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岩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研究内容: 氢能燃料电池作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电源数据管理系统是实现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本研究聚焦于氢能燃料电池电源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池状态实时监测: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电池的内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 充放电控制策略:开发智能充放电控制算法,根据电池状态和系统需求自动调节充放电电流,确保电池工作在最佳状态。 热管理与安全防护:集成先进的热管理系统,有效控制电池温度,防止过热;同时,建立多重安全防护机制,预防过充、过放、短路等危险情况。 故障诊断与预警: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电池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实现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 系统优化与能源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系统能源分配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创新点: 高精度实时监测技术:采用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数据融合算法,实现电池状态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智能充放电控制算法:研发出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的智能充放电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电池特性和使用条件动态调整控制策略,提升系统性能。 多源数据融合与故障预警:创新性地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应用于故障诊断与预警中,提高了故障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模块化设计与灵活配置: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可独立升级和扩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该项目综合考虑平台舾装、海工建设过程对电器设备抗倾斜、抗振动、防腐蚀、防潮湿、防凝露性等多方面要求,形成了高适海性、轻量化电气设备集成设计。项目完成了海上风电升压站轻量化设计及设备技术研究,在中国船级社的见证下,参照海上风电平台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计方案、工艺方案、抗振方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满足要求。形成了轻量化海上风电升压站平台整体设计方案、设备技术规范、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该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常规多层结构优化为单层、岛式布局。制定了海上风电平台电气设备防腐、抗振等技术规范,形成了舾装、调试的多项标准。 该方案提高了海上升压站的舾装效率,减小了平台尺寸,降低结构重量,减少制造及安装成本。该项目形成的关键技术已在"长乐外海A区"、"长乐外海C区"、"青州三"、"大丰H8—II"等多个海上风电工程中应用。该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技术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石油大油气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项目的资助下,以9项发明专利、2项国际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0篇论文进行转化应用,研发通道开启工艺、改良通道扩容体系、优化绿色环保体系、创新清防蜡体系、简化注入方式及节约成本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项目一是研发新型通道开启工艺,利用含能材料的热化学作用,解决常规措施造缝少、易水窜的难题;二是改良通道扩容体系,利用缓释降低反应速率,解决常规体系反应快,半径小的难题;三是优化绿色环保生物复合体系,利用微生物产物,解决返排难、二次污染的难题;四是创新水基清防蜡体系,利用晶核去除和磁化作用,解决常规清防蜡剂安全性和有效期的难题;五是开发简化注入设备,优化注入参数,实现了体系的连续化和标准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2020年经西安石油大油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向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各采油厂,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中石油长庆油田共计实施469井次,已累计增油 48.89万吨,累计增注105.35万方,目前持续有效,2020-2023年累计创造产值6.35亿元,建成了非常规油藏多介质协同复合增油关键技术服务团队 30支,培养技术骨干500余名,预计该技术的业务量将提高20%。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燃用复杂劣质煤锅炉的氮氧化物控制问题,是我国实现燃煤电厂全面超低排放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燃用高硫(3%-8%)、高灰(40%-55%)、高沾污性或高磨损性复杂劣质煤且锅炉负荷频繁波动,造成的初始氮氧化物浓度极高(1000mg/m3)、催化剂堵灰或磨损严重、氨逃逸超标严重等系列技术难题,在“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研究形成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燃用复杂劣质煤的锅炉氮氧化物控制关键技术”:1)高跟随性的原烟气氮氧化物1000mg/m3直接SCR脱硝超低排放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SCR直接将氮氧化物浓度由1000mg/m3长期稳定控制到50mg/m3以内;2)基于炉膛分区及多级喷氨的高效SNCR脱硝关键技术,首次在660MW燃煤机组上实现了SNCR脱硝效率高于44.6%,且氨逃逸浓度低于5.4mg/m3;3)基于脱硝前中粗颗粒高效预脱除及多场均布的SCR装置减磨技术,首次实现了脱硝前灰的总脱除量由不足5%提高到26%,200微米以上粗颗粒脱除率大于80%,新增阻力<90Pa,SCR催化剂磨损量下降90%以上。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鉴定,各项研究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燃用复杂劣质煤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控制问题,是我国燃煤电厂全面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燃用低挥发分、高硫、高灰、高沾污性、高磨损性复杂劣质煤造成的初始氮氧化物浓度极高、催化剂堵灰或磨损严重、氨逃逸超标并导致空预器堵塞严重等危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难题,在“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研究形成了“燃用复杂劣质煤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控制关键技术”:①原烟气氮氧化物1000mg/m3直接SCR脱硝超低排放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SCR直接将氮氧化物浓度由1000mg/m3长期稳定控制到50mg/m3以内;②基于炉膛分区及多级喷氨的高效SNCR脱硝关键技术,首次在660MW煤粉锅炉上实现了SNCR脱硝效率高于44.6%,且氨逃逸浓度低于5.4mg/m3;③基于脱硝前中粗颗粒高效低阻脱除及多场均布的SCR装置减磨技术,首次实现了脱硝前灰的总脱除量由5%提高到26%,200微米以上颗粒脱除率大于80%,新增阻力<90Pa,催化剂磨损量下降90%以上。