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柔性显示OLED蓝色荧光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首次开发合成了基于蒽核连接萘并呋喃新型化合物,通过苯基修饰得到化合物,通过制备掺杂型器件得到高性能蓝光发射,化合物在掺杂BD01浓度为5%时得到最佳器件性能,1000cd/m2亮度下电流效率达到10.11 cd/A,发射波长为460 nm,CIE(0.13,0.10),1000 cd/m2初始亮度下测试LT95寿命为430小时,满足项目指标要求。结果表明刚性基团萘并呋喃经过修饰具有较高的Tg温度,作为发光层材料对于提高器件的效率、寿命等光电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该研究成果为蓝光材料商业化提供了一个易于实现的途径,并实现OLED发光材料的自主IP,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放大生产后,将为公司OLED板块提供新的增长点,为陕西省增加工业创收。同时本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多名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设计和计算的高级研究人员,为进一步在该领域持续进阶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性能Bi2212超导长线及下一代高场磁体的制备技术研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高性能Bi2212超导长线及下一代超高场磁体的制备技术研究”在高性能超导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团队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于泽铭等人组成,经过为期两年的努力,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Bi2212超导长线,线材长度超过500米,并在4.2K、14T下达到临界电流密度Jc超过2800A/mm2的优异性能,这一成果在国内尚属首次。 在研究内容上,项目团队系统地研究了喷雾热分解前驱粉制备技术,掌握了高均匀Bi2212线材加工技术,并开发了线圈高温TiO2绝缘层制备技术,实现了Bi2212长线的有效绝缘。此外,项目还掌握了Bi2212线圈的绕制技术,并通过芯丝增强技术提高了长线的绕制性能,为制备21T(14+7T)磁体提供了技术基础。 项目成果的创新点在于制备出国内首个Bi2212内插磁体,其总场强在4.2K时超过21T,显示出Bi2212线材在制备超高场超导磁体方面的巨大潜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upercond. Sci. Technol》、《Ceramics International》和《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等期刊上,并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获授权。 在成果应用方面,本项研究为我国聚变工程堆(CFETR)等高性能超导长线及新超导材料磁体制备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

工业及商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

成果简介:采用TDLAS激光传感器,精度高、性能稳定、免标定维护、灵敏度高,抗水汽及气体干扰能力强。具有防水、维护方便、快速定位、遥控器标定、声、光报警、数码管显示等多种功能。

用于催化反应产物时间分析的质谱仪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嘉庚创新实验室

成果简介:1)创新性研制国际首套 TAP-TOFMS 仪器可实现多路反应气的快速切换和窄脉 冲进样、产物软电离和快速分析;可实现 m/z 0-1000 的全谱扫描;项目所研发的 TOFMS 系统采用电子轰击 与光电离双模式电离源,能够避免产物质谱碎片的重叠干扰,可对混合产物进行直接分析。2)首创性将本 项目所研发的TAP 系统采用项目组已经成熟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系统作为检测器,特有的脉冲式工作 方式与TAP 脉冲进样系统可以充分匹配,在保证质谱高性能的同时极大地缩小了仪器体积,仪器体积仅为 现有主流商品化仪器的 1/5,仪器成本约为现有商品化仪器的 1/30。

高迁移率透明导电薄膜材料设计开发与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薄膜沉积技术是微纳制造、光学器件、半导体芯片等领域的核心工艺,其通过 原子或分子级别的材料堆积,赋予基底表面特定功能特性(如光学增透、导电、耐腐蚀等) 。随着集成电 路向 2nm 以下节点迈进、光学系统向高精度与极端环境适应性升级, 以及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功能 性涂层的迫切需求,薄膜沉积设备正面临更高性能、更广适应性和更低成本的挑战。

新型高性能量子点MicroLED器件的研制与应用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Micro-LED 显示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 ,极具竞争力 。全彩显示是 Micro-LED 显示技术的关键难点。利用量子点光刻胶经光刻形成高精度的图案化的像素阵列薄膜,用做光转 换层,是 Micro-LED 全彩显示最佳实现方案之一。这种方案能够避免进行多色芯片的巨量转移, 以及由此 带来的驱动电路的设计困难。量子点光刻胶作为该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材料,需要实现良好的相容性、稳定 性、可光刻性及成膜后的高光转化效率。

