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铸造法6英寸氧化镓单晶衬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镓仁半导体采用自主开创的铸造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6英寸单晶,成为国内首个掌握6英寸氧化镓单晶衬底制备技术的产业化公司。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

成果简介: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系统是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工艺试验仪器,主要用于金属、陶瓷等涂层的制备。其核心技术采用机械压缩与气动力结合的等离子射流技术,通过高电压、可调功率等参数实现粉末粒子飞行速度达400-800m/s。系统广泛应用于高温金属、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热障等涂层加工

4K规模硅氮化硅波导OPA晶圆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成果简介:当前国内规模(4096通道)和口径(8mm×5mm)均最大的片上光学相控阵8英寸芯片晶圆。突破了硅上氮化硅异质集成、背向多层电极及背向晶圆键合等关键工艺,具备波导层双面布线能力,突破了高集成度、低损耗的电光移相器技术,攻克了高有效口径、低相噪、平坦化的光学相控阵天线技术,极大改善天线光束质量,同时提升天线出射效率至90%以上。同时验证了焊盘规模达到6000多通道的光芯片/电芯片倒晶封装工艺,集成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英寸碳化硅单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成果简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以其优异的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等性能,能够有效满足电力电子系统的高效率、小型化和轻量化要求,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然而,碳化硅衬底作为成本最高、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其产能却远不足以匹配市场需求,碳化硅衬底的革新迫在眉睫。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杭州乾晶半导体联合实验室近期经过系列技术攻关,在大尺寸碳化硅(SiC)单晶生长及其衬底制备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生长出厚度达27毫米的8英寸n型碳化硅单晶锭,并加工获得了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成功跻身8英寸碳化硅俱乐部,该项技术突破有望显著降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成本,助力半导体碳化硅产业的发展。

二氧化硅-氟硅烷阵列超疏水耐蚀涂层在热力管道的应用研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来源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KY12。项目针对热力管道内外腐蚀特点,从材料表面化学和表面几何层面设计,获取具有微纳尺度二氧化硅阵列特征的含氟硅烷低表面能涂层材料,赋予碳钢超疏水、耐热、耐蚀的特性。采用隔绝液态腐蚀介质方式,从根源上解决热力管道内外腐蚀的问题。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1)、通过研究,明确了复合溶胶配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凝胶膜层的感光和显影机理,结合有效的热处理技术,在20钢板上的内外面制备了具有疏水特性的SiO2-TiO2阵列涂层; (2)、揭示了阵列结构参数对SiO2-TiO2阵列涂层疏水能力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氟硅烷的化学修饰,在20钢表面获得了具有超疏水能力的复合涂层,该涂层在热力管道的应用条件下具有极强的耐蚀能力; (3)、完成了氟硅烷/SiO2-TiO2阵列复合涂层对20钢板的防护机制,为实现其在热力管道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完成项目研究报告1份。 该成果的顺利进行,可为当前热力管道的防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提出一种适合于热力管道防腐应用且低成本的新涂层和新技术,减小热力管道的维护成本,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及社会效益。

一种连接牢固的可拆卸多层岩棉板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航诚实业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具体研究内容:一种连接牢固的可拆卸多层岩棉板,包括岩棉板本体,岩棉板本体的数量为两个,岩棉板本体包括耐磨层、防水层、隔音层和芯层,岩棉板本体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销块,销块的顶部开设有销孔,岩棉板本体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左侧销块与右侧卡槽插接。通过设置销块和卡槽,可以方便对岩棉板本体之间进行拼接,通过设置通孔、限位杆和销孔,可以对销块进行固定限位,避免销块脱离卡槽,提高对岩棉板本体的安装效果,通过设置转柄、螺杆和螺纹孔,可以对限位杆进行固定,提高安装后岩棉板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方便对岩棉板进行拆装的优点。 创新点:通过设置销块和卡槽,可以方便对岩棉板本体之间进行拼接,通过设置通孔、限位杆和销孔,可以对销块进行固定限位,避免销块脱离卡槽,提高对岩棉板本体的安装效果,通过设置转柄、螺杆和螺纹孔,可以对限位杆进行固定,提高安装后岩棉板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方便对岩棉板进行拆装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岩棉板结构过于简单,不方便拆装,往往都是通过胶水对岩棉板进行连接,而这种安装方式的工作效率低下,安装不整齐,而且拆卸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应用和社会效益:本成果已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种机场道路水泥生产工艺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富平生态水泥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该项目在我国从明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的转变的重要机遇期时提出,项目结合卤阳湖机场施工要求和机场道路水泥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原料中碱的控制、燃料的优选、生料配方的优化、熟料矿物组成分析、煅烧工艺控制及新型干法工艺生产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对机场道路水泥熟料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探索。并以机场道路硅 酸盐熟料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工业废渣和外加剂,合理的组配,通过对其化学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及评价,探讨不同组分材料、不同细度、不同外加剂的优化作用,成功开发机场道路水泥。项目产品除了具有普通水泥的理化通性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收缩率小,应变能力高,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抗冻性能好,弹性好、碱含量低等特点,有效防止了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的破坏,大大延长了机场道面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浪费。该项目产品成功应用于卤阳湖机场建设,为企业带来较大收益。该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陕西省技术革新二等奖一次。

