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本项目源自高功率电子器件应用行业实际技术需求,属于行业共性问题随着 MEMS/NEMS 技术和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电子器件微型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其热流密度持续增大,高集成度、高功率电子系统的热管理问题极具挑战,已成为制约其性能及规模化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是工程热物理、微电子与微纳加工交叉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目前超高热流散热核心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热流密度>1 kW/cm2的散热技术已经通过了实验验证。我国在微通道对流换热强化、流动沸腾机理与调控技术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传热性能和技术应用方面仍落后于欧美国家。总体而言,微流体冷却技术存在单相传热性能相对较差、两相流动不稳定的问题亟需针对高集成度、高功率电子系统超高热流密度冷却技术开展研究,实现技术突破微通道散热器比表面积大、热输运能力强、易与高功率电子器件实现集成,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超高热流散热技术。第一代远端冷板散热技术的散热能力小于100W/cm2,第二代穿透式液冷散热技术的散热能力约为200400W/cm2,本项目提出基于弹性湍流的嵌入式微通道高效散热技术,可以实现热沉冷却能力>1000W/cm2,散热器表面温度<70℃冷却热流密度相比传统液冷冷板等经典技术提升10倍以上。该技术可突破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技术瓶颈,带动高频、高集成、高功率电子器件产业链升级,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工业4.0物联时代,传感器肩负重任,工业互联网将依靠智能的机器加上先进的分析工具,实现通信、计算、控制的三位一体。这其中,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入口,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当前已在环境污染监测、爆炸物检测、国家安防等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这类传感器一般需要在高温工作,能耗高,长时间探测易使设备老化,可靠性差,难以便携。发展柔性低功耗传感器技术,有望在上述领域推动传感器工作模式的革新发展,并拓展其在可穿戴器件、人体健康监测、动力电池安全监控分析等新型领域的应用。本项目一方面利用自研的高性能气体传感材料,推广其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应用;一方面,借助微电子打印与 3D打印技术,研发出新型的柔性传感器芯片,推出高通量传感器制备技术与联网数据采集方法将之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联网监控、人类高危疾病的快速筛查监测等国内研制初级领域,率先建立相关行业标准与占据市场高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望在柔性电子传感器芯片领域及其在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应用场景提供成熟服务方案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流体管路输运是工业、农业、城市供排水等领域的关键流程,目前约有50%的地下管道的管龄已超过30年。全国油气输运管道总里程已超过12万公里,到2025年,将达24万公里,绕地球6圈。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失率超过14%,因漏失导致的年损失水量超过60亿m,折合人民币180亿。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油东送等资源跨区域管道输运通道建立,油气管道泄漏事故,还将威胁群众生命安全、危害周边环境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本项目提供一种应用于有稳定热源、不方便布设电缆、需长期监测、电池不易更换或者易燃易爆等特定场合温度检测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基于热电材料的热电型传感器是基于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利用器件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当器件两端存在温差时,热场驱动器件内的载流子定向运动,从而产生温差电流,用于热电型传感器系统的供电。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解决问题:站场园区安全状态、人的安全行为自动监测和识别。 技术原理:利用固定式检测装置、智能头盔搭载危险气体、视觉、温度、湿度等传感器,无线远程监测相关安全信息,并传至监测系统。利用智能算法对危险状态(气体泄漏、高温等)和不安全行为(安全帽佩戴、防护装备穿戴、违规抽烟、打手机等)进行自动识别。 应用场景:化工厂区巡检、矿区作业巡检、危险作业安全监测、特殊作业(有限空间、动火、高处作业等)危险行为监测、作业规范识别;可拓展至其它可视化危险因素识别。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解决问题:未知泄漏释放源的辨识确定 基本原理:利用静态传感器分布或移动机器人,结合溯源算法实现泄漏溯源技术特点:根据监测浓度和大气信息反演泄漏源信息;定位精度高;可估计释放泄漏速率等源项信息;可同时固定分布传感器和移动机器人。 应用场景:大型危险介质生产、储存、运输、生产厂园区、边境口岸、环境领域危险物释放辨识溯源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解决问题:为管道容器泄漏前腐蚀状态监测一早期泄漏痕迹监测一明显泄漏可视化监测全周期提供精细化检测监测。 技术原理:导波超声检测技术对腐蚀缺陷检测:人工嗅觉对早期痕迹气体进行检测:利用增强辐射红外成像技术对气体泄漏进行可视化监测, 应用场景:材料和构建的腐蚀、缺陷检测监测;介质泄漏检测监测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技术特点:克服传统单点传感器交叉响应、选择性差、误报高的缺点;气体组分适应选择性好、检测气体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利用同一模块识别不同的组分;对于多组分混合状态整体识别具有优势。 应用场景:容器管道挥发组分泄漏:环境污染物释放;危险物质释放;材料热致状态检测(电气热致故障);物料品质检测(比如食品掺假、油品质量劣化)。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微波介质陶瓷是近四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电子陶瓷,广泛用于介质谐振器、滤波器、介质天线基板等。为满足微波器件向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微波介质需要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及近零温度系数。目前微波陶瓷和器件的生产水平以日 Murata 公司、德 EPCOS 等公司为最高。其产品已在 300MHz~40GHz系列化,年产值达数十亿人民币。国内微波介质陶瓷及器件的生产在技术、品种及规模上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团队在中高K值微波介质陶瓷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令人瞩目的多学科交叉的整合组件技术,因其优异的电子、热力学等特性已成为未来电子元件集成化、模块化的首选方式。国内被动元件厂商多年来与日商呈现很大差距国内LTCC的发展成效将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关键。团队专注小型化、集成化微波器件(超)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研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与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天然气混合气体中各种种类的识别以及在线检测设备的技术相比较,该技术选择用多种传感器构造智能传感器阵列的技术手段。以深度学习算法网络为信息辨识计算方法,以FPGA来完成网络算法的硬件实现,最终获得一套智能化天然气混合气体多种气体(包括氨气)在线监测装置。
所属分类:电子信息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半导体激光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结构简单、便于调谐等优点,在工业以及家电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大作用,已成为重要的基础器件项目研制和开发了半导体激光器系列产品,主要包括: 1、可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器二极管(LD)发出的光经准直透镜后平行入射到外腔闪耀光栅上,经光栅分光得到一级衍射光和零级光。一级衍射光反馈回外腔与有源区光场相互作用,实现压窄线宽、降低噪声目的;零级光经聚焦透镜后作为输出光,调整光栅的角度可实现波长的调谐。产品覆盖从762到795纳米(nm)各种波长,输出功率50~100毫瓦(mw),线宽<500kHz,可用于工业测量、光通信、光信息处理、激光光谱学等 2、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稳频系统 通过调制激光器的外腔、激光管的注入电流等得到激光光谱信号,处理后得到参考谱线中心频率两侧极性相反的稳频误差控制信号,将激光频率锁定在参考谱线中心附近激光稳频在精密干涉测量、光频标、光通信、激光陀螺及其精密光谱研究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产品可实现三种激光稳频,将线宽限制在100kHz左右。 3、外腔半导体激光放大器 放大器可对入射激光进行放大,同时保持注入光的偏振、线宽和波长等物理特性不变。产品输入光功率10mw~50mw,放大倍数13dB,输出功率500mw~1000mw,增益带宽 30nm。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