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清华大学
成果简介:评估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等柔性负荷的动态响应能力,采集分析风光预测及实时数据,通过风光出力实时调节、制氢负荷实时调节,实现风光出力、制氢工厂负荷、电网的能量实时平衡,满足风光最大消纳或下游生产要求,提高工程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正在与国华能源投资公司合作开发能量管理系统样机,计划应用于宁夏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项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成果以高性能储能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以新型聚阴离子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针对当前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能源存储领域中应用的瓶颈,开发了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等特点的新型钠离子电池储能体系。首次提出了电子/离子双连续传导和多活性中心协同设计等策略,获得了高性能钠离子及关键正极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技术,开发的新型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 170 mAh/g,6000次循环后 技成 容量保持率>80%;研制了安时级钠离子电池软包电芯,单体电芯能量密度≥150 Wh/kg,电芯成本≤0.6元/Wh,针刺实验不冒烟不起火;本成果为新型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能源存储领域中的推广及应用编奠定基础。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成果针对高效气体分离膜设计和制造难题,设计了一类新型金属有机框架玻璃材料,提出了利用化学设计和形成过程控制方法,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孔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控;通过金属有机框架的玻璃化技术,解决多孔分离膜力学性能差、结构不致密、附着力较弱等问题,以此提高了金属有机框架分离膜的分离效率;首次提出了玻璃中程结构与配体化学设计实现对特定气体的选择性透过和分离,并实现了对H2、CO2、 CH4等气体的高效分离;研究了晶体化学设计、玻璃 形成过程、玻璃短程中程结构等因素对分离膜气体分离效率的影响,为高效气体分离膜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合肥国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1.以电化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 ,基于深度图神经网络和大规模时序分析模型, 依托海量电池数据 ,实现高精度和强鲁棒性算法。 2.国家级新能源/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全 球领先的新能源技术科研实力与产业 化资源。 3.超过10年的新能源电池BMS学术、科研和产业化经验 ,主持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以 及校企合作课题 ,开展新能源电池管理系 统关键技术攻关。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深圳市福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旨在通过对于钢混结构立体多层级立体设施空间种植矮杆农作物的功能性设计,给予光、风电一个就地消纳的巨大的场景,其不仅使得农作物工业化的种植场景成为无碳排放的粮食生产过程,同时,其密闭空间内的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可避免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其产品绿色有机将成为必然,在此地域的牛、羊、禽类包括人类的排泄物经高温除味、烘干、破碎为超细粉末其均不会受到工业排放物的任何污染;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利用自然界绿色植物直接捕获大气中二氧化碳产出的绿植固废,通过无氧(少氧)热解制备生物质炭(600~2000年不会变成温室气候),而将生物炭作为负碳材料用于土壤碳汇。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探索“源荷互动”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对新型能源系统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DIES为载体,以“源荷互动”高效运行为目标,以“专家知识如何嵌入”和“控制策略合理性如何解释”等问题为导向,聚焦于专家知识嵌入PINN神经网路、可解释性深度强化学习IDRL关键核心技术,从源荷预测、优化控制、平台开发等三个方面对专家知识嵌入的可解释性AI模型构建及其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研究了基于PINN的区域负荷预测方法和太阳能光伏出力预测方法;探索了基于可解释性深度强化学习IDRL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开发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储高效协同优化控制软件和平台。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利用高效高温热泵技术,提升园区或工厂企业的低品位余热温度水平至90-150℃,用于工农业干燥或者其他需要热能的工艺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生产环节中产生的VOCs污染气体,采用新型合理通风技术,提高捕集效率,同时,结合转轮浓缩与热催化处理,彻底实现污染的零排放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汽车空调普遍使用的制冷剂1,1,1,2-四氟乙烷(HFC-134a)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管控的一种强温室气体,课题组与制冷剂生产企业、制冷回收再生企业以及生态环境部相关管理部门、汽车空调拆解企业紧密合作,聚焦于制冷剂的高效回收机制、制冷剂回收的碳减排性能以及创新的再生技术三个方面,经广泛调研和回收实践,优化现有的回收流程,改进制冷剂回收设备的设计,增强分离和提纯技术,提高制冷剂回收的效率和纯度,确保了回收过程中制冷剂的损失最小化;评估了整个回收流程的碳减排潜力,并建立了详细的碳足迹模型。通过量化分析,明确了每一步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研发净化设备,通过先进的吸附和过滤技术提升制冷剂的纯度,促进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车辆空调制冷剂回收再生利用综合研究,提高制冷剂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冷剂回收再生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汽车废热回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主要是回收花费与收获不成比列。脉管发动机为其带来新的可能性,其特点是热效率高,紧促,可靠,低成本。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
成果简介:①该系统充分利用空气自然冷源,减少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空调的使用时间、降低冷却能耗,同时保证室内的空气洁净度。该技术的核心是低阻、无耗材的空气洁净系统,运行空气阻力小、能耗低,后期运维无耗材。 ②以170㎡机房为基准模型,通过能耗模拟软件计算,该系统在全国五个气候分区实施后,全年节能率如下: 温和地区的全年模拟节能率为73.70%; 严寒地区的全年模拟节能率为67.2%; 寒冷地区的全年模拟节能率为64.95%; 夏热冬冷地区的全年模拟节能率为55.74%; 夏热冬暖地区的全年模拟节能率为33.37%。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