大尺寸单晶硅直拉炉用炭/炭热场产品研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单晶直拉炉用炭/炭热场材料主要用于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中的单晶硅长晶、拉制过程,其核心热场部件包括坩埚、保温筒、导流筒等。本项目从炭纤维预制体制作、致密工艺的改进、表面涂层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30吋、32吋、36吋及40吋等大尺寸炭/炭热场研发,实现了大尺寸炭/炭热场的长寿命、高纯度及低成本批量化制备。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4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所涉及关键技术属于公司自主研发技术,核心材料、核心设备供应商、产地均为中国,自给率达到100%,自主可控。本项目所研制的产品性能优异,用户满意度高,市场占有率大,该项目技术具有独创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至今,公司研制生产了30吋、32吋、36吋及40吋等百余种型号规格的单晶硅直拉炉用炭/炭热场产品,形成年产2000吨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规模,成功应用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曲靖阳光、晶澳太阳能、北京京运通等三十余个单晶硅企业,促进了国家光伏行业制造成本的下降,推动了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加快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研发管理团队以程皓为带头人,由3名研究员、8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等15名人员组合而成。

一种用于分离纯化磷酸中钙镁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工业湿法冶炼的磷酸或磷酸溶液常常伴随着钙镁离子,首先会增加溶液的黏度,粘度增加不仅会提高设备管道的要求,也会增加磷酸浓缩的后续工艺,其次采用含有钙镁杂质的磷酸制备得到的产品也会存在钙镁离子超标或产品品控难以稳定的问题。公司组织项目团队,配备博士研究生1人参与项目研讨,本科生5人吸附剂合成、实验验证和技术推广等工作。本项目核心技术内容主要是研发设计出去除钙镁离子交换容量高、吸附周期长的特种吸附剂。具体为: 1、从高分子吸附剂单体出发,在聚合工艺中加入柔性单体(链型单体)改变传统苯乙烯单体的刚性结构,降低聚合工艺中的活化能。 2、吸附剂合成工艺中存在磺化工艺,通过对溶胀剂的选择,有效将聚合物链状本身从蜷缩状溶胀为伸展状,更利于磺化剂在共聚物白球内部的扩散,大大改善了共聚物白球的磺化性能;本发明通过磺化性能的改善,有效提高了共聚物白球制备得到的吸附剂的吸附率,增加了吸附剂的处理量,并有效延长了吸附剂的使用周期; 3、优化选择吸附剂粒径为0.6~0.8mm之间,为了磺化反应的效率能够稳定、时间易控制。 4、本项目进一步优化选用现配现用的磺化剂取代传统的浓硫酸试剂。其中研发的吸附剂2021年研发阶段,2022年开始进行推广至2024年,取得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低温高耐压A-95陶瓷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澳华瓷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针对A-95陶瓷材料烧结温度和击穿强度指标,集中解决关键共性技术,提高批次能力。在实验和生产过程中,通过稀土掺杂技术、纳米材料低温共融技术、多元体系熔剂料制备技术、低温焙烧技术、砂磨-喷雾系统自动化技术、快速排胶隧道窑技术等的研究和改进,对A-95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晶体形貌、粒径大小等分析,从理论方面阐释了并解决了降低烧结温度的原理和提高击穿强度的途径,并在批量生产中得到低烧成温度、高击穿强度、批次一致性高的A-95陶瓷材料。同时,低温高耐压A-95陶瓷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应用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支持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并且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符合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目前项目2021年产值1050.14万元,利润199.5万元;2022年产值2260.26万元,利润429.4万元;2023年产值3020.11万元,利润573.8万元;三年共计产值6330.51万元,利润1202.7万元。2024年预计产值3500万元以上,利润665万元以上。项目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受理发明专利4项,获得2021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二等奖,陕西省科技成果登记6项。

Y2O3对高纯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澳华瓷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稀土氧化物具有热稳定性好、光电性能优良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的多个领域。生物陶瓷领域中,稀土氧化物能够加快陶瓷的致密化进程,减缓晶粒过度增大,因此能够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提高其力学性能。在电子陶瓷领域,由于稀土氧化物本身的原子结构比较独特,能够改善陶瓷的显微结构,提高陶瓷的电性能。在结构陶瓷领域,稀土氧化物能够与其它添加剂组成固溶剂,提高陶瓷的耐磨性能。作者通过利用凝胶注模法制备高纯氧化铝陶瓷,讨论了三氧化二钇对高纯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 三氧化二钇 能够有效降低氧化铝离子的迁移速率,抑制氧化铝陶瓷晶粒的生长速度,加速陶瓷致密化进程,有利于得到尺寸均一的陶瓷晶粒,当三氧化二钇添加量为1%时,氧化铝陶瓷的性能最佳。

纳米SiO2添加量对95氧化铝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澳华瓷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通过向95氧化铝陶瓷中添加不同量的纳米SiO2,采用干压成型工艺制备样品,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纳米SiO2添加量对95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氧化铝陶瓷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当纳米SiO2添加量为2%,烧结温度为1600℃时,样品的晶粒尺寸均一,体积密度最高为3.70g/cm3,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342.89MPa和5.34 MPa.m1/2。相比未添加纳米SiO2样品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34.28%和4.5%。论文发表在《陶瓷》2022年第八期,项目通过利用纳米添加剂由于粒子尺寸特别小,具有较高的比表面能,纳米微粒的活性较大,自身熔点较低,能够为烧结过程中的原子运动提供驱动力,显著降低烧结温度,且纳米添加剂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降低烧结温度,提高产品性能。

首页上一页1 2 ...1397 1398 1399 1400 1401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