高功率精细加工皮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发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百瓦级皮秒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涵盖工业级皮秒激光器。该项目采用独特 的光学腔型设计,配有高精度冷却系统,峰值功率高,脉冲序列稳定,光束质量优越、光斑稳定性高。输 出功率 20W 和 50W,单波长输出,脉宽短(<15ps),重复频率在单脉冲-10MHz 可调,具有 Burst 模式, 光束质量 M2<1.3,脉冲能量稳定性(RMS)<2%。

量子点光致发光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闽都实验室

成果简介:量子点扩散板是一种将量子点应用于液晶显示上的技术,可低成本提升液晶显 示的光效与色域,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提高液晶显示的光效与色域,以往采用了QD-LED、QD-tube和QD-flim 技术,虽然QD-tube 和 QD-flim 技术可解决稳定性问题,但高成本很大地限制了量子点的商用进程,因此 需要开发稳定性更好、光效更高、成本更低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QD 背光源应用形式。而量子点扩散 板技术可实现匀光与色转换的功能,很大程度降低商用的成本,满足了市场需求。

高安全性典型微纳米材料设计合成与储能性能提升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京学院

成果简介: 本项目探明新型储能一维纳米材料的反应温度、时间、浓度关键实验因素对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钒酸锌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形貌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解决块体材料规整度差、物相中含结晶水使性能差的技术瓶颈;建立金属钒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优化条件和储能性能评价方法;为实现低成本批量制备关键材料提供依据,提高锂离子电池储锂和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性能。 项目因合成产率高、形貌规整、物相单一、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项目开发出材料规模制备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条件,实现了能量高效储存与转化的性能提升。研究成果不仅促进国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附加值、达到了增产增效效果,而且促进了电池微纳米材料的技术革新和进步,提升了项目的技术水平。

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湖大学

成果简介:叠层是一种搭配,比如把晶硅太阳电池和钙钛矿叠起来、把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和钙钛矿叠起来、或者单纯把钙钛矿和钙钛矿叠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太阳电池对光能的转换效率,理论极限效率可达40%;也能结合不同材料的特性,与钙钛矿取长补短。铜铟镓硒,Cu(In,Ga)Se2简称CIGS,是由铜(Cu)、铟(In)、镓(Ga)、硒(Se)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作为重要的薄膜太阳电池,它的吸光层薄、稳定性好、抗辐射性强,并且具备产业化基础。王睿团队不仅在两端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上实现了快速突破、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攀升。并且还解决了宽带隙钙钛矿的一个痛点,通过引入MDA2+让不安分的卤素离子牢牢地待在晶格中,显著抑制了离子迁移和光致相偏析现象,实现了对钙钛矿“情绪”的有效管理,提升了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稳定性。

高效光电复合电极材料设计及界面调控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以染料敏化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主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在低成本、无污染和高性能方向展现巨大的应用前景。要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必须提高光阳极的光捕获效率,钝化界面的缺陷从而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本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光捕获效率提升、界面缺陷钝化及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抑制的重大科学问题,在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装备预研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15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的资助下,历经近十年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发现了光阳极和碳电极结构设计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建立了调控光利用率和改善空传输性能的新型耦合光阳极以及复合碳电极体系,发现了界面缺陷钝化提升载流子传输效率的机制,通过研制系列光吸收层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实现了光阳极结构设计-界面缺陷钝化-器件性能的一体化调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为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项目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在太阳能电池领域顶级期刊Adv. Funct. Mater, Sol. RRL, 能源领域顶级期刊J. Power Sources, Appl. Surf Sci, Mater De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1篇,包括1区TOP期刊7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生3人;硕士生5人。

新型R-T-X电子化合物高通量集成设计与催化性能研究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本科技成果是由西北工业大学王俊杰教授团队研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开发涵盖电子化合物在内的无机材料基因数据库,并部署综合高通量计算筛选、材料结构预测、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机器学习为一体的材料设计自动计算平台。(2)利用高通量计算,成功首次发现“缺电子”型电子化合物Ca5Pb3。(3)开展新型三元、四元六方层状硼化物h-MAB及其二维衍生物h-MBene等富电子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4)综合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三元金属间电子化合物的合成氨催化性能等。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主要创新点包括:(1)首次发现“缺电子”型电子化合物Ca5Pb3;(2)首次发现新型六方硼化物Ti2InB2。(3)利用理论加实验的方法开展合成氨催化研究。团队开发的材料设计系统已经于2022年10月在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成功部署。团队开发的电子化合物基合成氨催化材料,已经在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开展3000小时的合成氨催化工程的小试研究,效果良好。

首页上一页1 2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