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SCR烟气脱硝高效催化剂与新工艺关键技术开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厦门鸿儒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针对被纳入“十四五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体系的Nox,通过创新催化剂材料与结构设计,设计出了多个系列的钒钨钛基催化剂产品,包括球形催化剂、 三叶草形催化剂、条形催化剂、蜂窝催化剂等。其中经济型和低温智净型催化剂在高 NOx、高 H2O、高 SO2 、高空速环境下展现了优异的脱 硝效率和卓越的稳定性。

高导热氮化硅陶瓷基板及AMB覆铜板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嘉庚创新实验室

成果简介:(1)开发了高导热氮化硅陶瓷基板的流延成型技术,流延浆料为环保型低毒 配方体系,完成氮化硅陶瓷基板生坯的高可靠性成型。(2)基于国产气压烧结炉,开发了氮化硅陶瓷基板 的气压烧结技术,实现陶瓷基板的低成本化。 (3)开发了少银和无银的活性金属钎焊浆料,实现氮化硅陶瓷基板的无银 AMB 覆铜板的制备,降低生产成 本并避免银迁移的问题。(4)氮化硅陶瓷基板热导率达到 85W/m.K,抗弯强度 750MPa,断裂韧性 6.2MPa.m1/2。

石墨烯远红外技术在理疗护理与医疗器械产品上的开发与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项目团队所制备的油墨稳定性高,得到了多家下游企业的认可。将石墨烯基导 电油墨印刷得到石黑烯远红外电热膜,通电后能释放高比例的波长为 5-15 um 的远红外光波,在医学上被 称之为“生命光波” 。团队开发的石黑烯远红外电热膜的物理疗法,经过生物实验验证,能提高免疫能力、修 复神经系统和促进不良细胞凋亡;临床验证方面,团队与厦大翔安医院合作,在 HPV 皮肤的治方面,治前 率超过 82%(传统治疗方法治前率在 50%左右)日无复发病例,实现了国际上首次无痛、高效、安全的皮肤 疣治疗。 目前项目团队正在和厦门市多家医院开展石墨烯远红外的临床研究。

新型磁光透明陶瓷制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磁光材料在光纤通信、激光加工、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其中高功率激光器的发展对磁光材料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如高Verdet 常数和高光学质量等。 目前 TSAG 磁光透明陶瓷正逐步替代市场上应用广泛的 TGG 晶体。利用稀土离子掺杂TSAG 磁光透明陶瓷不仅可以满足 磁光隔离器器件小型化,并能提高高功率激光器上的磁光材料性能,因此开发不同稀土离子掺杂TSAG 磁光 透明陶瓷在磁光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基高导热膜的研发与产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嘉庚创新实验室

成果简介:本项目团队在低维材料热输运机理研究基础上,利用界面工程以及纳米组装方 法制备石墨烯基高导热膜,目前已具备氧化石墨烯浆料制备-涂膜自组装-前期热处理-碳化-石墨化-压制全流 程的工艺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实验经验。针对行业难题:在 GO 自组装成膜、卷材两个方面做出突破, 使 GO 浆料可以稳定有序自组装成膜,并且能做到大尺寸收卷,在相关的工厂进行了产线放大生产,成功 涂布出宽 1.5m、长 15m 的卷材,产品厚度 70 微米,热导率 1500 W/(m·K)(实验室阶段可达到 1680W/(m ·K)), 有了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荧光陶瓷封装超大功率照明LED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超大功率照明LED 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功率照明需求,市场容量千亿元级。与传 统大功率照明灯具金卤灯等相比,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同时突破传统荧光粉胶大功率化突显“散 热困难 ”与“封装失效 ”的应用瓶颈。研发了完全知识产权荧光陶瓷(热导率高、耐热耐蚀)及其 LED 封 装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研合作全球率先推出实用化千瓦级 COB 光源。近年来坚持可持续研发模式, 在超大功率 LED 研发不断刷新技术指标,保持在大功率照明领域国内外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成 功制备直径>100mm 荧光陶瓷,单颗 COB 封装 LED 光源功率>1500W,光效>180lm/W,继续占领产业科技制高 点;推出全球首例 10000 W 深海捕鱼灯,已获得实际海试,相比传统金卤灯具,节电 50%以上,使用成本仅 约 50%; 同企业合作,不断拓展产品线,推出FLA 投光灯、SA 体育场馆灯、深海捕鱼灯、特种探照灯等系 列新产品,运营情况和成长性良好,迄今实现新增销售额>2 亿,带动产值约 5 亿元。

功率型氮化镓基材外延生长研发与产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以氮化镓生长在硅基上实现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平衡异质外延所产生的晶格失 配和热失配,使晶体质量更佳且应力更少,通过优化设计外延层的结构与生长条件、参数提高材料晶体质 量,设计新的外延层结构控制材料内部应力,解决硅与氮化镓材料之间由于热失配和晶格失配造成的龟裂 与高缺陷密度问题,并通过优化外延层结构参数改善材料电学性能,获得高质量的外延结构, 以提供氮化 镓功率器件开发和生产等应用终端。

