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项目成果“鹿山牌胶粘剂”是广东省名牌产品,项目技术成熟。本项目技术经过了20近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以聚烯烃接枝反应技术为基础,结合界面调控技术,纳米修饰技术,自修复技术以及特殊的拉伸流设备应用等多项综合技术为支撑的高性能热熔型聚烯烃粘接材料的技术理论体系,开拓了一套“技术-生产-再技术-再生产”的企业技术和生产循环发展模式,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产品在高阻隔包装材料领域全面使用,项目产品被宿州恒昌,天津康泰,天津汇润泽,廊坊智顺,无锡太平洋大量采用。 项目成果产品在能源管道防腐领域全面使用,项目产品被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资阳石油钢管,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宝世威钢管有限公司,宝世顺钢管有限公司,江苏玉龙钢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衡阳科盈钢管有限公司等大量采用,成功完全替代国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且产品出口至亚洲,非洲、美洲等国家,改变了我国高性能热熔型粘接材料的进出口局面。 项目成果产品应用于建筑材料、金属复合材料和铝塑复合材料市场,成功替换了国外产品,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客户成本。项目产品被伟星新材、顾地科技、永高股份、雅泰实业、吉祥集团、利铭蜂窝、辽南铁路大量采用,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在金属复合材料领域,我司热熔型粘接材料创新性的提供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粘接难题,快速占领市场,我司产品和客户产品出口至多个国家,反馈对产品满意,性能提高,成本降低。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生物质甲醇的原料来源主要有林业和农业废弃物及副产品、制浆造纸业的黑液等,CO2加氢合成甲醇将逐 步替代现有基于天然气的甲醇合成模式。生产过程是将生物质原料通过气化过程产生合成气,经变换调整到合适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比例,再进行合成得到甲醇产品。生物质焙烧技术或称为温和热解技术,逐渐应用于生物质气化过程,200~300℃厌氧条件有利于生物质低损失、合成气高得率以及下游甲醇合成。生物质气化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H2是CO2的理想还原剂,因此,CO2加氢合成甲醇的技术路线是绿色环保、极具应用前景的甲醇合成方式。 CO2加氢过程可以通过电催化、光催和热催化实现。相比于电催化和光催化,热催化能为这一过程提供更多能量,成为CO2加氢主要催化方式。 国外已有多个采用生物质或废弃物为原料进行气化生产的项目投运,还有多个项目处于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等前期阶段。现有的化学催化路线可将合成气转化为甲醇等大宗化工产品。目前,合成气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工业应用已初具规模。 甲醇是除了LNG外,较为成熟的船用替代清洁能源。甲醇的存储、运输、燃料供应技术及安全性已经在陆上和水上均得到了充分验证。目前,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关键是发动机的研制。国际上,曼恩、瓦锡兰的甲醇燃料发动机已经成功应用在几十艘国际航行船舶上,动力性能与传统燃料油相当,正在开发船用甲醇发动机的厂商还有ABC公司、WINGD等。同时,淄柴、玉柴、中船动力、安柴等也在大力开发不同功率的甲醇发动机,以满足未来我国内河沿海船舶的动力需求。 当前影响生物质甲醇产业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以天然气(国外)和煤炭(中国)为原料生产甲醇作为化工原料具备竞争优势,目前占据甲醇生产的主流。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路线在固碳效率、产物合成种类及产量方面还存在不足,亟待优化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要求。但是在“双碳”目标下,生物质气化合成甲醇工艺成熟。与其他储氢方式相比,生物质甲醇成本具有一定优势,可在氢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项目成果“多层复合功能化太阳能组件封装胶膜”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在新型高效电池和新型光伏组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PERC电池、TOPCon电池到HJT电池的封装,有力地推动光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新型封装胶膜材料的功能化、多样化、国产化进程,为提高中国封装胶膜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项目产品EPE胶膜应用于PERC电池组件封装已在国内外光伏企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受到各用户的肯定。预计3-5年后,HJT、TOPCon电池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依托本项目核心技术两层共挤复合高粘型胶膜(EP)具有提升同TCO的粘接性能和耐光老化性能;同时高粘接层还具有较高的水汽阻隔性能,提升HJT组件的抗湿热紫外老化性能;推动异质结光伏技术的快速落地。