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单组分镍渣基地质聚合物路面修补材料应用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福州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将以工业固废(镍渣、矿渣及粉煤灰)为对象,采用机械力化学制备单组分地聚物水泥的方式,通过对单组分地聚物修补材料的性能评价、单组分地聚物修补材料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地聚物水泥性能不稳定性,提出工业固废利用方案和制备工艺,以促进我省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技术特点或技术指标: 本技术采用研发的机械力化学制备单组分地聚物水泥方式对工业固废进行再利用。基于地聚物水泥的修复效果,充分活化工业固废混合胶结料的性能,提高胶结料与新旧集料的界面粘附性,使得地聚物修补材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接近甚至是超过原路面的性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对其提出的性能要求,可用于水泥路面修复建设。工业固废以地聚物修补材料的方式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巨量工业固废的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还能替代硅酸盐水泥基材料应用于道路建设,碳排放可降低80%以上,成本也较低,而且采用机械力化学制备方式能够再次降低工业固废再利用过程中的耗能,进一步的降低水泥路面的维修养护成本。

木质素基功能化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福州大学

成果简介:“木质素基功能化材料”是福州大学刘明华教授科研团队多年坚持研发的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成果,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木质素基功能化材料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技术空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和产品已申请PCT专利1件(美国国家阶段)、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件,并获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10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技术特点: 项目产品的应用已涵盖煤化工、能源化工、陶瓷制作、水泥制造、纺织染整、建筑材料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1.研发生产的改性木质素基陶瓷添加剂兼具减水、降黏、分散、稳定、助磨和提高陶瓷生坯强度的功能,已成功应于江西和美(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马可波罗)、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诺贝尔)、景德镇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欧神诺)等国内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研制的改性木质素基生物质成型燃料粘结剂可实现湿法挤压成型的工艺,原料湿度可从传统干法挤压工艺的18%提升到35%左右,节省能耗,并消除粉尘污染与爆炸安全隐患,已成功应用于神木市蓝色火宴机制兰炭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企业,并制定行业标准1项。3.研制的改性木质素基水煤浆添加剂具有分散降黏性能好,成浆稳定性高的优点,已成功在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并成立了福建省水煤浆研发与生产应用示范基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直通孔型高性能自密实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统抗暴雨内涝关键技术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常州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城市内涝频发、传统透水混凝土强度低、抗内涝性差、难以用于重载交通道路等问题,项目组创新开发出直通孔型高性能再生透水混凝土板,28d抗压强度可达到60MPa以上,抗弯拉强度大于5MPa,透水系数大于10 mm/s,且该透水板采用再生骨料作为骨料来源,生产成本低、施工方便、抗内涝性能佳。

高强石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材料,各向同性高强石墨通常 指抗弯强度>35MPa 的块体石墨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密度和高纯 度的三高石墨通常称其为高端石墨或特种石墨)。由于其具有自润 滑性能、易成型加工、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化学 性能稳定等系列优点,并且能够在非氧化性环境中承受 3000℃左 右的高温,因此可以作为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使用的关键材 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冶金、机械、电气、石油化工、半导体等领域。例如:在机械加工领域的高性能石墨 材料用于电火花加工电极;半导体行业中采用高纯石墨用于制备单 晶硅提拉用加热器、坩埚、盘子、硅晶片表面成层用架子、硅片外 延生长用感受器、半导体热处理用夹具;在核工业领域如原子反应 堆中作为中子减速剂、反射剂使用的高性能石墨等。高强石墨的制 备一般以石油焦或沥青焦为主要原料,采用树脂为粘结剂,首先在 软化点温度以上进行混合,然后经过冷等静压成型,随后在 700~1200°C 反复浸渍-重新碳化,最后在 2500~3000°C 进行石墨 化得到最终产品,制备周期在 60 天以上,所以制备过程存在巨大 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低温快速烧结制备高强石墨的新技术,获得了致密度>1.8g/cm3、抗弯强度>120MPa 的高强石墨材料,性能优于美国 POCO 公司 EDM-AF5 和法国美尔森 DS-4 等高端石墨产品。

