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随着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汽车产业转型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而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向新台阶的瓶颈之一。山西煤化所开发“湿法造纸技术”将不连续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体结合,通过快速熔融热压成型,兼顾轻质、高强、快速制造、重复利用等多种优点,制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风力叶片、飞行器、医疗器械等领域可以作为传统材料轻量化的替代产品使用,兼顾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此外,通过功能性赋予,可制成优质抗电磁屏蔽、抗雷击、防除冰、抗静定等功能复合材料。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可控新型表面处理技术,短切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可快速异质分散成型,使复合材料中树脂可以充分混合、浸润。采用快速冲压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好,各向同性,可以赋予复杂形状,与传统制造工艺复材甚至金属相比,都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并且材料可快速成型、可回收重复利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主要应用在航天和兵工领域,民用工业领域发展较慢。但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天然气汽车的剧增,民用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也得到重视。碳纤维复合气瓶是由很薄的金属合金内衬或者非金属内衬外面缠绕纤维构成,由于增强纤维密度小、强度高(抗拉强度可达几千兆帕),容器质量得以大大减轻。同时碳纤维复合气瓶还具备可灵活设计,寿命长,制备过程机械化程度高,成本可控等多项优点。山西煤化所基于碳纤维缠绕技术开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管道制备技术,形成系列规格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和耐压管道牌号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海洋工程及交通等领域。该技术具有理论计算、设计、试制、验证及批量生产能力,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及生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为解决基础设施特别是桥梁、建筑的老化现象,开发CFRP片材加固系统进行相应的修复。CFRP加固系统具有质量轻、易施工、耐候性、寿命长等优势,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的钢板、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传统的钢板、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存在加重桥隧、建筑物自重、施工复杂、不耐腐蚀等缺陷CFRP 片材加固技术具有质量轻、易施工、耐候性好、寿命长等优势。 因原材料碳纤维价格较高,导致目前 CFRP片材的成本较高,但结合上述优势,就全成本核算而言,对传统加固技术仍然具有竞争力。特别是随着碳纤维低成本化的推进,CFRP片材加固技术有望逐步替代传统加固技术。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成果简介:测定化合物结构最直接的方法是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但该方法通常不适用于长烷基链化合物,因为生长它们的单晶十分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难点,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黄飞鹤教授团队提出了“超分子对接”概念,利用“分子捕手”——基于超分子大环的金属有机框架,来特异性识别长烷基链化合物,并系统性地测定其单晶结构。这种方法实验操作简单,测试所需时间短,适用底物范围广。因此,这种策略未来可能在药物、天然产物和有机合成产物的单晶结构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Supramolecular docking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alkyl-bearing molecules”为题发表于《自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海洋航体减阻与节能减排,突破了减阻材料大面积施工及长效服役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有机无机杂化多元仿生类液态滑移柔性减阻方法,国际上首次将仿生减阻蒙皮应用于30万吨巨型油轮螺旋案其性能顺利通过相关合作企业的验证,经过长时问实航数据测算,研发的减阻材料具有2%以上的稳定节能效果。主要应用于各种吨位各种型号的舰船、潜艇、鱼雷等海洋航行体的螺旋桨以及船体部位实现减阻节能,未来可应用在各类飞行器和车辆等交通运输以及长距离管道运输领域。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成果简介: 随着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易干扰电磁控制系统从而导致设备故障,各类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还会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上述挑战在有力促进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和发展的同时,也对吸波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质量轻、厚度薄、频段宽、效率高的新型吸波材料,满足军民领域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吸波材料根据其机理可大致分为磁损耗和电损耗两大类。为了利用磁损耗和电损耗的协同作用提高微波衰减特性,并优化阻抗匹配条件,往往将磁性材料与介电材料进行复合,制备磁性/介电复合吸波材料。尽管磁性/介电相复合的方式提供了调节材料磁电参数的平台,多组分材料的制备过程往往较为复杂,且磁电参数易受复合材料形貌、磁性和介电相的结合状态等因素影响,对关键生长参数的精确控制要求较为苛刻。浙江大学吴琛课题组通过空位、界面和掺杂多种方式在过渡金属硫/氧化物中诱导室温磁性,同时实现对电阻率、极化效应等介电特性的调控。获得的新型电磁一体化调控吸波材料具有不仅能满足轻、薄、宽、强的要求,更具有低成本,易于量产的特点。技术优势:1.在一种材料中可实现磁电特性的协同调控;2.电磁波性能优于磁电复合吸波材料,且具有质轻优势;3.