近五年,新型封装胶膜市场需求增幅不断加大,依托该技术开发的产品在新型光伏组件封装领域可产生的销售可达100亿以上,产生的利税可达10亿以上,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电池技术进步以及双玻组件、高效双面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包括三层共挤EPE胶膜、双层复合白色高反射EVA 胶膜、双层共挤型高粘型胶膜(EP)、两层共挤复合高反射黑色胶膜等在内的高品质胶膜存在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的机会。我司项目产品产品应用于全球前十大组件企业的晶科、天合、晶澳、松下、夏普等企业,并出口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新的行业环境下,高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市场份额将陆续向优势企业集中。长期来看,全球及我国的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的趋势不变,行业的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发展的趋势。本项目开发的太阳能光伏封装胶膜顺应该行业的发展态势,将面临行业竞争格局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从长远来看,加快产品结构和生产设备的升级,开发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胶膜新产品,持续满足核心客户的高附加值应用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将会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和巩固行业地位。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本项目将于2023年,形成年产100吨42SH、48UH低重稀土双高综合磁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拓展了产品应用领域。同时采用晶界扩散工艺,产品重稀土用量较相同牌号的现行磁体降低30-50%,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经市场客户调研,通过项目开发实现产业化后,该系列产品正常年产值 万元,利润约为万元。进一步拓宽在手机电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多项领域的市场份额。间接带动销售收入:9800万元,2023年底企业收入达22000万元,市场占有率70%。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项目产品目前已产业化,有合格产品面市。 生产能力:拥有2.2万吨级CO2基树脂生产线,7800吨PPC-TPU生产线,B1级阻燃板材年产160万平方米,水性聚氨酯树脂年产5000吨。 市场分析:预计到2025年,全球聚氨酯市场规模将达到931亿美元,我国聚氨酯的消费将预计达到1828万吨,“十四五”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8%。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聚氨酯市场,也将成为全球聚氨酯制造和消费中心。PPC多元醇替代10%传统聚醚,市场容量达120万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项目成熟程度:该项目已进入稳定工业化生产,能为各个应用行业领域提供不同规格型号,或者特殊性能的空心玻璃微珠,能为各类应用客户提供优质的降本增效的应用方案。 产品品牌:圣莱特HOLLOWLITE 产品年生产能力:目前,公司空心玻璃微珠产品产能在15000吨/年。另外,二期工厂项目已在建设中,二期设计产能10万吨/年。 产品市场接受度和市场竞争力: 空心玻璃微珠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料,中游空心玻璃微珠厂商及终端应用三个环节。上游原料主要包括水玻璃、石英砂和纯碱等原料。中游主要为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厂商。其中,海外厂商主要有3M,Potters Industries、Trelleborg等。中国厂商主要包括中钢矿院、山西海诺、圣莱特、凯盛科技、中科华星、中科雅丽等。其中圣莱特采用固体熔融法生产空心玻璃微珠,在国内空心玻璃微珠行业产能第一。下游终端应用主要包括油服行业、橡胶、塑料、建筑节能材料、防腐涂料、胶粘剂和固体浮力材料和代木等领域。 目前,我国空心玻璃微珠的本土供应厂商主要有6家,分别为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海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华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雅丽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赛迪顾问相关调查统计报告,2022年各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0.8%、28.8%、4.7%、3.9%、3.4%和2.4%。其中,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注重产品创新,不断追求降本增效,所有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厂家中产品规格最多,种类最全,可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个性化需要。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目前BDP的生产以间歇法为主,不仅能耗高,且生产效率低。