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智仑新材料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通过对MOFs材料高温进行碳化处理,得到具有还原态金属的MOFs材料,进一步将具有还原态金属的MOFs材料作为固定相反应物负载于反应釜的网格中,在电磁场中使环氧树脂中的氯杂质和还原态金属极化,二者获得高反应活性,进一步将经有机溶剂稀释后含有氯杂质的环氧树脂作为流动相反应物流经具有还原态金属的MOFs材料,两者接触并发生反应,实现除去环氧树脂中氯杂质的目的。 2、MOFs是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英文名称Metal organic Framework)的简称,又称多孔配位聚合物,是一类具有均匀结构的杂化扩孔材料,是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与传统的无机多孔材料(如沸石、高岭土、分子筛、活性炭等)相比,MOFs具有高孔隙度和大比表面积,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次级构筑单元实现结构和性质可控性。 3、将MOFs材料作为和环氧树脂中氯杂质反应的固定相,具有反应效率高,反应可控性强等优点,优于传统无机载体。 4、在电磁场中,环氧树脂中的氯杂质和还原态金属被极化,氯极化后离去,与极化后的金属反应生产金属氯化物MCL。环氧树脂解离成碳正离子,水作为亲核试剂与环氧树脂上的碳正离子反应,发生亲核取代,将环氧树脂中的氯置换为羟基。 效益:产品的应用使得环氧树脂可以更加纯化,从而提升其应用范围,满足不同需求,促进行业的经济发展,减少了企业的投资,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甬江实验室
成果简介:突破了SiC/TaC梯度涂层生长技术,成功研制了耐高温、耐腐蚀、高纯SiC涂层托盘、TaC涂层托盘及导流环,并通过江西兆驰、江丰电子等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产品级验证,解决了半导体晶圆外延制造过程的问题,上述成果在浙企、国内领先的CVD涂层制造商实现量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龙岩学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为纳米银铂合金/石墨烯复合电催化剂,为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与上杭县紫金佳博电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已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纳米尺寸的银铂合金颗粒与石墨烯复合后由于石墨烯与纳米合金颗粒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强的电催化剂,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水、醇类氧化等新能源与传统化工催化领域,具有泛用的优势。本项目尚未实现转化,根据估算,具有相关需求的产品将商业化催化剂替换为本项目的催化剂后,根据催化的反应不同,可节约5%至25%左右的催化剂成本。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龙岩学院
成果简介:利用污泥资源,通过特定工艺制备而成的环保型水处理材料。该技术基于污泥的无氧热解过程,将污泥转化为生物碳,并进一步加工成具有吸附除磷功能的陶粒。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污水的处理中。其高效的除磷性能有助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生态环境。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龙岩学院
成果简介:纳米碳化钛(TiC)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和抗热震性能高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作切削工具、抛光膏、磨具、耐磨配件及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本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过渡金属碳化物粉末和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ZL201810996007.1。纳米TiC粉体指标:1. 产品纯度高(纯度>99.9%),游离碳含量低于0.01%,2. 粒径小(100~200 nm),分布均匀;3.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天津农学院
成果简介:半导体基化学镀镍金是集成电路制造工序之一,高品质镀膜是芯片质量的重要保障。现有化学镀工艺存在参数不稳定、产品不合格率高等缺点。本研究以提高产品合格率为目标,研究侵蚀、活化、化学镀镍、化学镀金等镀膜过程工艺,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等进行表征。硅基表面粗化用氢氟酸侵蚀,用硫酸铜代替金离子盐作为硅基表面化学镀镍活化剂,柠檬酸三钠作为镍离子的络合剂,用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控制pH值可得到较好镍膜。进一步用柠檬酸三钠作为络合剂、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可以顺利地将金离子沉积在镍膜表面,表面平整,颗粒均匀。用该工艺进行中试,产品不合格率平均2.50%,与原有工艺相比减少约1%。项目所获得的化学镀镍金关键技术方法,为集成电路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重大的基础意义、科学意义和应用意义,必将半导体工业中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特种玻璃纤维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对复合材料性能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成果攻克了特种玻璃纤维量产小、成型难、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以及品质不稳定等关键瓶颈问题,发明了介电常数低于4.6和介电损耗小于0.001的低介电玻璃纤维,攻克了材料物化性能与成型性能兼顾性差的难题,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发明了拉伸强度高达3800MPa,拉伸模量超过95GPa的S级高强玻璃纤维,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发明了异形比和稳定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形玻璃纤维;发明了界面结合力强的浸润剂,攻克了低表面能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关键技术,解决了特种玻璃纤维界面匹配性差的难题;研发了系列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关键设备,建立了国内首个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宁夏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重庆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重庆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成果简介:(一)技术基本情况。 木质材料(如实木、人造板材料)轻质高强、纹理美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 家居领域,是人们高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绿色环保材料。但因其组分的天然属性, 容易吸湿变形、霉变腐朽,进而影响产品品质,降等产品等级,甚至危害人类健 康。市面上的防护技术通常存在防护效果差、成本高、环境污染等共性问题。 本技术是设计合成的一种水-醇载乳液体系,经浸泡/喷涂/擦涂等施工手段, 在木材表面仿生构建的一种透明纳米防护层,可赋予木质材料类荷叶的表面防水 自清洁,及防霉抗菌等多功能特性;具有环境友好、施工方便、成本低、防护效 果佳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目前传统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是在自主开发的第一代纳米防护涂层(已 在企业生产应用)基础上,开发的第二代纳米多功能防护技术,具有防水与杀菌 防霉等多功能属性,可室温自成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达到示范展 示和推广应用水平。 (三)提质增效情况。本技术是将合成的乳液施工至木材表面,形成纳米防 护层;乳液用量少、效果佳,每升可施工 20 平方米以上,单位成本比传统水性 漆成本低50%以上。 目前,市面上无同类技术产品。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成果简介:目前利用可降解共混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膜面源污染的最具潜力的技术途径。然而成本高、适用性差、性能不稳定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可降解膜推广应用。作为天然高分子,淀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但受限于淀粉材料的亲水性,高淀粉含量的可降解共混膜性能较差。因此,突破淀粉基材料高抗水和高力学强度的改性技术及机理研究至关重要。团队依托在可视化挤压装备创制和挤压改性调控技术基础,提出多物理场环境下的离子协同多重交联改性技术(IMCM),构建了挤出机机筒反应环境量化评估优化方法,揭示IMCM改性对淀粉基材料抗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增强机制,并对在优化工艺下制备的淀粉基可降解膜进行了性能表征及试验验证。为具备成本和性能优势的增强型淀粉基可降解膜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1、市场优势:目前我国土壤“白色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已经严重危害到我国土壤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央到地方人民政府印发的《“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均多次强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目前全国农业地膜使用量已接近150万吨/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将达3.3亿亩,使用量超过200万吨。因此,可降解地膜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优势。 2、成本优势:目前成本高和保水性不足是制约可降解地膜产品应用推广的关键难点。团队依托在可视化挤压装备创制和挤压改性调控技术基础,成功制备高淀粉含量的可降解膜材料。可降低原料成本10%-20%,提高保水性能50%-90%。为具备成本和性能优势的增强型淀粉基可降解膜产品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