制备方法简单可控,适合大规模生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溶性黑磷纳米片/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黑磷粉体置于N‑甲基吡咯烷酮和油酸溶剂中,在冷水浴中超声30~60min,得到黑磷纳米片分散液;再将一价铜化合物加入到所述黑磷纳米片分散液中,在油浴下反应30min~120min后,将反应物离心得到的固体使用乙醇洗涤并真空干燥,得到黑磷纳米片/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应用为在制备润滑油添加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得到的黑磷纳米片/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基础油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可以直接添加在基础油中,并提高其摩擦性能,值得推广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 电磁超常材料微结构耦合具有类电磁感应透明效应(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能极大提高群折射率,在增强非线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拟开展陶瓷/金属杂化超常材料EIT效应及其构型设计与温度调谐影响机理研究。由Mie谐振理论出发,研究陶瓷基"明"、"暗"谐振与耦合机理,分析构型、排列等对EIT效应的影响规律,探索破缺结构模态变化规律;通过与金属单元复合形成杂化结构,采用偶极子耦合方法研究Mie谐振与金属LC谐振局域杂化模态,提炼EIT耦合系数,构造EIT特征参数与微结构几何参数的关联模型,求解以EIT特征参数为目标的灵敏度,发展构型优化设计方法;利用陶瓷介电温度可调性,构建含温度系数的EIT双振子模型,研究温度与EIT特征参数的关联性,建立EIT温度调控方法。本项目在EIT慢光效应、量子信息存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部分研究结果已整理发表 SCI 论文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 2 人,硕士研究生6 人,毕业硕士 2 人,项目负责人于 2015 年被评选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1)完成了难熔合金-SiCf/SiC复合材料相容性研究及匹配性设计,基于界面扩散热力学及动力学规律,揭示异质材料的热扩散机制,并开展了界面匹配性设计,制备出具有高热物理匹配性、化学相容性的可定制化界面。(2)基于相容性研究及匹配性设计,通过CVI工艺首次成功制备出两种新型耐事故难熔合金SiCf/SiC异质复合包壳。(3)开展了难熔合金SiCf/SiC异质复合包壳不同应力状态下力学强度评估和损伤机制分析,并通过对比多种材料的损伤模式和力学性能,进一步了凸显难熔合金SiCf/SiC复合结构的优越性,为难熔合金SiCf/SiC异质材料体系的进一步开发、优化乃至安全应用奠定研究基础。相关成果已发表在CorrosionScience,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等国际顶尖期刊9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航空航天领域对结构减重、结构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以及结构、性能可设计性的复合材料和减少零件及紧固件数目是目前的主要解决办法。运用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制备满足结构轻量化要求的整体结构件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esin Transfer Moulding,简称RTM)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具有成型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小、能耗低、工艺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是复合材料整体成型的一个发展趋势。 RTM成型工艺是一种闭模成型工艺,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低粘度的树脂注入预置增强材料的模具型腔内,使增强材料预制件完全浸润,然后通过加温或恒温的方式进行树脂固化,从而制备材料的工艺。RTM制件同时具备纤维增强体的高强度、高模量,又具备树脂的拉伸率、压缩率,因此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制造,汽车行业等各个领域。 T型带筋壁板是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承力结构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实际应用价值,而复合材料RTM成型技术又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RTM的T型带筋壁板复合材料的成型模具及方法,适用于工厂、科研院所的实验件和小型制件的成型。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成果提出一种适用于RTM的T型带筋壁板复合材料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实现实验件和小型制件的成型。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针对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元混杂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基础开展研究,通过改变混粉工艺和初始粉末形貌及粒度得到不同形态的复合粉末,制备出特定非均匀结构TiB2/Cu 复合材料,分析了非均匀组织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了几种组织和性能不同的TiB2/Cu复合材料,探究了增强相的原位反应过程及其团聚原因;最后通过粉末热挤压和后续烧结工艺研究得到了两种控制TiB2 颗粒和TiB 晶须相对含量的新工艺。形成了基于固相原位反应合成晶须/颗粒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制备了多元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和具有特定非均匀结构的TiB2/Cu 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具体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强度≥600 MPa及电导率≥80%IACS;形成了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原型;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产品。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