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改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技术和腐蚀防护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丙烯酸聚氨酯面漆耐盐雾老化性能、耐盐水浸泡性能差等问题。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首先通过向二氧化钛溶液中加入偶联剂进行高速分散,通过浓缩等步骤得到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然后向丙烯酸聚改性聚氨酯树脂中依次加入溶剂、颜填料、助剂和催化剂,充分反应得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最后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加入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中进行接枝反应,固化、干燥,得纳米二氧化钛改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面漆,其制备方法简单,在沿海建筑、钢铁桥梁、石油石化管线及储罐等设施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反应的原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油水乳液分离能力的多孔纤维膜。聚丙烯腈化学性质稳定,是很好的多孔纤维膜支撑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均具有良好的亲油亲水性,可以增强膜的分离性能;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很强的粘结性,可在纤维之间产生多个粘结点,进而增强纤维膜的力学强度。该多孔纤维膜可以对油水乳液进行分离,且分离效果好、力学强度高,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环保,在含油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该技术以锡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a-SnO2纳米多孔纤维,通过丝网印刷法制备成膜,然后封装成器件。该传感器制备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且对二氧化碳(CO2)具有优良的气敏性能。 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使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和疾病增多等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此外,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农业生产、清洁能源技术、化学化工等领域,也需要对CO2浓度进行严格控制。因此,研制性能优异的CO2传感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当前,检测CO2的手段主要包括红外、电化学和电阻式传感器检测法。其中,采用红外法检测CO2所需成本太高,电化学传感器又存在易漏电、寿命短等问题。而我们研制的La-SnO2电阻式传感器体积小、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短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碳分子筛由于具有孔道均匀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空气分离、气体净化、有害气体去除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在我国碳分子筛的生产能力约3000吨/年,多采用酚醛树脂为原料,通过高温碳化-活化“多步法”调节孔径而制得,其生产工艺复杂、能耗大,且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较低。针对现有碳分子筛制备技术中的不足,本团队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前驱体,开发了一步法制备碳分子筛的制备技术,所得到的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显现出优异的动力学筛分性能,可用于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分离。相对于现有的多步法,该方法具有工艺路线短、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可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可在水中漂浮的成型活性炭方法。将粉状钠盐加入到被低温加热过的含磷酸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并搅拌均匀;之后,进行挤压成型、干燥、炭活化、洗涤、干燥,即得到可漂浮于水中的成型活性炭,其比表面积为400-1500 m2/g。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将物料(含磷酸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稳定的压力下挤压成型,物料不易粘连模具壁,脱模容易;所得成型活性炭形体规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且能漂浮在水体中。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易于控制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传统蒸馏技术来分离CO2的一种有效手段。现有的气体分离膜材料普遍受到气体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间“trade-off”的限制,新材料的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课题组将具有铰链结构的9,9’-双(4-胺基苯基)芴(BAPF)引入到具有独特微孔结构的固有微孔聚合物(PIMs)中,制备了新型的高分子气体膜材料,显著提高了高分子材料对CO2的分离选择性和渗透通量,极大地降低了其分离能耗,市场前景甚为乐观。预计产业化后,CO2分离的能耗能降低30~60%左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该项目研制的水性纳米复合金属管道隔热保温涂料,自制水性磷酸盐类有机耐高温胶黏剂为成膜剂,以纳米二氧化硅和空心玻璃微珠为隔热功能颜涂料,添加无机陶瓷增强纤维,采用高速分散纳米填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性,制备具有隔热、反射和辐射型三种隔热机理协同作用的水性纳米复合金属管道隔热保温涂料。通过考查胶粘剂固化剂、增韧剂的用量、无机陶瓷纤维、隔热基料和无机复合矿物填料对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涂料的最佳配比。采用自制的隔热性能测试装置测试金属管道隔热涂料产品的隔热性能,当涂层厚度为1.5mm,内部温度450℃时,涂层外表温度可降到90℃一下,导热系数范围在0.037-0.052W/(m℃),涂层的保温隔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节能、环保性能;该涂料质轻、涂层厚薄可控,可与基体全面豁结,特别适用于其它保温涂料难以解决的异型设备的隔热保温;同时该保温涂料可常温固化,热处理过程相对简单,便于施工,更合适工业生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我国每年需要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超过了300万例,但人工关节摩擦界面为硬-硬或硬-软摩擦形式,容易发生磨损而失效,大大降低了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可靠性、长寿命人工关节置换需求。因此,亟需突破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短、翻修率过高的科学瓶颈。仿生人体关节设计具有高强度、低摩擦及高耐磨的新型“软-软”摩擦仿生关节,是解决人工关节磨损和无菌性松动问题的最佳选择。因此,研究团队构建了新型的全聚合物PEEK-XLPE仿生膝关节,世界首创“软-软”摩擦仿生关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中国矿业大学防粘材料项目组针对储煤仓、落煤斗、运煤矿车、矿卡等煤炭储运设备粘煤问题进行了长期调研与分析,首次建立了防冻粘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研究了防冻粘材料的防粘机理,明确了防冻粘三要素:焊合阻力、嵌合阻力、分子间作用力,建立了无能耗、高效率先进防粘功能材料设计准则,研发了陶瓷纤维复合防冻粘材料、橡胶复合防冻粘板材、高分子复合防冻粘板、防冻粘涂料等多种防冻粘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福州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将以福建地区废旧沥青混合料为对象,通过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评价、再生剂的开发、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设备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加以解决,提出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和工艺,以促进我省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技术特点或技术指标: 本技术采用研发的分子结构修复的渗透性SBS改性沥青再生剂对废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基于渗透修复再生效果,充分活化老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中胶结料的性能,提高胶结料与新旧集料的界面粘附性,使得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接近新的SBS改性混合料性能,不仅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对其提出的性能要求,而且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高于同类型基质沥青混合料性能。在旧料掺用量提高到40%以上,并可用于中、下面层建设。废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可以解决巨量废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减少再生过程中新沥青和集料的加入,节约不可再生的沥青及集料资源,降低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成本,在中、下面层混合料中掺加40%的旧料,混合料成本可降低15%以上。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福州大学
成果简介:光净化外墙环保涂料是由福州大学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是在普通外墙涂料基础上涂覆一层很薄的光催化涂层,使得普通外墙表面具有净化空气、抑菌、灭菌及自清洁作用,并减缓普通涂料因紫外光照而引起的老化现象,从而延长涂料的使用寿命。光净化外墙环保涂料使用成本低,却可大大减少常规外墙涂料的更新、清洗等维护费用。2011年以来,涂料先后在广汽丰田、福州大学行政楼、浙江绍兴加油站、公交候车亭、银行大楼等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得到应用。2015年,与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的新一代产品投入市场以来,相关产值已超过1.4亿元。该涂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内、外墙、混凝土、石膏板、玻璃、木材、木质纤维板、塑料、金属及其它复合材料等基材表面。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福州大学
成果简介:光刻胶在光刻工艺中用作抗腐蚀涂层材料,是光刻工艺的关键材料,其生产技术复杂,品质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国内光刻胶市场主要由日系的JSR、信越化学、东京应化等公司以及欧美企业所垄断,中国大陆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其半导体级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足1%,难以满足国内企业的用胶需求。半导体级光刻胶的核心是超高纯光刻胶树脂固体单体,但其含有羟基、羧基等金属离子强螯合基团,存在高价金属(如Fe、Cr等)难以深度脱除至20 ppb以下的难题。因此,亟需开展固体单体纯化去除金属杂质技术的研究,打破国外相关大型公司对半导体级光刻胶树脂固体单体生产技术的封锁,完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化供应。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