半导体用氮化硼陶瓷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六方氮化硼(h-BN)陶瓷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且极具发展潜力 的新型高温陶瓷材料。 h-BN 俗称 “ 白石墨 ",具有类似石墨 的层状结构,无明显熔点,在高温下无软化现象。h-BN 陶瓷具有 很高的使用温度,在中性还原气氛中能耐热到 2000℃, 在氮气和 氢气中使用温度可达 2800℃。与其它陶瓷材料相比, h-BN 陶瓷具有优异的耐高温、 高的热稳定性、 高的化学稳定性、 良好的高温绝缘性及易高精度机械加工等一系列特性,使其在高温工程应用中倍受关注,在制造熔炼半导体的坩埚、半导体散热绝缘零件、3D打印、金属非晶带材喷嘴、热电偶保护管、水平连铸分离环、熔融玻璃的坩埚、薄带连铸用的侧挡板材料、气体传感器用密封环、高温电炉部件、真空镀膜蒸发舟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h-BN 尽管具有上述诸多优异特性,但烧结致密化极为困难,采用 SPS 技术即使在 2300℃仍难以烧结致密化,相对密度<94%,所以需要加入烧结助剂,这极大限制了氮化硼陶瓷在半导体设备等特殊领域的应用。针对六方氮化硼极难烧结致密化的难题,本团队提出了一种高纯氮化硼陶瓷的低温烧结制备新方法,实现了 1700℃低温致密化烧结致密化,可以制备出致密度 97%、抗弯强度达到 150MPa 的高纯 (>99.9%)氮化硼陶瓷。

航天器用半刚性电池帆板玻璃纤维经编网格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开发了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材料,突破了玻璃纤维 高密度成圈低损伤编织技术,实现了其在航天器用玻璃纤维网格 基板材料的国产化生产和应用,服务国家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 重大需求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天宫一号”航天器,该技术不仅极 大地提高了“天宫一号”的发电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电池翼重 量。为“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航天器、“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提供半刚性太阳能电池帆板基板、推动了国家空间站建设的进程。

超双疏自清洁表面功能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超双疏自清洁表面功能材料在航海、高铁、建筑、医疗卫生、纺织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类材料开发最重要的是降低其表面张力。采用拒水拒油剂如高碳含氟硅烷对材料表面进行后整理,可降低其表面张力,一定程度提高其耐污性。然而,市面的氟基、硅基整理剂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同时,传统表面处理方法功能层容易脱落,导致双疏性能下降。本成果提出 Lewis 酸催化低碳氟原位聚合交联新方法,通过蒸气诱导界面复合,将梯度交联的聚氟硅烷锚定在尼龙纤维表面,制备所得的蛇皮仿生纤维织物材料,既保留氟材料极低表面自由能,同时增加氟面密度并提高耐磨稳定性。通过本方法后整理的织物,拒油等级达到6 级,防污等级为 5 级,具有易去污性。同时,改性织物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即使经过 150000 次磨损循环或 50 次洗涤循环,仍能保持超疏水性和疏油性。该方法可轻松用于各种基材,包括织物、纸张、玻璃、陶瓷和木材等,有望促进针对各种应用的安全且经济高效的超双疏技术的广泛发展。

环烯烃共聚物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当前环烯烃为单体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国内无该类产品为瓶颈,本课题组展开了各类烯烃与环烯烃的共聚合研究,开发了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获得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量可控的高透明光学材料,可弥补国内在光学、医学等应用领域中的空缺。

室温高效去除VOCs催化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当前环保领域对高活性、低成本 VOCs 去除用催化材料的 重大需求,本课题组制备了活性高、稳定性好的多功能柔性 复合无机陶瓷纳米纤维膜催化剂,提出了基于球磨的静电纺 丝增强技术,解决了传统粉体难集成的问题,开发了独特的 光热协同催化技术,提高了 VOCs 的催化效率,将污染物去除 范围扩展到醛、苯、醇、烃等类及微生物,并应用到新型室 温空气净化除 VOCs 模块中,在空气净化、环保等领域具有广 阔应用前景。

高性能CMA系列新型耐火原料可控制备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高质量CVD金刚石及其制备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洁净钢精炼用新型CaO-MgO-Al2O3(CMA)系耐火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首页上一页1 2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