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一种原位测量铁磁共振线宽角度依赖关系的装置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位测量铁磁共振线宽角度依赖关系的装置,包括位于可变的直流外磁场中的共面波导,在所述共面波导上还放置有测量样品,所述共面波导上还通过微波源通入恒定微波,所述共面波导上还连接有二极管功率计,通过二极管功率计测量透过共面波导上的的微波强度,所述共面波导上的测量样品上还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有旋转平台,通过伸缩杆和旋转平台对测量样品进行抬升‑旋转‑下落的过程,得到铁磁共振线宽的角度依赖关系。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测量样品进行抬升‑旋转‑下落过程,既不影响探测环境,又保护样品表面的状态,最终得到铁磁共振线宽的角度依赖关系。

一种区分4H-碳化硅表面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申请涉及一种区分4H‑碳化硅表面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对需要辨别的4H‑碳化硅(4H‑SiC)样品的两个表面分别标记为A面和B面;然后将4H‑SiC样品进行以KOH为主腐蚀剂的湿法腐蚀过程;再对腐蚀后4H‑SiC样品进行盐酸酸洗;最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4H‑SiC的AB面,根据其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的腐蚀行为来确定该表面自由能的大小,从而判定出具有各向异性腐蚀行为的高表面自由能的表面为4H‑SiC样品的Si面,而具有各向同性腐蚀行为的低表面自由能的表面为4H‑SiC样品的C面。本方法对于检测样品的要求低,且无论待测样品是否完好,是否具有缺陷,腐蚀过程中的腐蚀温度和腐蚀时间均较短,结果均可靠;而且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测,操作简单,成本低。

一种基于导波驱动超构表面的空间光场调控器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波驱动超构表面的空间光场调控器件,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光波导、模斑变换与偏振控制器件、光网络、绝热波前合束结构和可重构超构表面;该空间光场调控器件以光波导耦合输入的导波光束作为能量,首先经过分束器,进入线性可重构相干光网络中,对各束光的相位、偏振、幅度进行动态调制,网络的输出端口在平板波导区域前合束,形成任意可控波前;超构表面位于平板波导区域,被调制的导波光场传播至平板波导区域时由倏逝场耦合,驱动超构表面,向自由空间实现动态可重构出射,完成空间光场的调控功能。该空间光场调控器件可实现对空间光场的高速调控,空间光场的调控精密程度很高,且器件的紧凑程度也较高。

一种高方形度永磁锶铁氧体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磁性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方形度永磁锶铁氧体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根据配方化学式SrFe11.8O19称量SrCO3、Fe2O3原料,一次球磨,预烧;其次,在二次球磨阶段,加入一定质量分数CaCO3、La(OH)3、Co3O4原料,并加入添加剂;最后,湿法磁场取向成型,采用梯次温度设置升温速率,烧结而成。由本发明所获得的永磁锶铁氧体在诸多控制器、电器仪表、汽车、电机等方面应用尤其广泛,适宜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CAC‑1和CAC‑2分别为2‑甲氧基‑4‑((E)‑(3‑((E)‑2‑甲氧基亚苄基)‑2氧代亚环戊基)甲基)丙烯酸苯酯和4‑((E)‑(3‑((E)‑4‑(丙烯酰氧基)‑2‑甲氧基亚苄基)‑2‑氧代环戊基亚甲基)甲基)‑2‑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本发明提供的探针是以姜黄素衍生物为荧光母体、丙烯酰酯为检测基团的荧光探针,能够裸眼识别半胱氨酸,检测时间短,检测限低,具备高灵敏性,且探针CAC‑1和CAC‑2在快速识别半胱氨酸时,对其他离子没有响应,具备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pH适应性。

一种基于3D同轴打印成型的水泥基强韧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先进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同轴打印成型的水泥基强韧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材料准备与处理、打印浆料制备、同轴打印平台构建、强韧化水泥基材料打印和养护水化;通过融合微界面聚合物增韧机制,实现了多尺度仿生结构精确构筑和强韧化性能调控。制备得到了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新型水泥基工程材料,解决了水泥基材料强度与韧性互斥的瓶颈问题。因此提高了结构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保障了钢筋‑混凝土长期协同工作,促进了土木工程领域低能耗、绿色化发展。