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项目自主研制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燃煤机组智慧运行技术并应用。创新点包括开发了基于自主可控平台的智慧运行系统,开发了融合智能控制、宽负荷巡航、智慧监盘的“三位一体”智慧运行关键技术,提出了百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高速宽负荷智慧运行策略。项目已在华能秦煤瑞金电厂、延长石油富县电厂等百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上成功投运,实际应用显示:给煤量波动幅度降低30%以上,壁温超温频次降低80%以上,预警诊断模型平均诊出率大于95%,误诊率小于5%;中高负荷段主汽压提高0.1MPa,平均汽温提高3℃,锅炉效率提高0.3个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1.55g/kWh;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爬坡速率从不足1%Pe/min提升至2%Pe/min,一次调频合格率从不足60%提升至96%;实现了启停磨、汽温、脱硝、空预器旁路的全程无人干预,智慧运行整体降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60%以上。项目获得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1篇,其中SCI、EI检索9篇,审稿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研发的关键技术,获得了重大学术影响。项目累计节约燃料成本、人力成本、获得电网“两个细则”补偿收益7122万元。整体技术在国内5个智慧电厂项目应用,关键技术在国内20余个电厂应用,累计新增销售合同额17732.78万元。经业界权威第三方机构认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发电具有高参数效率高、全负荷灵活性好、机组占地面积小和热源适用性广等优点,在火电、光热发电和小型核电等应用领域相比传统蒸汽动力循环更具优势。 本项目历时8年攻关,形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性原创理论和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体系,建成了国际首座5MW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实现了高效灵活连续稳定运行。主要创新点包括:(1)建立了基于广义卡诺循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构建原理和高效灵活运行控制策略;(2)开发了变物性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效低阻热量传递技术,研制成功系列化新型印刷电路板(PCHE)换热器;(3)开发了高壁温大流量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分质协同能量输运技术;(4)开发了高能量密度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和考虑局部冷凝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设计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20项,国际专利7项,软著5项,制订行业团体标准2部,发表SCI/EI等论文20篇。由秦裕琨院士、姜培学院士、高翔院士等行业专家技术鉴定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全面带动了国内新型动力装备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项目成果在火力发电、光热发电和核电等领域得到全面应用,新增合同额4.2亿元,实现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技术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银铟镉合金控制棒组件是保证反应堆安全的关键部件,通过在燃料组件中插入和抽出对堆芯进行反应性控制,同时为堆芯提供正常停堆和快速停堆的功能。2015年5月,随着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号核电机组核岛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完成,“华龙一号”核电站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堆芯用关键材料银合金控制棒的研发任务迫在眉睫。 项目研究内容是“华龙一号”核电站用银合金控制棒研发。成果创新点包括:(1)银铟镉合金大铸锭成分控制技术;(2)大铸锭成分均匀控制技术;(3)银铟镉合金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授权发明专利2项。项目研发棒材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研发的银合金棒材通过中核集团产品鉴定,并成为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截至2022年,项目产品新增收入10846.6万元,实现利润3929.9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个。随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战略实施,项目产品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项目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多个机组,目前“华龙一号”全球示范核电站福清5、6号机组和海外示范核电站卡拉奇2、3号机组均投入商业运行。 公司研发人员6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42人。银合金控制棒研发人员由其中具有丰富贵金属棒材产品研发和加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 项目的完成,实现了“华龙一号” 核电站用银合金控制棒的完全自主化批量生产,为“华龙一号”核电站的批量化建设及 “走出去”战略的实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恒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研究内容 (1)故障模拟模块:模块利用可编程电源、负载等设备,模拟电网电压骤降、三相不平衡等故障情况。 (2)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滤波,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风电机组的故障穿越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4)评价报告生成模块:报告内容包括测试过程描述、测试结果分析、故障穿越能力评价以及改进建议等。报告采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测试结果和评价结论。 2.