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低耗能快速固态直流限流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暨南大学

成果简介:提出了低耗能快速固态直流限流器的新型拓扑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限流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设计,完成限流器软硬件设计,最终完成样机的研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所研发的低耗能快速固态直流限流器适用于直流配电网大电流、低惯性等运行环境,可实现微秒级快速故障响应,高限流性能,总体运行损耗较小,限流后直流电压电流特性优的特点。

新能源储能高效集成并网运行的混合变压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暨南大学

成果简介:光伏等新能源和储能的集成并网可平缓对电网的扰动冲击、有利于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系统稳定运行。本项目组提出的新能源储能集成变流拓扑与装置,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比于常规两级级联结构,可节省储能变流器,使成本降低20%-40%。典型运行方式下效率可提高1.5%以上,最高效率有望达到99%以上,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装置可实现新能源、储能、交流电网三者之间的直接电力变换,具有多样灵活的运行方式,此外还具有良好的动态运行控制特性和故障穿越能力,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综合性能。

太阳能光伏板及锂电池全量资源化回收技术及装备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本成果围绕报废太阳能光伏板和锂电池等新兴工业废物,开发了两项技术,包括:1)退役光伏组件整板连续热解资源化回收技术:研发了整板连续保护性热解工艺,结合温和氧化除炭与化学蚀刻技术,实现完整玻璃板、高纯晶硅、有价金属等高质回收,通过低氮燃烧与喷淋吸收技术实现氟资源高效回收及含氟污染物达标排放。2)废旧锂电池带液热解回收战略资源技术:研发了带液热解回收战略资源工艺,集带电破碎、带液热解、产物分离、金属提取、污染防控等于一体,实现退役锂电池有机组分能源化利用和锂、镍、钴、锰、石墨等战略资源高效回收。技术典型案例:1)基于处理量为1.5吨/小时的大尺寸光伏组件热解项目,年可实现稳定运行超300天,回收光伏玻璃超7000吨,铝超1000吨,硅晶粒超300吨,碳减排30400吨。2)基于处理量为2.5吨/小时的废旧锂电池热解项目,年可实现稳定运行超300天,回收黑粉超5000吨,铜超1440吨,铝超1080吨,碳减排超12400吨。获奖及成果情况:针对太阳能、锂电池、生物质等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成果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软著25项,主持/参与制定国际/行业标准7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等18项。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多源生物质固废分质热解多联产关键技术及装备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成果鉴定,一致认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一等奖。

生物质催化热裂解新能源、新材料生产技术装备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本成果围绕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的高效转化与循环利用,开发了四项技术,包括:1)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基于颗粒碰撞热质传递强化,实现物料的迅速升温,完成物料快速热解,热解产物经快速冷凝及分离,实现高品质“油-气-炭-热-电”等多联产。2)生物质热转化制氢技术:从热转化制氢原理出发,通过强化热转化过程的热质传递、优化催化剂配方,实现了氢气的高效制备。3)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制备绿色甲醇技术:从生物质气化原理出发,通过强化气化反应过程、工艺过程及核心反应器结构优化,解决气化结焦问题,实现甲醇的高效绿色合成,有效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甲醇生产途径,实现零碳甚至负碳排放。4)生物质选择性热解制备天然香料技术:开发了生物质选择性热解制备天然香料技术,促使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大分子物质定向分解获得4-乙烯基苯酚、愈创木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天然香料物质,实现天然香料的高效制备。技术典型案例:生物质热解多联产项目已应用于全国十余个项目工程,基于3万吨/年竹屑热解联产蒸汽和高品质竹炭项目,年可实现稳定运行超300天,产竹炭5100吨、蒸汽41000吨,碳减排23800吨。

生物质蒸汽-氧气联合气化制氢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生物质/有机固废热转化耦合催化重整制氢过程碳排放几乎为零,是生物质/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热转化气相产物焦油成分高、氢气产率低、热转化装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从热转化制氢原理出发,通过强化热转化过程的热质传递、优化催化剂配方,实现氢气的高效制备。具体工艺流程为“生物质预处理-气化-合成气净化-催化重整制氢-氢气提纯”。

