项目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研究,取得四项创新成果:(1)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本溪期古潮差与古水深计算方法,揭示了本溪期“两陆一隆”古地貌特征,提出北部三角洲、南部潮汐砂坝两类沉积模式;(2)明确了盆地本溪期北陆强供给、南陆弱供给的物源特征,重建了南北源-汇路径,精细刻画了砂体展布特征,提出本溪组“多源同储、源内成藏”的海陆过渡相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3)建立了“分区带电阻率重构”流体识别技术,实现了低阻气层的有效识别,通过老井复查新增工业气流井16口,最高单井试气产量超70万方/日;(4)创新了岩心切片储层伤害等实验研究与防水锁功能型材料研发,明确增缝网、降伤害、提导流的精细改造思路,攻关形成低伤害、高导流体积压裂工艺,平均单井产量较常规工艺提升37%。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在《Energies》、《Minerals》、《地学前缘》、《石油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核心论文共13篇。项目实施以来,在盆地中东部本溪组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65口井获工业气流(24口井日产超10万方),落实含气富集区近2万平方公里,累计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403亿方、控制地质储量673亿方。

陕北老区加密提高储量动用一体化开发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项目以提高剩余油动用,增加单井产量为目标,在布缝方式、精准造缝、压裂关键参数和控水压裂工艺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与现场试验,在三个方面取得系列技术创新。一是开展了水洗条件下裂缝扩展规律研究,明确了累计注水量与水线水洗范围的关系,形成了注水开发区加密水平井最大化动用剩余油布缝设计方法,优化后单井产量提高1.0t/d,为优化前的1.5倍。二是通过电镜扫描图像、核磁共振对不同水洗程度岩心观察、分析,对测井成果图进行表征,精准确定改造段,并通过岩石力学分析、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优化压裂关键参数,形成了特/超低渗透注水开发区加密水平井“水力喷砂+定点压裂”的经济、高效改造技术,实现1套工具、1~2天完成1口井压裂。三是分别试验了垂直、平行、斜交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三种布井方位,创新形成了一种最优动用剩余油布井方法,提高水平段利用率20%左右、单井产量高出其它类型的0.5倍以上。创新成果所含内容已形成论文、专利等有形化成果,共发表中文核心论文6篇、授权专利9件。 2018年以来,在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四采油厂、第六采油厂等9家单位共规模应用247口井,提产效果显著,单井初期产量4.4t/d,相比定向井平均日增油2.5~3.1t/d,1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308.18万元。对国内外同类型老油田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促进油田增储上产,也推动压裂增产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陕北低渗薄砂岩气藏双分支水平井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 该成果取得四个方面技术创新,一是建立了涵盖阻流带分布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提出了有效避让阻流带的“V”型、“/”型、“√”型3种井轨迹设计及导向模式,形成了“甜点”靶体连续追踪技术,水平段有效气层钻遇率由75%提升至80%。二是针对辫状河叠置砂体薄储层气藏特征,对比多种井型开发模式,探索出了“丛式双分支水平井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模式,增加动用储量200亿方以上,平均单井初期产量增加30万方/天,延长稳产期3年以上。三是研发了双分支水平井悬空侧钻、大井眼水平段防坍塌、无固相低伤害钻井液储层保护、个性化复合钻头等系列技术,一次侧钻成功率超过95%,水平段机械钻速由3.2米/小时提高到4.96米/小时,单井平均水平段长度达到3400米。四是针对大井眼单通道双分支水平井排水采气难题,研发了以速度管柱为主,智能柱塞气举、热动力泡沫排水、星旋混输为辅的排水采气技术系列。实现了不稳定气井的连续稳产,开井时率提高10%,气田老井综合递减率降至15%。该成果开创了中国陆上低渗气田规模化应用大位移双分支水平井高效开发的先例。截止2022年底累计产出天然气565亿方,减排二氧化碳0.79亿吨,节约用地58%,成果授权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技术论文34篇,著作2部,获长庆油田公司科技进步奖12项。科研团队涵盖地质、气藏、采气工程等专业,集思广益、多学科协同创新,纵深推进项目高质量完成。

