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简介: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①烃源岩有机碳构成评价方法攻关研究;②烃源岩TOC测井评价方法创新研究;③烃源岩地震评价和预测方法攻关研究;④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适用性及其创新应用攻关研究;⑤烃源岩热模拟及生烃特征创新研究;⑥复杂油气系统下精细油气源对比技术攻关研究。 2.成果的创新点 项目通过攻关研究,形成了一套对低勘探程度区复杂烃源岩行之有效的创新评价技术体系,包括烃源岩有机碳构成定量评价、生物标志化合物创新应用、烃源岩地球物理方法评价和预测等13项创新烃源岩评价技术。 3.成果应用情况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应用于二连等盆地的勘探实践,应用效果显著。在二连盆地何日斯太凹陷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37.84万吨,银额盆地哈日凹陷落实油气资源量1.09亿吨,为企业累计节省间接开支2900万元,为企业节省了外协研究费用500余万元。项目形成了完备的烃源岩创新评价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作为烃源岩研究方法有益补充,在相关研究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4.成果研发和管理团队情况 研发团队共有2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9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84%。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92%。科研团队的专业涵盖油气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专业结构合理。团队管理方面,贯彻执行项目长负责制,细化分工,加强质量监控,上述举措为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项目从长期服役长输天然气管道管材本体性能、腐蚀防护、失效后果预测、智能化巡检等方面入手,通过系统研究、试验验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研究确定了靖西一线最佳阴保参数,开发了阴保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管道智能感知与管理,避免了老旧管道应力腐蚀失效。(2)开展了泄漏喷射火全尺寸试验,建立了在役管道失效后果预测模型,提升了燃气管道事故防控措施和应急管理水平。(3)开发了长输天然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基于物联网建立了高后果区立体化安防系统。(4)建立了靖西一线风险评价方法,开发了管道力学监测和完整性管理系统及安全管理信息平台。项目成果解决了在长输天然气管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管道结构完整性、安全可靠运行等关键技术问题,支撑保障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同时,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产学研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陕西省长输天然气管网完整性管理理论水平和实践管理水平,对促进陕西省燃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该技术保障了靖西一线30家下游用户的安全平稳供气,通过延长管道寿命,减少基建投资,增加收入21000万元。同时,项目技术成果经二次开发为城镇燃气企业生产监控、运营监督、保障管网安全平稳运行等起到重要作用,产生收入13179.62万元。部分技术成果在管道安全评价、缺陷容限评估、管道断裂控制、失效后果评估等领域延伸应用,产生收入1490.80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秦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科技成果的具体研究内容:目前一些氢气转换设备会在氢气输出单元设置压力检测,在输气管路中设置阀体,当检测到气压降低时自动停止氢气的流通,虽然氢气停止回流,但是由于氢气依然在转换中,转环出的氢气容易在输气单元处扩散,依然存在接触电路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为解决此问题,我司研发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氢能源电能储存转换装置。 创新点:通过设置的三通电磁阀和缓冲气瓶,在氢气转换设备的输气管道上增设三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设置在出气管路与导气管路的连接处,在输气管道下方通过三通电磁阀贯通连接缓冲气瓶,在氢气转换设备内侧的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到氢气压力降低时,通过外部线路控制三通电磁阀转换氢气通路,使得导气管路封闭,避免储气瓶内侧氢气回流,同时将出气管路与缓冲气瓶接通,将低压氢气导入缓冲气瓶的内侧,避免不断转换出的氢气在氢气转换设备内侧扩散,导致其容易接触电路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成果应用情况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氢能源电能储存转换装置的研发成功,为氢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该装置不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的能源供应。 成果研发和管理团队情况:项目主要负责人全面规划项目;技术总监领导技术研发; 电气设计团队设计并实现电能储存与转换系统;材料研发团队专注于高性能储能材料的研发与创新等。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该项目在陕西黄陵二号煤矿进行实际应用,本项目通过煤层瓦斯含量精准测定和油型气标志性气体的研究,圈定瓦斯与油型气富集区,优化预抽钻孔的关键参数,可进一步提高钻孔利用率和预抽效果;在采动卸压瓦斯与油型气协同抽采方面,通过构建多场耦合的采动卸压油气储运区联动演化精准判别模型,精准辨识采动卸压瓦斯与油型气抽采靶区,进一步优化出科学合理的抽采钻孔关键参数,同时,基于地质条件设计瓦斯与油型气赋存精准预测方法、煤层瓦斯与油型气预抽钻孔一体化设计方法、采动卸压瓦斯与油型气协同抽采技术,形成煤层瓦斯与油型气协同抽采智能评判调控技术及系统,达到自动设计、自动监测、自动评判和自动调控的瓦斯与油型气防治体系,满足煤油气共生矿井瓦斯和油型气高效抽采和有效防治的需要。本项成果在黄陵矿区3个矿井的应用,保证回采期间工作面各地点瓦斯不超限,解决了瓦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实现6个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安全增产原煤164.62万t,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创新点: 一、明确了工作面瓦斯-油型气涌出来源,提出油气赋存多元因子精准预测方法 二、提出了煤层“分时分区”式顺层钻孔精准布孔方法 三、建立了卸压瓦斯-油型气协同防治技术体系及立体式抽采模式 四、研发了瓦斯与油型气抽采智能评判与智能调控可视化系统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辰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针对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叶片轻质化问题,项目从叶片气动特性模拟、叶片材料选取、叶片加工工艺研发及整机产品研发四个方面出发,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攻克了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叶片轻质化技术,实现了高效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轻质叶片国产化。本项目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四项,正在审查公开阶段,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八项。