低碳排放新能源动力小型汽车供电组件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其最高发电效率200 w,厚度小于3 cm,面积小于140×88 cm2。该组件耐光化学老化、低碳、高效、柔韧、轻薄、美观。可应用于轻型农业交通设备,如生态园观光车、农林校园通勤车,以及为农用无人机及四轴飞行器、灌溉及除虫装置等。能够降低农民出行和劳作负担,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改善农村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蔬菜秸秆循环利用技术是以蔬菜秸秆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过适当的方式处理之后,作为栽培基质循环利用的栽培系统。以番茄为例,据统计,番茄占蔬菜总产量的7%左右,而我国蔬菜茎杆的年产量约2.7亿吨,所以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番茄茎秆。近年来,番茄茎秆堆肥化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以番茄茎秆有氧堆肥产物浸提液浇灌作物,与山崎营养液浇灌相比,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30.89%、29.93%和39.84%,且果实中挥发性物质和特征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提升了81.00%和24.8%,这显著改善了番茄果实的风味品质。

能源作物柳枝稷器官发育逆转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及其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保障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因其原料广泛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普遍认为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之一。柳枝稷(PanicumvirgatumL.)因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学产量高,在乙醇生产过程中易降解,被国际上确定为替代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模式生物能源作物之一。项目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柳枝稷遗传育种研究的团队之一,经过15年的持续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参编出版专著1部,形成发明专利7件,发表研究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12篇。本项目以团队研究发现的器官发育逆转为基础,构建了成熟的无性繁殖、遗传转化、基因功能解析等技术平台,解析了花器官发育逆转、苗期慢发育、强分蘖性和强抗旱性的遗传机制,创制了特异种质资源突变体库,为柳枝稷和其他作物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林生物质热解产物资源化利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主要知识产权证书号:ZL201310090213.3,ZL201310164737.2。针对解决椰壳、木屑和果壳作为目前农林生物质热解的来源年供应量极为有限的问题。该团队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实现棉杆、红枣枝、葡萄藤等不同来源的乔木、灌木农林废弃物均可作为原材料生产高品质木质活性炭、木醋液和木燃气。通过采用清洁热解生产设备和工艺体系,在制备活性炭的同时,将工业废液、废渣、废气定向分离、控温冷凝等工艺一体化收集生产木燃气、木醋液和焦油,实现“零废排放”。生产中能够将自身产生的不可冷凝气体作为反应过程中的保护性气体和热源,可节省30%能源。设备加热方式为外部辅助加热和物料反应过程中自循环式加热方式相结合,有效的保障物料反应过程中热源的提供。生产全程三废“零排放”。产品综合指标达高国际一流水平,可实现千亿市场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该成果广泛适用于乡村,可将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的农林生物质定向转化为高品质木质活性炭和木醋液等产品,实现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生物质的全组分利用可提高农业和林业生产效益,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并增加农民收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作物秸秆乙醇-甲烷联产闭路循环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专利号(ZL201510572180.5),本成果基于亚临界水法预处理玉米、小麦及柳枝稷秸秆,建立了基于沼液回用的乙醇-甲烷闭路循环发酵工艺,解决了秸秆生物质能转化过程中的3个关键问题:1.以戊糖为主要构成的半纤维素利用率低的问题(戊糖回收率大于70%);2.预处理、酶解和乙醇蒸馏等过程中大量废液再处理问题(转化过程污水零排放);3.作物秸秆生物质能转化过程造成的农田肥力循环缺失问题(有机肥还田)。与此同时,围绕乙醇-甲烷联产闭路循环系统,课题组建立循环过程检测方法,危害副产物积累及清除技术,高效酶制剂开发技术,原料替换循环技术,沼泥菌群循化方法等技术体系,并建立了百升级循环发酵中试试验室,完成了中试试验,为项目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成果拓展了农业废弃物的用途及加工途径,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旋动式高效沼气发酵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开发出集“消短除盲、固菌增殖、自动循环、自动破壳、自动加热、自动调压、两相发酵”等新技术为一体的旋动式高效沼气发酵装置,解决了静态沼气发酵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农村沼气持续发展和高产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微生物电解池产氢与产甲烷耦合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通过“微生物电解池产氢与产甲烷耦合特性”研究,得到了不同原料、不同处理对微生物电解池的影响规律,表明不同温度、不同原料及不同处理对微生物电解池产氢和产甲烷均有显著影响。

首页上一页1 2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