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成果简介:新型高效包覆防腐产品包括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和氧化聚合包覆防腐技术。 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简称PTC),解决了石油平台、钢桩码头和海上风电等海洋设施在海洋浪花飞溅 区钢结构的腐蚀难题。氧化聚合包覆防腐蚀技术(简称OTC),解决了桥梁钢索、焊接部位、螺栓螺母、球 形节点、法兰以及储罐边缘板等异型钢结构的腐蚀问题。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成果简介:本技术聚焦南海、深远海极端腐蚀环境下,重大海工装备气相缓蚀防护产品“性 能低、释放不可控、封装配套不完善 ”三个瓶颈问题,运用“低维石墨烯点面结合、二维水滑石面面夹合、 三维金属有机骨架全面包合 ”的多维化先进材料设计,形成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的“海工环境友好型气 相缓蚀新材料成套防腐 ”关键技术开发体系,产品具有性能高效稳定、功能集成协同、机能精准全面、配 套灵活多变的突出优势。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成果简介:研究内容:采用Gleeble-3800型模拟试验机对Ti-1300钛合金进行冷压缩试验。通过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挤压温度、冷轧变形量和热处理对Ti-1300钛合金冷轧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1300钛合金冷轧管材在相变点挤压制备管坯,并控制冷轧变形量为30%,能够获得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冷轧管材经固溶处理后具有较低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其α+β两相区固溶组织主要由大量的球状或拉长的α 相以及残留的亚稳定β 相组成;β单相区固溶组织主要由等轴的β 晶粒组成。时效态冷轧管材的强度显著提高,其组织主要由球状或拉长的初生α相、针状次生α相以及β 基体组成。 期刊:《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成果的创新点:通过研究探明了合金的冷加工性能及热处理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成果应用情况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成果正在实验中,将来实验成功后可用到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成果研发和管理团队情况:团队有教授及工程师组成均从事钛合金研发及制备技术研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成果简介: 研究了显微组织形态对 TC17 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并结合裂纹扩展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 TC17 合金,在裂纹扩展的第 I 阶段和第 III 阶段,等轴组织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扩展速率加快,显微组织对中速区的裂纹扩展速率影响不大;对 2 种片层组织结构的裂纹扩展速率分析结果表明,仅固溶态的组织在裂纹扩展的整个阶段具有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并且起裂区对应较高的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在固溶态组织中的扩展路径较固溶时效态的曲折。本研究论文发表在《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SCI收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用材料在服役过程存在保载疲劳行为开展的疲劳损伤的研究。本文选用TC17钛合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对发动机用材料进行筛选,为发动机选材提供数据支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成果简介:近年来,随着现代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发动机材料的使用温度进一步提高。现有的600℃以下高温钛合金由于抗氧化性差和强度损失,应用受到限制,开发更高使用温度的钛合金势在必行。为满足发动机用材需求,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设计开发了Ti650高温钛合金。本文作者研究了新型耐650℃高温钛合金Ti650在600℃~750 ℃下的氧化行为。作者通过氧化增重试验计算了氧化动力学规律,采用XRD、SEM手段研究了氧化膜相结构和表面形貌,同时测试了氧化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650钛合金氧化过程分为氧化初始阶段(<50 h)和氧化稳定阶段(50 h~100h)。氧化初期,质量增益迅速上升。当氧化时间超过50h后,氧化速度减慢并趋于平稳,氧化进入稳定阶段。与其他钛合金相比,Ti650合金反应指数n值大于2,表明Ti650在70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Ti650合金的氧化产物主要为TiO2,呈颗粒状。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氧化时间的延长,TiO2颗粒尺寸增大。这项研究对新型高温钛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本项目产品钽带、铌板是制备Nb3Sn、NbTi低温超导线材的关键性原料,即阻隔层材料,超导线材最终被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项目(ITER)及医学诊断的核磁共振成像仪(MRI)等新能源和医疗市场。 Nb3Sn、NbTi低温超导线材在集束拉拔生产过程中需承受99%极限加工率而不能出现任何断裂和破损,因此对阻隔层塑性、性能均匀性、表面质量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生产难度极大。自2010年起至今,公司先后开设《超导阻隔层用钽带生产工艺研究》和《超导阻隔层用铌板生产工艺研究》课题,通过系统研究铸锭制备、压力加工、热处理、表面控制等四项关键技术,最终确定了批量生产工艺路线与参数,制定出本产品的工艺文件,申请三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0篇,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现本产品具备了稳定批量生产能力,产品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本产品现专利成果均实现了自主转化,建成了低温超导线阻隔层用钽铌板带材生产线。本系列产品已批量应用于ITER、MRI等项目的低温超导线制备。经使用,所制备线材性能优异,质量稳定。 截止2024年7月,本系列产品已稳定供货超过五年,本研发团队由公司技术部、质量部、生产分厂等骨干组成,技术力量充足。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项目开发了XGN86-12H、XGW-12H型系列环保气体环网柜(箱)和相关一二次融合类产品,填补了公司环保类环网柜(箱)的空缺。 项目开展了环保型绝缘气体在电力设备中应用研究,通过试验验证,干燥空气耐压随着电场均匀度的改善,击穿电压有显著的提升,且相比其它气体,干燥空气提取更加方便,成本低廉,最终选定干燥空气作为绝缘气体;开展了一二次融合技术研究,环网柜与DTU连接采用标准化一二次接口全密封结构设计,通过联调摸底检测,优化一二次设备间配合性能,提升产品抗干扰能力和整体可靠性;开展了模块化设计研究,气箱、壳体装配互不干扰,提升柜体安装效率,同时结构具有检修方便,互换性好等特点。 此产品由于其环保性、体积小等特点,不但可大量应用于配网市场,还可大量应用于各工矿企业和商业场所,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已获得1500多万元合同订单及应用业绩。此产品的开发应用探索了电力设备减排新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尽责。 项目团队共7人。