创新点 (1)通过精确控制故障参数(如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故障程度等),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引入先进的仿真技术和算法模型,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电网故障场景,包括电压骤升、骤降、三相不平衡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系统能够迅速捕捉风电机组在故障穿越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变化,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实时评估其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为风电行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风电机组的故障穿越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风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还可以为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恒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研究内容 (1)仿真模型构建:基于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并联接线形式的风电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 (2)白噪声扰动注入:在风电场并网处注入白噪声扰动信号,以模拟实际电网中的随机波动。通过测量风电场接口处受白噪声激励的电压响应,获取风电场的阻抗特性信息。 (3)谐振特性分析:利用bode图分析工具对风电场的电压响应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出风电场的阻抗幅值和相位变化曲线。 (4)比对验证:建立含双馈风机的风电场阻抗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基础,通过改变风电场的运行工况(如风机运行数目、输电线路长度、单机无功补偿容量等),观察理论分析的谐振特性与实测结果的差异,并进行比对验证。 2.创新点 本项目为一套完善的阻抗扫描电压扰动发生系统,实现了对风电场阻抗特性的全面、准确测试。能够准确反映风电场在不同工况下的阻抗变化特性,并有效评估风电场的谐振风险。 3.效益分析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并网运行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为了确保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其阻抗特性和谐振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将弥补市场技术需求,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同时推动了风电场的技术创新发展。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恒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研究内容 (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对风速、风向、机组功率、电压、电流等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清洗、去噪等预处理工作,为后续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源。 (2)振荡特征提取模块:基于预处理后的数据,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提取风电场振荡的频率、幅值、相位等特征参数,为振荡识别与评估提供依据。 (3)振荡识别与分类模块:根据提取的振荡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实现对风电场宽频振荡的自动识别与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振荡现象。 (4)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块:基于振荡识别结果,结合电网结构、运行工况等因素,对风电场宽频振荡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发出预警信号,指导调度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2.创新点 本系统实现了对风电场宽频振荡的有效识别、分类与风险评估。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评估精度,能够为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构建了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电网贡献力量。 3.效益分析 本系统主要对风电场宽频振荡进行有效评估,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对于保障电网安全、提高风电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将弥补市场技术需求,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同时推动了风电场的技术创新发展。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恒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研究内容 风电机组电磁暂态仿真评价系统主要由仿真模型库、仿真引擎、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 (1)仿真模型库包含多种风电机组的电磁暂态模型,包括感应电机、变换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详细模型。 (2)采用先进的电磁暂态仿真算法,能够模拟风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动态响应过程。仿真引擎支持多种仿真场景设置,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系统参数等,可灵活配置以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仿真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和特征参数。该模块支持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可全面评估风电机组在暂态过程中的电气性能。 2.技术创新点: (1)引入先进的电磁暂态仿真技术,结合高精度的模型构建与数值算法,实现了对风电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电磁特性的全面评估。 (2)采用精细化的建模方法,能够准确反映风电机组内部各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关系。 (3)引入先进的数值积分方法和并行计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仿真计算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具备强大的故障模拟能力,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电网故障场景,为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效益分析 电磁暂态仿真评价系统有助于降低风电系统的运行成本。通过仿真分析,可以优化风电机组的维护策略,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推动风电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升级。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