一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及电池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及电池,属于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金属箔为工作电极,并将其置于电解质溶液中,施加预设电压进行电化学腐蚀氧化,得到表面包覆有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金属箔;将包覆有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金属箔置于含硫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包覆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的金属箔。本发明用于制备复合电极材料。

一种近红外二区甲基汞离子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二区甲基汞离子检测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检测探针在罗丹明结构中含有单硫螺内酯基团,与甲基汞结合后,探针经历了从无荧光的硫内酯形式到近红外二区荧光开环形式的独特转变。将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溶于二氯甲烷中,滴加酰氯化试剂,回流反应,冷却,制得酰氯中间体;将酰氯中间体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硫化钠水溶液,搅拌反应,调节反应后液呈中性,抽滤,将滤渣完全溶于二氯甲烷,干燥;所得固体用硅胶柱色谱,制得近红外二区甲基汞离子检测探针。该检测探针用于甲基汞离子检测。该检测探针属于激活型探针,发射波长处于近红外二区,可大大降低复杂水样检测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对甲基汞离子的检测限可达到纳摩尔级。

吲哚联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涉及一类吲哚联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在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的应用。解决了现有的C‑N偶联方法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本发明的吲哚联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在次氯酸钠溶液和弱碱的作用下,以化合物A和化合物B为底物反应合成所述吲哚联氮杂环化合物;所述化合物A包括吲哚、吲哚衍生物、色氨酸或含有色氨酸的多肽;所述化合物B包括氮杂环组分、组氨酸或含组氨酸的多肽。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温和、高效,产率高等显著优点,解决了现有的C‑N偶联方法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且通过本发明合成方法合成的部分杂环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抗菌的效果。

一种层状纳米BAM荧光粉的气泡法制备工艺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纳米BAM荧光粉的气泡法制备工艺,采用长方体型的磁舟可以替代原有的烧杯容器,然后引入了柠檬酸和聚丙烯酸,在恒温搅拌的过程中形成气泡,气泡在氧化温度下形成层状纳米BAM荧光粉,所述BAM荧光粉的分子通式是Ba1‑xEuxMgAl10O17,其中x是铕离子Eu2+取代钡离子Ba2+的摩尔比,0.01≤x≤0.1,氧化温度设定范围在700℃≤T≤800℃之间,1≤n聚丙烯酸:柠檬酸≤3。本发明提供的层状纳米BAM荧光粉的气泡法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制备BAM荧光粉时铕离子可能会存在团聚的现象的问题。

一种小粒径氮化物窄带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粒径氮化物窄带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窄带绿色荧光粉为微米级锂氮化物荧光粉,化学式Ba1‑xLi2Al2Si2N6:xEu2+,既能被近紫外激发又能被蓝光激发。按化学计量比称取各种原料,金属钡、金属铝、金属铕在氩气电弧熔炼炉中多次翻转熔炼,得合金前驱体;粉碎研磨成合金粉末,加入硅化合物和锂化合物,气压烧结炉内氮气气氛下煅烧,研磨,制得小粒径氮化物窄带绿色荧光粉。该制备方法利用合金氮化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短的反应时间内得到颗粒组成分布均匀的纯相产物,以更加容易的反应条件制备出微米级发光效率好且半峰宽更窄、可用于Micro/Mini‑LED器件的荧光粉。

一种八极永磁体结构天线内置式RF离子源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兰州大学

成果简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八极永磁体结构天线内置式RF离子源,属于离子源技术领域,有效解决了现有天线外置式RF离子源存在功率利用效率低和高频电磁辐射信号对紧凑型中子发生器电源及控制系统干扰的问题,包括放电腔体,所述放电腔体外侧壁上通过磁场线包支架设置有馈入端磁场线包、八极永磁体和引出端磁场线包,放电腔体的尾端可拆卸安装有束流引出端封装组件,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前后端磁场线包和八极永磁体耦合的方式,产生的耦合磁场可形成有效地约束磁场,减小了离子源放电腔内高密度等离子体对离子源放电腔体的轰击概率,延长了离子源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利用束流引出端封装组件实现引出端的可拆卸安装,便于RF内置天线的安装更换。

首页上一页1 2 ...1492 1493 1494 1495 1496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