本项目通过对反应方式、原料比例、催化剂及其浓度、反应温度、各连续阶段驻留时间和后处理方法等因素的探索,成功研发了连续化生产技术,生产效率提高至100%,一次性合格率达99.8%,生产成本下降 3000元/吨,单吨产品(BDP)碳排放量7.14 tCO2,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实现绿色生产。目前已形成年产30000吨产品连续化成套生产线,且拥有自主品牌“WSFR”,“WSFR”已通过了国际驰名商标认证,巩固了行业全球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为30-40%。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该项目自2013年开始量产,目前生产和销售都十分稳定。 目前公司该产品年产能达850万平方米。 由于公司在该产品和技术上具有较早研发,产业链壁垒,技术专利壁垒等优势,客户接受度极高,市场认可度极高。目前在国内占据接近50%的占有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成熟程度:宁波柔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从2017年7月开始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众创园筹建隔膜生产线,于2018年5月初步完成了中试生产线的调试。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研发、设备安装调试改造,初步实现了项目开发的需求。产品品牌:产品拥有Alta和Aspen两种品牌,根据厚度不同有15μm、20μm、25μm、30μm、40μm、100μm几种型号。 年产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年产能300万平米的纳米纤维隔膜中试产线。3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化产线预计2023年8月进入投产。 市场接受度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在完成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转、批量生产隔膜的基础上,注重产品市场开发工作,目前已在超级电容器、特种锂电池方面得到应用推广。纳米纤维隔膜目前已通过包括宁波中车、今朝时代、中船重工等多个超容及锂电厂家的中试评估,产品已批量导入。纵观目前国内隔膜市场上尚无与本项目同类的纳米纤维隔膜及其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制造超级电容器使用的隔膜主要来自国外进口。因此,本项目极具市场竞争力。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项目的成熟程度:本项目经过充分的技术、市场调研,已完成环氧树脂改性技术研究、新型固化剂的研发、新型促进剂的研发,并已经完成中试,并大批量生产。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配方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产品品牌:Techstorm 产品年生产能力:2023年预计年产出15000吨。 产品市场接受度:每一步科技研发阶段,我公司都进行充分的实验论证。在产品配方的开发阶段,根据组分在配方中的影响因子,在多个配方中寻求最优化组分关系。在小试性能试验中,通过国家标准检测。客户试用结果良好产品已经通过多家风电叶片制造商的试用,各企业反馈良好,并已与相关试用单位签订采购合同,建立合作关系。 (一)国内市场分析预测及竞争分析 (1)国内市场状况及需求分析(包括市场定位、市场容量) 市场定位:本项目定位于新型高性能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风电叶片用真空灌注环氧系统料(180+185)。风机叶片要承受强风载荷、砂粒冲刷、紫外线照射、大气氧化与腐蚀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为了提高复合材料叶片的承载能力、耐腐蚀和耐冲刷等性能,必须对树脂基体系统进行精心设计和改进。性能优异的专用风能环氧树脂可以改善玻璃纤维/树脂界面的粘结性能,从而提高叶片的承载能力。GL风力机认证要求风力机叶片设计寿命在3000h/a全载荷下为20年。相当于一辆轿车以 20rpm的速度运行20年,行驶总里程35万公里(以平均轮胎的尺寸计算),远远超过目前轿车的寿命要求。此外,风力机叶片白天黑夜运转,有时是在极其恶劣的气候环境下(-40~50℃和7000T变化/年)。所以叶片的可靠性是该产业重要的参数。所以,掌握新型环氧树脂材料的核心技术,开发高性能的风能环氧树脂体系,对于整个风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市场主流的环氧系统供应商均为国外品牌,本项目大力推进关键叶片的环氧配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市场容量:1)风力发电量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表示,中国风力发电占比已经从2008年的 0.38%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2.52%,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电源,2014年上半年风电装机在电力装机总量中比重超6%。随着中国市场增长,美国市场恢复和新兴市场比重增大,全球风电装机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全球风电发展展望》预测,到2030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将达2000GW,占电力供应的17-19%。 