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江苏大学
成果简介:燃气催化式红外能耗仅为电红外的50%左右,其原理是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在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直接释放出红外线。研究基础:(1)经过攻关,2016年本课题组研制出我国首台燃气催化式红外发射器,在我国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通过持续的基础研究与技术迭代,;目前核心指标达到并部分赶超欧美的;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摆脱对产品进口的依赖;与进口产品比较,成本下降了55%。(2)利用自主研制的催化式红外发射器,研制出传送带式、滚筒式、烘房式、;扫描式四个系列的燃气催化式红外加热装备,为20多家企业建立;了生产装备190台套。与原来发电方法比节能30~90%,加工时间;大幅度缩短。2021年经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技术鉴定,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主导起草的我国第一个催化式红外装备行业标准《JB/T14374-2022食品机械催化式红外加热设备》已经发布。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江苏大学
成果简介:大型泵站、循环水池、船坞排泄水系统需要建造前池提供水泵稳定来流,本项目通过试验测量和数值计算,提供自由表面涡及液下涡的可视化测量、强度判断、主动控制和消涡结构及装置设计,;为大型水泵提供稳定均匀来流,保证水泵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江汉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南开大学
成果简介:本成果针对城市水电气热等综合能源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复杂,且与用户、时间、空间信息关系紧密的特点,构建了高性能综合能源数据分析平台,提出了细粒度的能源数据分析理论框架及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一种生物质锅炉的斜管进料系统,解决了生物质燃料在预燃气化挥发区的停留时间短,存在不能及时将挥发分析出而导致燃烧不充分、浪费燃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斗与锅炉内部的膜式水冷壁光管进料通道连接,膜式水冷壁光管进料通道倾斜设置。膜式水冷壁光管进料通道倾斜面的上方设有二次进风口,膜式水冷壁光管进料通道倾斜面的下方为锅炉后拱。锅炉前拱处设有挡板,挡板与膜式水冷壁光管进料通道相对设置,膜式水冷壁光管进料通道与挡板之间留有下料口,下料口位于链条炉排的上方;链条炉排处设有一次进风口。链条炉排的进料方向上的末端为出渣口。主要用于生物质锅炉的进料。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果简介:新能源高压直流继电器是公司自主研发可为新能源设备提供高电压,大电流的负载切换,主要市场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池包、UPS电源、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光伏逆变器、工程机械车辆驱动和控制系统、海舰船只直流电源系统以及军用车辆及火炮控制单元(地对空导弹)等领域。我公司研发的塑胶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和金属陶瓷密封高压直流继电器质量及技术指标已优于国外品牌,且种类比较齐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果简介:主要技术创新路径:一步催化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备高品质(清洁)汽油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一步催化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备汽油,即缓解能源危机又能改善环境问题。催化剂由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两部分组成,金属氧化物可以较大规模制备,分子筛的价格也比较低廉,催化剂稳定性较好,有工业推广前景。 这种方法所制备的汽油有别于传统石油裂解制备的汽油,其不含硫或磷,燃烧后不释放硫氧化合物和磷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辛烷值高,防爆性能好,是高品质的清洁汽油。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果简介:通过大量的各类实验对地下岩层的地热梯度、地热储量、岩石强度、渗流特性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建立开发前的完备地热数据资料系统,划分地热系统的成因类型、确定补给源、估算热储温度、计算地热水年龄、研究地热水与其它天然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与地热水成份的形成与演化有关的水热化学作用、研究热源与开发点间的热能对流效应,为后期的产能评价、保温输送、地下水回灌、产能优化、智能开采、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提高原油采收率关系国家能源安全,最终采收率预期可达80%的纳米驱技术是战略方向,然而其以纳米颗粒为核心的新型驱油体系的设计面临重大挑战,亟待突破纳米颗粒调控多相界面特性及剩余油乳化运移的数理描述等关键理论难题。申请人从构建纳米颗粒吸附于油水界面的油水固三相流数理模型出发,发展了考虑纳米颗粒调控界面张力与界面黏弹性的多相流理论描述及数值方法,阐明了改变界面黏弹性是纳米颗粒调控油藏微孔隙中液滴乳化运移特性的核心机制,提出了协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与界面黏弹性的纳米驱油剂设计准则,研发了纳米颗粒-活性分子复合化学驱油新技术,提采效果显著,在胜利油田成功应用。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24篇(一作JFM4篇),被SCI引用900余次,新方法及理论被英美多国院士等著名学者采用,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奖励。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随着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转型,传统的重点关注热质传递的多相流热物理学科也亟需扩展延伸使其与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产业和技术发展相适应。以太阳能转化利用为例,非稳态光辐射的有效吸收是后续转化效率提高的核心瓶颈。本项目以多相反应流体对太阳能光热谱的转化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充分认知、调控甚至巧妙利用非均匀、非稳态的光热辐射场与复杂多相流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交互作用特性,以“场流协同”调控为手段,深入揭示了光/热/电多物理场与反应流的协同匹配机制,通过光学手段实现对微纳颗粒流体的非接触式精准调控,通过微纳颗粒流体的水动力行为精确调控,反向调制入射光谱特性,从而将该技术运用于各种太阳能利用系统及光学器件中,实现变流场、变温度、变光强下多相流体对光热场能量连续高效传输及转化,为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已展示出巨大的工程实践指导价值。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上海交大团队,从储氢材料设计、规模生产和储运氢系统开发应用等关键环节出发,实现了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全流程开发。通过设计核壳结构原位催化和稳定第二相分散的镁基固态储氢材料, 实现材料在空气中存储后可免活化吸氢,所开发的镁基材料首次吸氢量>6.8 wt%,体积储氢密度≥65 g/L,在250℃下可放氢6.6 wt%以上。材料在循环3000次后的衰减率<10%,可支撑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系统10年以上的服役寿命。形成了年产百吨级的熔炼-制粉-压片一体化规模制备工艺,有效优化了材料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并基于大容量流体换热式镁基固态储运氢装置的氢热耦合数学模型,制造了吨级镁基固态储运氢车,实现了氢气大容量高效高安全储运。该技术适用于氢交通、储能、化工和冶金等领域,为氢气储运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成果简介: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