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为了解决现有钠离子电池负极容量低和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在此通过高通量磁控溅射技术开发了一种锡合金负极,与传统的硬碳负极相比,该锡合金负极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此外,锡合金负极的导电性远大于硬碳负极,因此,相比于硬碳负极,锡合金负极的倍率性能也有所提升。 钠离子电池锡合金负极可以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以及分布式储能系统等方面,钠离子电池锡合金负极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和环保性等优势,有望替代传统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成为主流选择。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提出了镁合金铸造过程阻燃技术,如使用合金化阻燃法、加压阻燃法以及新型阻燃气体等。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镁合金的阻燃性能,为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阻燃成果的取得主要基于对镁合金点火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氧化膜稳定性的改善。我们的研究为镁合金的阻燃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为相关工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铸造方面,镁合金有望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镁合金有望取代传统材料,成为更具环保性和安全性的选择。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镁合金阻燃技术将为各个领域的防火需求提供可靠解决方案,推动防火材料行业的发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提出了三维自支撑纳米多孔金属(镍,钴,铁,铜及其合金)的大规模制备技术。该技术从高温条件下气体和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出发,突破了传统纳米多孔金属制备工艺复杂、需要大量酸碱溶液使用,难以大规模制备等技术瓶颈,解决了三维纳米多孔金属机械强度差、使用寿命短等难题。相关成果发表于多个顶级期刊,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该技术制备的三维自支撑纳米多孔金属可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和新能源领域。截至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 “高频高速电路用低轮廓铜箔” “高性能碱性电解槽新型电极” 等项目。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开发均匀、致密和高结合强度的铝涂层,实现镁合金表面的以铝代镁,满足后续表面功能涂层制备需求,进而提高镁合金表面的防腐耐磨特性,满足商业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等各大领域应用需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小弯曲半径弯管整体成形技术采用预先数控弯曲、再流体高压成形的技术路线,通过合理设置预弯曲半径和流体高压成形压力、轴向进给及型面,可有效控制小弯曲半径弯管的外侧减薄和内侧起皱缺陷,满足最小壁厚和管端壁厚均匀性的要求,解决了冲压半管焊接的弯管焊后变形导致管端圆度差,需要人工多次矫形、修复才可满足与其他管路对焊的精度要求的问题。主要技术优势是可以实现小弯曲半径弯管的整体成形,成形效率、成形质量远高于传统成形的小弯曲半径弯管。 目前,小弯曲半径不锈钢弯管成形技术已经用于国内两大发动机厂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航天热控技术是制约卫星等航天器稳定性、可靠性和服役寿命的关键技术。以铝合金沟槽热管和蒸汽腔为代表的航天轻质热管是一种依靠内部工质相变和微沟槽吸液芯驱动工质回流来实现高效热传输的被动传热元件,具有传热系数高、一致性好、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等优点。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20余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度高。 针对热控技术领域人造卫星和宇航设备散热问题,常规热管已经难以满足航天器高导热、微型化和轻量化的热控技术需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通过将高压电容器中的电磁能瞬时转化为机械能,使轻合金板材和管材发生高速率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尺寸和性能制件的成形加工过程。该技术在室温下,可显著提高难变形金属的塑性成形性能,尤其适合铝合金板材和管材成形高速率变形过程(~100m/s),制件成形加工时间在毫秒级。非接触加载与单模(无模)成形,制件表面质量佳,成形精度高,且工艺参数简单,能量输入控制精确,加工过程柔性高,可在一次加工中实现多成形工序复合。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采用TIG熔覆方法在高强韧网状结构钛基复合材料表面研制高增强体含量钛基复合耐磨涂层,通过陶瓷相的支撑保护抵抗擦伤及钛基体组织细化与固溶强化效果,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涂层高强韧基底治金结合一体化。 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钛基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实现钛基复合材料高强韧与高耐磨性一体化,有望应用于航天飞行器等多种耐磨构件,代替耐磨钢等传统耐磨材料实现减重40%以上,大幅提升综合性能。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南开大学
成果简介:金属纳米颗粒的原料成本并不高,仍以纳米金为例,1 克氯金酸(人民币 200 元)可生产纳米金 1 万毫升,按照 BBI 的售价价值约 2万英镑。而且在国内购买 BBI 等公司的产品还需缴纳高额税费,供货期通常长达数月之久。国内金属纳米颗粒的生产有面临工艺不完善、无法自动化大规模合成等问题。实验室的小规模制备成本高,并且产品单分散性和颗粒尺寸重现性不好,无法同国外公司竞争。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掌握了各种金属纳米颗粒的精准形貌和尺寸控制方法,结合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合成,可以生产多种形状规则、尺寸均一的高质量产品,预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薄带磁体”项目是以熔体快淬结合真空热处理及磁场热处理技术制备新型Fe基Finemet型非晶纳米晶软磁薄带,通过细化铸锭组织、优化纳米晶。-Fe(Si)相和非晶相的比例,克服现有类似产品存在的磁性能较低、生产成本高和很难在生产中进行批量生产的缺陷。项目已实现薄带微结构和磁性的理论可控,开拓了系列薄带产品,其厚度范围为20~35μm,长度可连续生产无限长,宽度小于40mm。软磁直流测量装置测定磁性能为:饱和磁感应强度为1。26~1。49T,初始磁导率为125k~148k。在变压器、互感器、逆变器、扼流器等电器元件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粒径可精确控制的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银为起始原料,先与沉淀剂反应形成均匀的含银前驱体沉淀,然后在加入银晶种的条件下,加入还原剂还原含银前驱体沉淀得到单质银。所得银粉颗粒呈多面体或近似球形,粉体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通过控制晶种大小和加入量可在20~300nm范围内精确控制银粉的粒径。本发明是在常温常压反应条件下,可精确控制银粉粒径、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纳米银粉的水溶液体系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简便、成本低、质量稳定。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将先进钢铁材料复合板的生产列为其发展重点之一,低成本、耐腐蚀不锈钢复合板全轧制复合机理与调控是十三五时期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轧制设备大型化、连续化以及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国际上大规格不锈钢复合板制造技术逐渐由热轧复合取代了爆炸复合。目前世界上90%的复合板是轧制复合板,复合板中80%以上是不锈钢复合板。本团队通过研究表面处理、热轧及冷却等对界面元素扩散、界面相形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形成了表面处理、真空封装等高洁净界面的形成与控制技术及轧后热处理获得优良的组织、性能匹配的成套关键技术。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