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 Ø0.2 mm~Ø1mm超硬PCD/CBN微细铣削刀具的创新设计与超精密制备技术,可根据加工对象的材料属性与零件的几何特征,快速研制对应的微细铣削刀具。建立了超硬微铣刀的制造精度预估与分析方法,为微细铣刀的快速响应设计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超硬微铣刀表面不同成形方法的制造精度对比定量分析方法,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微细铣刀的直纹面组合设计准则,解决了传统通过大型铣刀小型化来盲目设计微细铣刀而引起的刚度低、几何结构不合理、制造精度低、多工序加工能力差等系列问题。通过微细铣刀制备精度、铣削性能、多工序加工能力的综合研究,形成了微细铣刀设计、分析、优化、评价的开发规程,解决了目前微细铣刀开发无据可依的状况。研制了超硬微细铣刀制造系统,开发了专用CAM软件,实现了通过微细铣刀建模、加工设备动态标定与参数补偿、制造仿真检验、后置处理,自动生成数控程序,解决了高精度、智能化制造微细铣刀的问题。研发了系列超硬PCD/CBN微细铣削刀具,用于切削切削淬火钢、陶瓷、钛合金、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上的小孔、槽、自由曲面等高精度小型几何特征,刀具寿命长,切削加工精度及保持性好!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以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大型旋转机械承担着“大国重器”的重要角色,其复杂转子-轴承系统在极端服役工况下的振动特性、运动稳定性、可靠性是影响系统运行安全的根本因素之一。随着战斗机作战及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升,航空发动机内部连接结构设计复杂度大幅度增加,现有的振动分析手段无法精确分析连接结构振动响应,进而影响转子-轴承系统连接结构的设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申请人围绕大型旋转机械转子结构故障振动机理及连接结构设计国家重大需求,建立了转子-轴承系统模型精准降维理论及非线性共振响应预测/抑制方法,取得了如下重要科学成果:(1) 数据驱动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降维方法;(2) 数模融合的转子系统高速非线性响应分析方法;(3) 转子系统不确定性量化及灵敏度分析方法。 该项目共授权发明专利4件,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主力战机作动器和轴承产品、某型号空空导弹运动机构、某型号主力战机混合惯导连接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振动抑制及结构优化。 代表性论文发表在MSSP等TOP期刊中,被闻邦春院士、新西兰工程院院士Prof. Zhao、空客集团、德国结构力学与轻量化设计研究所等知名团队及研究机构高度评价,部分论文为ESI高被引。该项目培养出陕西省杰青等省部级人才2人次、香江学者1人次。第一完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军口国家级纵向项目等12项国家级项目及课题,担任军口某专项专家组成员。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1、具体研究内容: 1)补偿切削过程中多源偏差的可信在机测量技术;2)基于低维分层的几何精确切削啮合数字孪生模型;3)切削啮合数字孪生驱动机床运动轴的加工偏差补偿技术。 2、发表的期刊情况: 在Chinese J Aeronaut、Measurement、IEEE Trans Instrum Meas、J Manuf Sci E-T ASME等领域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7余篇,下载超过3000余次,被引超过315余次;在国内核心期刊《航空学报》上发表论文6篇。 3、成果的创新点: 1)在机测量系统的可信度评估、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2)边缘计算端内建几何精确的切削啮合状态数字孪生;3)切削啮合数字孪生驱动的难加工件智能工艺。 4、成果应用情况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受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湖南南方通用航发、北方车辆、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委托,将成果应用在难加工产品加工中,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有力保障了型号生产任务顺利开展,推动了我国发动机关键构件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5、成果研发和管理团队情况: 项目主要完成人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航空航天领域内难加工件智能工艺技术研究,积极推动相关成果在航空发动机主机厂的应用验证,突破了航空领域内难加工件制造工艺方法的技术封锁,提升了重点型号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智造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高强度低合金钢微结构调控涉及的重要相变,旨在探讨热力学驱动力和动力学能垒间固有规律,搭建热力学与动力学、宏观和微观之间可以互通的桥梁;通过研究上述规律在组织调控涉及相变中的定量体现,建立热力学驱动力、动力学能垒同相变组织间定量关系,以指导和设计典型工业用低合金钢的组织调控。首先,从一阶相变,即凝固和固态相变(聚焦于低合金钢组织调控涉及的重要相变)中演绎出热-动力学相关性,其次,表征热-动力学相关性在晶界迁移和相界迁移中的模型化体现,最后,相关性模型应用于钢铁组织调控,实现组织预测和工艺确定。