其中包含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团队由技术负责领导督导把关、由一二次资深技术人员组成,通过本项目的设计,即研发了一二次融合产品,又培养了一二次融合研发团队。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组成员对环保类、一二次融合类产品及其发展,和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了新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银合金控制棒为核电站反应堆控制组件中的唯一功能材料,通过吸收热中子,起着核反应堆功率调节及紧急停堆的作用。该材料对化学成分、晶粒组织均匀性、直线度、内部缺陷及表面光洁度等有极为严格的要求,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自主核电技术的发展。为打破国外垄断,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委托我公司进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用银铟镉合金国产化研制”。 项目研究内容CAP系列核电堆芯控制组件用银铟镉合金棒研制。项目成果创新点包括:(1)银铟镉合金棒晶粒组织均匀性控制技术;(2)银铟镉合金棒拉拔技术;(3)银铟镉合金废料银铟回收技术。授权发明专利2项。 项目成功开发了大型先进压水核电站控制组件用银铟镉合金的国产化制备技术,研制棒材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并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项目产品新增销售收入392.23万元,利润 万元。随着CAP系列核电的工程建设,项目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公司研发人员6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42人。银合金控制棒研发人员由其中具有丰富贵金属棒材产品研发和加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聚能医工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杜瓦用金属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Ti、Al、Mn、Mo、Y元素制成的金属粉末中,钇元素能够细化合金晶粒尺寸,促使致密保护层形成,显著提高抗氧化性,使合金流动性更好,提高屈服强度、延伸率和低温冲击性能;锰元素能够明显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改善合金的延展性。本发明采用增材制造、冷/热轧与特殊热处理工艺制备的真空杜瓦,具有接近于真空的磁导率,可作为低温容器的理想材料。本发明采用增材制造和冷/热轧与特殊热处理工艺制备的真空杜瓦,组织各向同性,轻量化,制备过程中无焊接,成型质量好,无需进行传统焊接完成后的真空检漏测试,有效避免压力过大时产生裂纹和裂缝的风险。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简介:该项目围绕开发不锈钢/碳钢大管径、薄复层双金属复合管材产业化生产关键制备技术,开展了管材应变时效行为研究,找到了管材应变时效敏感时间点和温度点;开展了双金属管材协同变形成型技术、开展了薄复层双金属复合管材高质量焊接技术;取得了复合管材高质量制备系列成套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缺。开发的4件复合管材产品取得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第三方评价报告,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发表学术论文2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探明了管材生产制备各工序对管材服役后性能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系统揭示了高强管线钢的应变时效行为,确定出了关键核心工序参数临界应变时效温度点和时间点,并具体改进措施和方法,以及温度和时间参数的修正范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质量管材生产制备工艺方法,为复合管材的高质量、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参考方法。 (2)开发了双金属复合管材协同变形成型工艺技术。得出了两种规格Ø610×(14+2)mm和Ø508×(6+1)mm复合管材批量化工程生产的JCO关键成型参数,并实现了管材成型应力的有效控制,为复合管材生产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 (3)开发了双金属复合管材复合过渡熔焊连接技术。提出了不锈钢复合管的过渡熔焊连接方案,包括特型焊接坡口设计、焊材选配使用、熔合比估算等,成功解决了异种材料熔焊连接难题.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宝鸡市博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具体研究内容:本装置具有抽真空排气系统,抽真空排气系统的入口端与真空系统连通,抽真空排气系统的一个出口端与真空雾化室入口端连通,真空雾化室外缘面设有分段式独立循环的冷却水套装置,冷却水套装置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水冷系统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通;抽真空排气系统的另一个出口端与安装真空无级调速多向送丝系统的送丝真空室连通,送丝真空室内设有与之连通的容纳单级多级高频超音速等离子发生器的等离子发生器真空室。 创新点:整套装置占地小,结构简单紧凑,全密闭式,易操作,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采用本装置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金属粉末方法及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和无法产业化商品化等不足和缺陷。 应用情况和社会效益:本装置现已产业化应用,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高频超音速等离子气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加工工艺,能够制备出高性能、高质量的微细球状金属粉末,具有污染小、能耗低的特点,能够高效利用金属资源,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生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一种高抗水耐蚀的三维纳米结构钢板膜的制备方法,是材料防腐与防护领域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该成果通过深入研究钢板表面的微纳结构构建与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卓越抗水耐蚀性能的三维纳米结构钢板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钢板预处理、两次水热法处理、退火处理及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等步骤,形成了微米八面体、纳米颗粒及纳米棒状结构的复合层,显著提升了钢板的抗水性和耐蚀性。该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该成果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水热法和退火处理的巧妙结合,实现了钢板表面微纳结构的精确控制,同时利用低表面能物质的表面修饰,有效增强了钢板膜的超疏水性和耐腐蚀性。这不仅解决了传统钢板易腐蚀、易生锈的难题,还显著延长了钢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目前,该成果已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显著,减少了因腐蚀导致的经济损失,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研发和管理团队由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该成果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