2)风电叶片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01年至2014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4.08%,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7.12%,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3.3GW,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5.5%,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容量为114GW,同样位居全球第一,第二名为美国,仅为65GW,约中国的一半风电。2007年以来,随着中国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链,并沿着产业链蓬勃的发展起了一大批上市企业。 3)国内供应商的紧缺。整个中国风电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系统料的生产厂家只有三家,其中最大的两家是台商,其余均为外资企业,大陆自己的品牌发展严重滞后。因此,风电叶片用真空灌注环氧系统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二)国际市场分析预测及出口可行性 在项目转化的后期,我司将以沿海国家为主要的海外市场,从多个角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优化产品的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同时建立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策略。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智能化游牧式再生骨料快速生产车间已完成中试,样机已成功应用于武汉市第七医院迁建(武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暨汉南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工程应用效果良好。车间及配套智能设备年产量20台,可使用于各类建筑工地,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节约建设成本。目前市场尚无同时具备智能化生产与施工现场原位回收废弃混凝土的设备,本技术具有较好市场竞争力。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中国好技术”
成果简介:该技术的研发攻关始于2004年,至今已17年,技术团队为山东大学可持续制造研究中心,目前中心有教师1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本技术累计申请专利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共授权20项目),涵盖配方、工艺、生产线、模具、制品等专利点;发表论文31篇(其中SCI论文22篇,中科院1区9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2010年,该技术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质全降解制品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所取得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与烟台九发集团联合研究开发了国内首套生物质全降解制品生产线,形成了多项自主专利技术,日产餐盘超20万个(10吨)。为生物质全降解产品的制备和生产提供了共性技术和应用示范,为其大规模产业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目前,已成功制备了一系列生物质功能材料制品,包括全降解农林育秧托盘、工业包装及一次性餐饮具三个子系列,这些制品在性能、成本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技术针对石油基制品替代进行生物质功能材料制品成型及批量化生产设计,利用材料原料来源广、可降解、价格低的优势,迅速占领相应的农林用品市场、工业包装市场和餐饮用品市场。初期以山东为主要市场,以全降解农林育秧托盘为切入点逐渐延伸出其他的业务范围,将市场拓展到省外以及海外,打造在行业间具有影响力的全降解产品生产企业。 首先,面向农林用品市场来说,2019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约合45000万亩,一亩需要25-30个育秧盘,依此估算,全国2019年育秧盘市场规模超百亿元。其次,从工业包装市场来看,2020年中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900亿美元,约占亚太市场55%的份额,并将以约5%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中,纸质和塑料包装分别占比约37%,金属占比约13%。最后,针对餐饮用品市场,据环保组织调研估算,2020年中国外卖行业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过1亿个。麦当劳一年订购的一次性塑料餐叉、餐勺、餐刀都是以十亿为单位。 淀粉/纤维与同类竞品在力学性能、硬度、耐水耐热性能、降解性和成本上占据优势,是一种综合性能更好的产品。在农林行业中,与不能降解的PS塑料育苗盘相比,淀粉/纤维复合材料育苗盘在发芽率、苗高、平均根数上等育苗情况上表现更好,30天降解率可达百分之七十,且无需回收。在包装行业中,与EPS、EPE和纸塑相比,在不同材质包装材料测试中,淀粉/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防水性能,耐热温度超过350℃,30天降解率达到50%。在餐饮行业中,与淀粉塑料和纸浆模塑相比,淀粉/纤维制品最突出的优点在于降解崩解率高,抗拉性能和抗压性能好,且为难燃材料。 由此可见,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与市场竞争力,结合其显著的环境增益能力,完全具备被市场接受并快速推广的潜力。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