同时形成了全新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制作工艺。轻量化环保型垂直轴风机进一步拓展了风力发电行业应用范围,为有效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支撑。其次,依靠风电开发,通过产业配套及产业组合,能够在有竞争力的地区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为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保障。最后,轻质环保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将极大推动风电行业的发展。同时风电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在高端轴承、大功率发电机、新型纤维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上实现突破,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新土壤。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本项科技成果聚焦于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由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主导,联合国内核电工程公司及院校顶尖团队共同完成。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成套技术、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以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等方面展开。在长达十余年的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功攻克了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低、机组仿真设计及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低、关键设备依靠进口等难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技术。 该成果的创新点在于实现了核电及核设施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目前,该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9项,其他授权知识产权12项,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2篇,并在国内外超过30个核电厂成功应用,产生了约9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研发和管理团队由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了国内核电领域的顶尖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严格的项目管理,确保了科技成果的顺利产出和广泛应用。该成果不仅为我国核电事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厦门启航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
成果简介:全球首创甲醇发动机技术,开创性将屋脊式高效燃烧系统应用于重型甲醇商用动力领域,实现甲醇发动机热效率50.2%,较上代整车百公里醇耗降低17.6%,性能指标全球第一。全球率先突破甲醇直接启动技术,甲醇单一油箱、全新的燃油喷射系统,-35℃环境下一次启动成功。全球首家掌握甲醇灵活燃料技术,可以在同一燃料箱实现甲醇和汽油的任意比例灵活混合,结合PHEV插电混动系统,实现“可醇、可电、可油”。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
成果简介: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二代醇制可再生航空燃油技术,实现了以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经生物乙醇制备可再生航空燃油。对比石油基航油,碳减排高达85%。对比第一代醇制航油技术该技术实现一步催化转化乙醇制C3+烯烃,大大减少化工单元数量,且条件温和,利于能量管理,总成本可降低40%。该技术也可用于生产生物基聚合物单体如α-烯烃,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是世界第四大能源。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各类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产量每年就折合约3亿吨标准煤,薪材资源量折合1.3亿吨标准煤。生物气化是大规模应用生物质的技术之一,山西煤化所开发的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备合成气技术为生物质的大规模高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线。工艺设备可以完全国产化,具体投资和运行成本根据规模和目标产品计算(包括)设计气化炉和配置设备。可进行从常压到1.5Mpa的生物质气化设计,气化规模单台气化炉可以从每天100吨~800吨设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随着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由丁二酸和1.4-丁二醇合成的聚丁二酸丁二醇(PBS)被认为是众多生物降解塑料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一种。国内可降解塑料潜在市场规模超过300万吨,用于 PBS 生产的丁酸需求量将达180 多万吨,而产能只有十几万吨,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丁二酸生产主要采用电法、生物发酵法和顺加氢法得到,技术工艺流程长,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高,能耗高,三废放较多,造成丁二酸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其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催化加氢法是目前业上最有前途的丁二酸合成方法,具有转化率高、产品纯度高、无明显副反应等优点。但目前工艺以有机溶剂溶解的顺为原料,工艺流程很长,能耗较高。水相加氢不但可以大大缩短工艺流程,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还能大幅降低脱水能耗,丁二酸生产成本可大幅降低,是目前现有技术中最绿色环保的一种。山西煤化所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一种工艺流程短,能耗低的水柜加氢技术,可大幅降低丁二酸成本。目前已经完成 5000h 吨级放大实验,具备工业化条件。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原料适应性强,可处理不同来源酸水 催化剂可长期稳定运行。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石脑油重整是生产芳和高辛烷值汽油的主要途径,为生产优质芳烃产品,重整过程中产生的烯烃在芳烃抽提前必须除去。近年来,随着宽馏分重整技术的发展及反应苛刻度提高,重整生成油中烯含量也相应增加,影响下游抽提等单元操作稳定运行。因此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烯烃的问题更加突出。加氢精制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烯烃的方法。山西煤化所开发了一种高选择性贵金属加氢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石化行业重整-芳烃抽提联合装置的预处理配套装置,以取代污染环境的白土精制工艺。本技术可将重整生成油溴价降低到0.2 gBr/100g 以下,芳烃损失低于0.5%,已在多家石化企业得到工业应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流程简单,反应条件缓和,操作简便,投资少,催化剂对烯烃加氢活性高,选择性好,催化剂寿命长,可完全取代白土吸附工艺,深度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烯烃,芳烃几乎没有损失。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