复配岩改性沥青(RCA)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来源于 2020 年度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立项 A类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20A-057)。本课题研究RCA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目标是确定RCA的最佳添加比例、矿料级配和油石比,以及优化拌和与摊铺碾压工艺。研究内容包括RCA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及其混合料的性能优势。成果的创新点: (1)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同时考虑经济性和混合料实际性能,创新性的选择了0.4%、0.6%、0.8%三种 RCA掺量进行不同 RCA 掺量条件下最佳油石比的确定以及不同RCA掺量在最佳油石比条件下最佳性能指标的对比,将 RCA 掺量从厂家规定的 0.8%降低到了0.6%。 (2)RCA沥青混合料比较干硬,复压阶段全部采用胶轮碾压效果不佳,在胶轮碾压过程中,创新性的在实际碾压过程中穿插了 1~2 遍钢轮碾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采用了干法直投的工艺,并对干法直投工艺里的输送管的直径进行了调整,使添加剂输送更快,节省拌合时间。 成果在广西河池金宜一级路、江苏S121省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S319线布尔津至吉木乃口岸公路建设项目、阿勒泰分公司第二项目部市政等项目得到了应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以选钼尾矿为原料制备陶粒砂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铜川恒晟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选钼尾矿为原料,压裂支撑剂的制备工艺及生产线改造工程;创新点:采用钼尾矿为原料,改进陶粒制备工艺。公司目前拥有一条年产8万吨的钼尾矿陶粒生产线,利用钼尾矿制备陶粒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浮选钼尾矿进行二次利用能够将大宗固废有效综合利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地质安全减负。专利授权2项,其中发明类1项,实用新型类1项。研发团队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人,高级技术工1人。浮选钼尾矿生产线项目实施期间缴纳税额1205.24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0人,同时也可带动钼尾矿的开发处理,为矿山减负。 钼尾矿资源丰富,且生产成本较传统陶粒砂制品原料成本低,资源广泛,钼尾矿粘土含量高,采用其制备陶粒以实现尾矿的资源化,达到无害和减量化的目的,减少生态环境的危害。其次用尾矿制备的陶粒制作成本较低,压裂强度高,作为石油压裂支撑剂具备良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一种2500D/T窑口专用浇注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森德瑞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由于水泥窑承受更高的温度、剧烈的温度变化、强烈的化学侵蚀和严酷机械应力 的作用,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需要更加优异性能的耐火材料。研发配置新的专用浇注料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莫来石 15-25%、硅线石 10-20% 、白刚玉 25-30%、钛酸锶粉 5-10%、硅酸锆粉 5-8% 、金属硅粉 1-3% 、氮化硼 3-5% 、氧化铝微粉 5-10% 、纯铝酸钙水泥 4-6%、聚乳酸纤维 0.2% 、六偏磷酸钠为外加剂加入量占组分总重量 0.1%。 创新点:氮化硼,刚玉的添加,有利于浇注料的耐磨性 ;硅线石具有微膨胀性 ;钛酸锶,硅酸锆用于提高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保证其高温体积稳定性,避免浇注料发生开裂、 掉落等现象, 同时添加金属硅粉、氧化铝微粉,大大提高了浇注料的综合性能,综合看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新研发的浇注料由莫来石、硅线石、白刚玉、钛 酸锶粉、 硅酸锆粉、氧化铝微粉等材料组成为微膨胀浇注料, 有利于降低材料在高温下的内应力, 提高了材料的抗热震性、 耐高温性、 体积稳定性和耐磨性, 并具有高强度,改善了窑口的不耐磨, 热震性差等缺陷,使得浇注料 的使用寿命可延长至 2 年及以上。 效益:提高水泥窑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生产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专用材料赋予了窑口高耐磨性、 高热震性和高强度,从而提升了水泥窑口的寿命,减少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

重离子辐照环境中(Zr,Hf,Ti,Sn)O2高熵氧化物陶瓷晶格结构演化行为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利用重离子轰击材料材料表面,造成一定深度的材料损伤,以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环境中遭受的数年的辐照损伤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技术来监测相和应力的演变,并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及其SAED衍射功能进行显微形貌分析。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高熵陶瓷材料的辐照损伤形成和演化模式,并据此设计并提升材料的抗辐照损伤性能。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共发表SCI论文2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授权专利1项。具体如下: (1)Jiabei He, et al. J Am Ceram Soc. 2024, 107:615-623. (2)Jiabei He, et al. Crystals 2022, 12:1292. (3)贺加贝,刘跃,李珍宝,一种热导率随温度可调控的高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ZL 202210702838X (4)贺加贝,李珍宝,刘跃,一种高温显色高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210312085.1 本项目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纳米和亚微米尺度上观察到了重离子辐照对相变和内应力的影响,以及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非晶→晶态回复现象。该研究在设计高熵陶瓷微观结构、提高高熵材料各方面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颗粒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智仑新材料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对叔丁基苯酚单缩水甘油醚具有独特的环形结构,可以通过极性的CH键对氢离子进行捕获,进一步降低环氧树脂中的含氯量,降低环氧树脂中的可水解氯在高温高压下会水解产生盐酸,而降低对元器件和电路板腐蚀的风险。 2、在环氧树脂合成后与所制备的环氧树脂按质量比1:1混合加入至疏水有机溶剂中,80-90℃下加热3-4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利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后可循环使用。 3、利用KH560接枝于二氧化硅颗粒,使得该除氯剂不溶于水,可以通过冲洗除去利 用除氯剂捕获的氯离子,从而实现该除氯剂的循环使用。 4、采用无水硫酸钠对有机相进行干燥,过滤后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得到中间体。 效益:环氧树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产品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领域,促进了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不同行业的各自需求,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首页上一页1 2 ...1398 1399 1400 1401 1402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