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一种卫星通信设备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远秦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缝隙”覆盖,由于卫星工作于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轨道上,因此覆盖范围远大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但卫星通信要求地面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因此不易普及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卫星天线起到了接收信号的作用,同时卫星天线有用于户外车上和船用式等,但车载式卫星天线在户外需要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用螺栓对底座和卫星天线进行固定,导致其在装拆的过程中,十分的浪费时间。 技术方案: 一种卫星通信设备,包括底座组件、安装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和安装组件上设置有具有滑槽的安装机构,所述底座组件上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上对应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均安装有连接块,两个所述滑块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安装有环形弹簧,所述环形弹簧的一侧上均安装有限位板; 所述安装组件上设置有具有支架螺栓的折叠机构,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上均水平贯穿有支架螺栓,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和支架螺栓上贯穿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贯穿有支架螺栓,位于所述连接柱两侧且位于支架螺栓上设置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安装块,位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和安装块上水平贯穿有支架螺栓。

一种计算机主板固定件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云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计算机主板固定件,该固定件在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展现出显著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团队在深入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主板固定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固定件存在的安装不便、稳定性差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精密加工工艺,我们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了这款新型计算机主板固定件。 该固定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高度的兼容性。其结构设计能够确保主板在安装过程中稳固无位移,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其高度的兼容性使得该固定件能够适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主板型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自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用户普遍反映,使用这款新型固定件后,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安装过程也更加方便快捷。此外,该固定件还成功应用于多个重要项目中,为社会的发展和服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成果简介:一、项目简介micro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可看成是户外LED显示屏的微缩版,继液晶显示之后,microLED是新一代迭代技术的有力竞争者,而microLED芯片尺寸只有原来主流LED芯片的百分之一,达到几十微米量级。由于芯片尺寸小,传统的植球打线方式将严重降低芯片的发光比例,剥离掉蓝宝石衬底的垂直结构必定是microLED的主流芯片结构。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能量激光束辐照,在蓝宝石/GaN界面形成局部高温,分解气化GaN材料。温度场分布决定了激光剥离技术中脉冲激光能量密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是实现高效、低损伤激光剥离的重要参数。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利用紫外激光辐照衬底,熔化缓冲层,实现宝石衬底的剥离。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光器类型和发射波长,激光剥离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GaN/Sapphire体系的衬底剥离,还可以实现ITO、ZnO等材料与蓝宝石衬底的剥离。二、技术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光器类型和发射波长,激光剥离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GaN/Sapphire体系的衬底剥离,还可以实现ITO、ZnO等材料与蓝宝石衬底的剥离。此外,其剥离下来的蓝宝石衬底可以回收后重复利用多次。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由于减少刻蚀、磨片、划片等工艺,而且剥离出来的蓝宝石衬底可以重复运用,有效地节约工艺成本。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同时也可以用于薄膜结构LED以及HEMT等电力电子器件等衬底剥离。半导体所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采用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成功的实现了GaN外延片与蓝宝石衬底的剥离,成品率高于90%。三、专利情况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四、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一旦microLED技术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衬底激光剥离技术将推动microLED开拓巨大的显示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芯片制造企业来说需要新建半导体工艺厂房,购置半导体工艺设备,预计需5000万元的产业化经费。五、合作方式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大尺寸晶圆临时键合与精密减薄技术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甬江实验室

成果简介:突破室温平整键合和精密减薄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大尺寸键合片和减薄片,并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功率芯片超薄背减等领域获得应用验证。成功将6-12英寸硅芯片和6-8英寸铌酸锂单晶片减薄到15微米。

芯片级化学机械抛光磨料可控制备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甬江实验室

成果简介:突破芯片级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实现百公斤级超高纯CMP纳米氧化硅磨料的稳定生产,开发了系列产品,并且通过了中芯国际、华虹、积塔等多家国内主流芯片大厂28nm、55nm等多节点poly Si工艺马拉松试验测试,基于该技术孵化的企业已建成年产千吨级产线,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供应芯片级超高纯抛光磨料的企业。

Mini-LED量子点背光显示器开发及应用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本项目围绕 Mini-LED 量子点背光技术,开展 Mini-LED 背光多区域匀光技术、 量子点扩散板光色转换技术、 自由曲面准直出光亮度增强技术、动态区域调光与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预 期在 Mini-LED 量子点背光显示器件、系统及其相应技术方面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该项目能够助力福州 显示产业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福州显示产业竞争力。

高速高精度IC芯片光学量检测的研发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芯片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制造一块 IC 芯片通常需要400 到 500 道工序。总 体分两大部分:前道工序和后道工序;环境要求极其苛刻(洁净室 10 / 100 / 1000),所以芯片性能的稳 定可靠是重中之重。在整个芯片制程中几乎所有工艺都需要反复检测,而且是非接触无损检测,所以光学 检测是唯一且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国外高度垄断(主要分布在美、日、以色列),海外巨头 KLA、Hitachi 和 Camtek 等合计占比超 95%,升级开发 IC 及 WAFER 光学量检测系统意义重大。