低渗透油气田地面管道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工程技术领域。长庆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气田,矿区地形地貌复杂,油气管网纵横交错,整体呈现规格多、数量多、输送介质复杂等特点,管道失效风险长期居高不下。该项目以油气田地面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突破了管道失效识别与管控技术瓶颈,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开发一种“基于B/S架构实现腐蚀因子智能判别+基于DMZ服务器实现数据交互”的油气管道失效识别分析策略及系统,实现管道失效识别的规范化和信息化;2)基于历史失效数据的管道风险评价技术,形成金属管道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和阴极保护系统失效原因分析方法,实现对管道运行风险的精准评估;3)首次研发一种“基于360°可旋转摄像头+4探头电磁涡流检测器”的管道内检测技术,实现对DN50小口径管道的长距离、多要素直接内检测;4)建立集“全流程腐蚀在线监测、外缺陷补强修复、内缺陷内衬修复、管道泄漏智能监控”于一体的地面管道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实现对管道失效泄漏风险的有效控制。 项目研究成果已全面应用于长庆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及隐患治理,2017-2023年管道失效率下降90.0%,累计节约各项费用160428.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培养了一批完整性管理技术人才,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企地共赢,产生了良好的安全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油田绿色发展、持续稳产上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种新能源燃料生产用冷却装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榆林怀源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模块化设计:该冷却装置通常包括底板、液体冷却箱、冷却管、制冷器、水箱和水泵等关键部件。这些部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结构,便于安装、维护和升级。 蛇盘型冷却管:冷却箱内部采用蛇盘型的冷却管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增加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同时,冷却管内的水流能够更充分地与燃料进行热交换,实现快速降温。 循环冷却系统:该装置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循环送入冷却管中,与燃料进行热交换后,再流回水箱。这种循环冷却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对燃料进行冷却处理,提高冷却速度和处理能力。 分区域冷却:部分设计还考虑了将燃料分开进行冷却处理,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确保不同区域的燃料都能得到充分的冷却。 水资源循环利用:冷却后的水流会再次排放至蓄水箱中,经过散热管的冷却后再次进入冷却管进行循环使用。这种设计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低能耗运行:通过优化制冷器和水泵等关键部件的性能参数,该装置能够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一种可再生清洁燃料的气化装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榆林怀源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蒸发器:是装置的核心部分,内设有加热盘管,用于对醇类有机溶剂进行加热并使其气化。蒸发器还包括蒸发器本体和底座,底座上设有蒸发器容纳腔,用于安装蒸发器本体。底座侧壁内还设有夹层,夹层内安装有快速加热装置,如红外线加热、电磁加热或电阻加热等,以提高加热效率和速度。 原料存储罐:用于存储待气化的醇类有机溶剂。原料存储罐的个数至少为一个,且每个原料存储罐通过两个相并联的管路与蒸发器相连接,以确保原料的持续供应。在每个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供料泵,以便精确控制原料的输送量。 蒸汽锅炉:为蒸发器提供蒸汽热源。蒸汽锅炉的入水口端设有软水器和补水阀,以确保锅炉用水的质量和稳定性。补水阀和原料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接,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控制器:是整个装置的“大脑”,负责监控和调节各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蒸发器温度、原料输送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确保气化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堆叠式风力发电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霞浦飘然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堆叠式风力发电是一种结合了水平轴风力发电和垂直轴风力发电的优势的创新型风力发电技术。这种设备通过独特的叶片设计和旋转机制,实现了在复杂风况下的高效、稳定发电。首先,堆叠式风力发电设备采用了横向旋转方式,即叶片围绕一个中心轴进行旋转。这种旋转方式使得设备能够充分利用风力资源,提高发电效率。同时,由于叶片采用轻量化了及空气动力学原理,自动适应风向的变化,无需额外的风向跟踪和调节机构,降低了设备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这种设计设备在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适应和可靠性。使得设备在较低风速下也能产生较高的转速和发电量,进一步提升了其经济效益。

氢能储存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云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氢能储存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旨在确保氢能储存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算法和云计算平台,实现了对氢能储存环境的实时、准确监测和预警。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氢能储存设施的温度、压力、湿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快速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将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此外,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能够记录和分析氢能储存环境的历史数据,为未来的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氢能储存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成功应用,将大大提高氢能储存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首页上一页1 2 ...1282 1283 1284 1285 1286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