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铝合金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方法,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记录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当量的变化,从而依据热当量的变化来分辨在淬火过程中淬火反应的析出温度区间;本发明通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来测量铝合金在淬火过程中的放热反应,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从而获得铝合金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与其他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在一定冷却区间的精确冷却曲线和分辨不同淬火诱导析出相的起始和终止温度。本发明所得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具有精度高,指导意义大等优势。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由基体和强化粒子组成,所述基体中晶粒呈超细等轴晶粒结构存在;所述强化粒子均匀弥散分布于晶界处;所述基体中,单颗晶粒的尺寸为100?500纳米,所述强化粒子尺寸为100?200纳米。其制备方法为:以铝合金为处理对象;经高应变速率的强剪切变形,得到所述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所述高应变速率的取值范围为1000每秒?100000每秒;所述强剪切变形的真应变为2?10。本发明将铝合金细晶强化机制和弥散强化机制相结合,得到了性能优越的成品。同时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时间短,经济实用的优势。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耐磨Al?Si?Cu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本发明通过引入中间冷变形和温水淬火,通过一次高温处理及两次退火处理,使合金中的第二相得以均匀弥散析出,充分发挥其强化作用,而且有效抑制了合金的淬火开裂倾向,并使合金保持较好韧性。本发明处理后所得Al?Si?Cu合金挤压制品,其室温抗拉强度可达501MPa及以上,伸长率可达5%以上,平均晶粒尺寸可达0.020~0.035mm,耐磨性能优良。同时本发明可应用于合金元素总含量达到18wt%以上的含硅铝合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一种湿法冶金电沉积工序用铝基复合铅阳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铝基复合铅阳极具有夹心结构,其芯材为具有“三维通孔结构”、孔隙率低于40%的铝合金,面板为铅合金层。所述铝基复合铅阳极制备方法包括铝合金芯材的表面预处理与铅合金在铝合金芯材基体上的“真空压力浸渗”铸造等步骤。本发明铝基复合铅阳极具有基体铝与铅合金之间高强结合、导电性优于平板铅阳极、抗蠕变、密度低、铅合金用量少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所发明制备方法可针对不同有色金属电积来开发相应的阳极,可大规模实现工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稀土永磁在各类永磁材料中磁性能最高,已成为当代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汽车启动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计算机VCM等对领域的扩大,磁体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越来越重要。该成果通过双合金工艺对富稀土相进行改性,提高矫顽力的技术,并研究了钕铁硼主配方、各类合金元素及生产工艺参数对磁体显微结构及磁性能影响形成了特有的钕铁硼配方和生产工艺,最终获得了制备高工作温度和高耐腐蚀性能钕铁硼的关键技术问题。可实现中试规模生产N52磁体, 磁体工作温度达到220℃,抗盐雾腐蚀96小时表面光洁无锈点;而且生产的快淬磁粉可稳定制备N16的粘结磁体。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稀土永磁在各类永磁材料中磁性能最高,已成为当代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该成果开发了针对高性能钕铁硼的专用抗氧化剂,不同于市面场产业化的金属粉末抗氧化剂,利用耦联剂可更好的控制氧含量,同时辅助添加剂可提高磁体的抗弯强度,减少缺角,提高磁体寿命和加工的成品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耐磨零件消耗量大,耐磨材料的使用几乎遍布冶金、矿山、建筑、火电及机械行业的各个部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项目团队开发了Cr—Ni—Mo系列低合金耐磨铸钢,耐磨铸钢经热处理后,可得到有弥散分布碳化物的马氏体组织,硬度可在50HRC-65HRC之间随工况调整,可满足工件耐磨性和韧性综合要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面向航空航天、核工业及半导体装备用金属基/石墨基高温零部件的服役需求,开发了系列适用于不同温域的耐高温耐腐蚀的硅化物、铝化物及碳化物等涂层材料体系。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基于自蔓延热爆反应过程中体系自身释放的热量,同时结合燃烧合成产物高度多孔的结构特征,快速、节能和简便地制备高孔隙率和孔结构可调控的多孔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其微观结构、物相组成、透气度、力学和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三维重构技术,将孔结构与材料性能变化原因建立联系探讨材料在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服役情况。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果简介:主要技术创新路径:传统爆炸焊接的装置,其上表面裸露在空气中。而本技术在炸药上表面对称地放置与炸药下表面一致的复板和基板,整体作为一个单元;为避免上半部分抛掷出去,因而重复该单元,让炸药冲击互相约束;最顶部不能再铺设复板与基板,因而以胶体水替代,能提高其能量利用率。 关键技术指标:各层炸药同步起爆、间隙及炸药配方和用量;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解决了爆炸焊接工业生产中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实验证明五层的该结构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63%,且该技术多块板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已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技术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基石与先导。抗锌液腐蚀材料是钢铁防腐重要装备的消耗性关键材料,在钢铁热镀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以国家重大工程应用需求为牵引,通过十余年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发明了锌液腐蚀磨损和高速空蚀试验装置及方法,准确模拟了不同工况下的锌液损伤特性;发现Fe2B (002)晶面诱导FeZn13腐蚀产物定向生长现象,首次提出了组相形态调控新方法;发明了Fe2B/基体三维连续致密、互穿贯通的Fe-B网格合金制备技术;发明了基于“取向钉扎效应”和“基体对Fe2B支撑效应”的抗锌液冲蚀和抗腐蚀磨损的合金制备技术。成功解决了基于不同锌液损伤工况下的材料抗锌液损伤机理根源不清、锌液损伤的组相协同性差、表面产物易脱落污染锌液等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抗锌液损伤控制技术空缺,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锌液腐蚀高性能铁基合金制备技术,实现了抗锌液损伤关键部件材料国产化和技术引领。 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7件(美国专利2件、澳大利亚专利1件),发表包括Acta Materialia论文2篇、Corrosion Science论文9篇核心论文在内的SCI论文52篇,EI、CNKI收录14篇。相关材料技术产品已在多家企业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成功应用于特高压输电、核电工程、冷轧钢板、大型锌锭等关键钢铁产品制造自动生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耐腐蚀铝基或锌铝基金属涂层的冷喷涂制备方法,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与机械制造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基或锌铝基金属粉末与硬质金属粉末混合,制得用于冷喷涂的混合粉末;2)采用冷喷涂工艺,在经过预处理的镁合金基体上喷涂混合粉末,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得耐腐蚀铝基或锌铝基金属涂层。该方法无需显著提高粒子速度和沉积温度,操作简单,经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沉积体具有更加优越的导电性、导热性,更高的耐腐蚀、耐磨损和更高的力学性能,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高导电、高导热、高耐腐蚀、高耐磨损涂层或高力学性能工件。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