面向近眼显示的超微型Micro-LED投影显示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Micro-LED 显示是高密度小尺寸的 LED 阵列,发光单元为微米级,可应用在从 小到大多种显示场合中,将广泛应用于 LCD 背光源、基于“模块化拼接 ”的 Micro-LED 电视、可穿戴中小 屏、车载显示、VR、AR、柔性显示和透明显示等领域,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美元。现有显示只能进行信息 单向展示,而未来显示要能在空间上产生真实的三维影像,实现“影视游戏化游戏影视化 ”交互式体验。 Micro-LED 是唯一能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米级尺度的三维光场显示的技术。

超高速多路时域交织模数转换器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超高速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是无线通信、雷达对抗等电子信息系统的关键核心器件。本项目主要从超高速SAR A/D转换器开关时序,高速开关时序控制电路,超高速前端采样保持和时钟电路以及通道匹配误差分析和校准算法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在开关时序方面,提出了多种低功耗开关方式,其中所列举的三种开关时序相对于传统时序来说功耗在理论上分别降低了99.77%,99.37%和100%,面积上分别降低了大约97.65%,86%和50%。开关时序控制电路方面主要采用了异步逻辑提高了整体逻辑电路的速度,并使用2Bit/cycle的方法减少了比较周期,大大提高了SAR ADC的速度。时钟电路方面则采取了内嵌锁相环的方式获取纯净的时钟。高速前端采样保持应用衬底调制等技术消除了高频采样网络中的射频馈通效应,解决了高速ADC模拟采样带宽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后台算法对时钟偏差、增益失配和失调失配分别进行校准。整体上设计了7位400MHz SAR ADC和10位600MHz SAR ADC等高速ADC芯片。本项目研究覆盖了理论建模,电路设计,版图绘制及流片测试,对超高速SAR ADC的研究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发表相关SCI 检索学术论文21 篇,会议论文1 篇,申请发明专利8 项,其中授权4 项,培养博士研究生4 名,其中已毕业2名,硕士研究生毕业4 名。

高性能线性模式激光雷达接收芯片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本项目拟采用纳米级CMOS工艺,开展新体制三维激光成像雷达接收芯片架构和单片化前端专用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适用于多通道线性模式激光雷达的模拟前端系统架构、大动态范围前端接收电路及峰值检测保持技术、以及高精度高线性度时间数字转换技术等,研制多通道线性模式激光雷达前端接收芯片及原型样机,以解决阵列传感器一致性差、串扰严重、加工工艺复杂等难题,实现高集成度、低成本、远距离、高精度的三维激光成像雷达传感器。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 Regular Papers、IEEE Sensors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高压偏置电路"发明专利获得授权(ZL202111675370.1),所研制的多通道线性模式激光雷达接收芯片在国内激光雷达公司的产品上得到应用。 项目团队来自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具有多年智能光电传感器集成电路研发经验,拥有完整的软硬件设备和测试环境。

集成电路电磁-电路-热一体化仿真方法研究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集成电路工作频率和集成度的提高对数值仿真方法带来了极大挑战,工作频率的提高对场路协同仿真提出了迫切需求,集成度的提高使得电磁热协同仿真不可或缺。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提出了一种电磁-电路-热一体化仿真方法,能够对实际工作场景下的集成电路同时实现电磁、电路、热仿真。本项目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1)基于区域分解的显隐式混合DGTD方法,有效提高了电磁仿真和热仿真的效率;2)基于LSTM深度神经网络的电路模块端口特性建模方法,有效解决了电路模块内部细节未知且含有非线性元件情况下的场路协同仿真难题; 3)基于节点DGTD的热仿真研究,满足了集成电路热仿真需求; 4)电磁、电路、热耦合机制研究,实现了三者的一体化仿真; 5)大规模并行技术研究,满足了针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多物理仿真需求。本项目所形成的电磁-电路-热一体化仿真平台在集成电路、微波电路与器件、天线与天线阵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同时本项目的相关成果可以为国产电磁、多物理EDA软件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国际期刊论文4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其中包含2次国际会议分会场特邀报告;申请1项国内发明专利;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2名已顺利毕业。

一种低SNR高动态环境下的输出峰值位同步处理方法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由于接收到的信号会受到高噪声,大多普勒频偏的影响。通常信号捕获算法不能适应低信噪比和高动态环境。本发明属于扩频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SNR高动态环境下的输出峰值位同步处理方法,包括帧存在检测和位同步两个过程。帧存在检测采用二次FFT累加方式,以非扩频码长度整数倍的间隔向后滑动做FFT;再设置一判决门限进行捕获判决,若FFT输出的最大值大于门限,则捕获成功。位同步采用滑窗找最大峰值方法,即在捕获位置前后两个相位点处开始间隔滑动做FFT,每次滑动做1个FFT,再求出这4次FFT输出峰值的最大值及其对应位置,由此确定位同步位置。本发明采用优化后的二次FFT累加技术实现的同步方法不仅能适应低SNR高动态环境,还大大降低了运算复杂度。

首页上一页1 2 ...937 938 939 940 941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