围绕上述成果,在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Acta Materialia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2017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开发了天然气中压钢质管道带气开孔安全高效专用构件,保证开孔率50%、最大开孔直径DN700、最大压力0.6MPa下带气开孔安全,并可以减少材料、降低成本、减少焊接工作量。可应用于化工、石化、环保、能源等领域。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处于集成电路制备产业链的前端领域,是集成电路制备中必备的基础化工原料。集成电路仍然依照摩尔定律在发展。前端技术开发已经进入12寸,14纳米的范围。这对与之配套的高纯电子化学品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SEMI标准中,高纯电子化学品的最高需求为10ppt,国际上先进高纯电子化学品厂商产品品质可以达到1ppt的水平。近年来,国内的高纯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少数厂商的少数产品已经可以达到100ppt的水平,大部分厂商的大部分产品还处于1ppb以上的水平。因此,国内的集成电路厂商的高纯电子化学品几乎全部靠进口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化学品的价格、货期等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项目定位为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用超高纯电子化学品及相关行业化学品研发中心平台,要求能满足相应产品的小试中试要求,并能提供少量市场产品供应能力。目前产品的主要市场定位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化学品、分析研发领域用的高纯特种试剂及功能性电子化学品。目前项目定位的产品为氢氟酸,产品的技术规格为50ppt以下,产品的产能规划为10000吨每年,产品的工艺路线为精馏工艺,产品相应的设备、包材材质为进口高纯PFA、高纯PVDF、高纯HDPE。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本成果包括开发了适用于钢桥面铺装的环氧树脂胶黏剂,提出了环氧树脂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与制备方法,并形成了施工技术指南,可用于钢桥面铺装及日常坑槽等病害的养护。前期室内试验与试验段监测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宜控制在15min以内,从拌和到摊铺完成时间宜控制在45min以内,摊铺后需要对环氧树脂混合料进行压实处理,常温情况下(15-30℃)完成压实4小时后即可开放交通,具有良好的抗水损、高温抗变形、低温抗裂等路用性能。环氧树脂混凝土作为常见的钢桥面铺装及养护材料,表现出优良的路用性能。然而,进口的环氧树脂价格昂贵,采用本成果的环氧树脂胶黏剂,可使材料成本降低30%,经济效益显著。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水冷和背面保护的单面焊铜衬垫装置及相应的焊接方法。该装置通过在铜衬垫内部通循环冷却水和保护气,保证了待焊工件良好的焊接成型效果,实现了焊接变形减小、衬垫使用寿命提高、防止焊缝背面氧化夹杂、焊缝晶粒细化、焊缝抗拉强度提高等诸多有益效果,适用于各种电弧焊方法。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成果提出的CMOS图像传感器高速列线读出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引入的额外寄生小,易版图布局,适用于现在广泛应用的列并行读出机制,与传统列线读出方法相比,本成果的方法可将读出速度提高数倍以上,解决了在大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的信号读出过程中,由于复位信号和积分信号建立过慢而导致复位信号与积分信号读出时间过长的问题,能够提高图像传感器的帧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后级的相关双采样电路的除噪性能。当像素单元输出高于积分信号的复位电压时,列线上电压信号由低到高变化,采样电容与采样电阻形成采样电路,采集列线上的电流信号,并将该电流信号输入至输出跨导放大器的输入正相端,加快对寄生电容CP的充电速度;当像素单元输出低于复位电压的积分信号时,从列线上由采样电路采得的电压信号由负逐渐升高到0,并将该电压信号输入至输出跨导放大器的输入正相端,输出跨导放大器输出由负到0的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反馈到列线,加快寄生电容CP放电,放电完成时,采样电路输出电压为0,输出跨导放大器OTA的输出电流也为0,列线上的积分电压信号建立完成并输出至后级读出。
所属分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领域永磁电机系统技术。本课题组在永磁电机系统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原创性的深入研究,成功形成了一系列高转矩密度永磁电机拓扑结构及先进设计、优化、控制方法。本研究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40 余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通过与课题组产学研合作的三家公司进行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近几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达到 5500 万元,新增利润 1500 余万元,新增税收 400 余万元。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