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化学机械平坦化研究的科研单位。历经多年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碱性CMP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2009年国务院批准由河北工业大学承担国家02重大专项前瞻性应用示范项目“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此项目是第一个由地方院校承担的国家02重大专项项目,国拨资金3265万元。6系、7系铝合金抛光液作为延伸研究成果之一,在比亚迪、捷普等公司已通过测试,现处于产业化阶段。此产品是适用于五轴抛光机,碟抛机及平面研磨机的铝合金抛光液。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本项目基于高频效应、材料特征和结构效应分析,建立电磁热场耦合模型,提出计及损耗、绝缘、散热等多目标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案。首先阐明多元素磁场特性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结构效应和高频效应的高频绕组损耗和磁芯损耗评估模型;然后提出了考虑绕组端部效应和频率影响的漏感计算方法以及一种新型多重绝缘结构,为高频变压器的电磁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项目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实验室长期从事新型电工装备的研发工作,具备成熟理论基础和研发经验,已根据最优设计方案指导制作了一台高频变压器样机,各项性能指标测试良好。本项目技术较为先进,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以及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需求,使高频变压器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机器人产业在多领域迅猛发展,而传感器作为机械手感知信息的关键器件,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突破机器人本体及传感器、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项目突破性地将铁镓合金的逆磁致伸缩效应应用在传感器上,开发出磁致伸缩式触觉传感器,经实验证实性能优秀,研发前景广阔。传感器首次采用基于仿生学的模仿人体毛发细胞感受器结构,使传感器能够更好地感知细微力的变化,提高检测精度,大幅提升灵敏度。传感器配套了基于像素比例的形状识别算法程序,能够实时显示被测物体的三维形状信息,并同时检测物体的刚度和表面纹理信息等。项目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等奖项。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泡沫铝填充管是一种新型吸能缓冲元件,具有轻质、高吸能、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与吸能稳定性,在减震吸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传统方法等仍存在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结合强度低、尺寸受限等不足。基于此,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了泡沫铝填充双管,对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综合调控。研究了外包铝管-泡沫铝复合结构和内嵌铝管-泡沫铝复合结构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了泡沫铝填充双管,并对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吸能能力及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电工钢材料宏观磁特性和介观磁畴的同步观测和建模,避免传统磁化和损耗模型强烈依赖于数据拟合的缺点,结合介观磁化机理使模型在复杂的多物理场条件下甚至极端的电磁环境中得到有效外推应用,降低特高压电工装备如阳极饱和电抗器损耗。设备的基本技术参数:四极电磁铁实现矢量磁场激励,多组镜头实现极向和纵向克尔效应观测,测量频率范围0.01-20Hz,温度调节范围4.2K-500K。课题组磁特性测量进行了15年的建设,自主搭建了多套电磁测量实验平台,包括二、三维旋转磁特性测试装置,温度、应力等多工况服役磁特性测量装置。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但是由于矢量-介观磁特性测量技术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相应的技术仍然在不断的完善开发中。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兴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开发无磷低硫固化剂,提高铸造用树脂性能,降低成本。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提升氮化物深紫外LED的量子效率,推动其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该技术主要聚焦于提高AlGaN基深紫外LED的电光转换效率,通过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工程,显著降低了器件的内部吸收损耗,从而增强了光提取效率。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尤其在医疗消毒、空气和水净化、生物医学测试以及杀菌消毒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在医疗领域,深紫外LED可以用于手术室的无菌照明、医疗器械的表面消毒;在水处理领域,可以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保障水质安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开发冶金除尘灰湿法工艺,实现布袋灰提纯和锌元素分离。冶金除尘布袋灰智能分选技术研究是一项针对冶金行业粉尘处理的创新技术。该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冶金过程中产生的除尘布袋灰进行高效分选,实现物料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电力行业等,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颗粒物。通过智能分选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还能回收有价值的金属和矿物,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简介:开发高强韧镁合金材料,满足轻量化材料需求。多种类增强相协同强化高强镁合金的研发及应用,是一项针对提升镁合金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镁合金中引入多种增强相,如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实现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协同强化。这种合金设计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还增强了耐热性和耐蚀性,使其在轻量化结构材料中具有显著优势。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工业、轨道交通、电子通讯业等,这些领域对材料的轻量化、高强度和高耐蚀性有着迫切需求。通过这种镁合金的研发,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性能,同时降低重量,提高能效和安全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
成果简介:因为钠元素的储量大,来源广泛,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最好的替代品目前已经在广泛地开展研究和制造。 但制约钠离子电池应用的最大问题是循环使用过程中析钠,导致电池寿命远远不及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而好的硬碳负极材料是解决析钠的关键因素。我们利用蔗糖作为原材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不受制约。通过优化碳化工艺,制备出克容量在350mAh/g以上,首效≥85%的硬碳负极材料,且半电池循环200周以上不衰减。目前正在进行小试优化和中试准备工作。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
成果简介:目前磷酸铁锂常规工艺,在兼顾压实、容量以及磁性物的情况下,粉末压实上限在2.50-2.55之间,但若想将压实提升到第四代标准,压实密度在2.56-2.62之间,对一次颗粒大小及级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常规磷酸铁锂工艺无法满足要求。 针对于目前磷酸铁常规工艺的局限性,本项目独创性的采用特殊工艺,在不改变产线原有配置的情况下,对50-100nm小颗粒占比以及各不同尺寸颗粒间的有限填充进行设计,压实可以满足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的要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成果简介:本项目开发了增强红外光利用的新型光伏增效涂层,可持久增加光伏电池的累计发电量,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项目在大唐集团内蒙光伏电站开展涂层示范应用,综合电量增发>5%,优于美国和日本同类产品(约2%)。目前内蒙地区已经实施了50 MW以上光伏电站示范工程,经济效益显著。另外,在云南地区光伏电站(昆明、楚雄、玉溪等地)应用也达到10 MW以上,综合电量增发5-8%。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挖掘光伏电池效能,具有重大产业价值。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