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光伏增透自清洁涂层技术,是一项针对光伏玻璃开发的技术,有效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清洁和维护成本。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光伏玻璃的透过率,增加光伏板的发电效率;还可以提高光伏板的自清洁性能,防止灰尘污渍附着,自动分解和清除表面污垢,保持光伏板清洁,减少清洗维护成本。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该技术仍能保持稳定性能,确保光伏板长期高效运行。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成果简介:目前已经研制出基于氢气和廉价材料的超大规模储能技术,该技术的原材料便宜易得,储能系统简单可靠,适用于GW级甚至TW级的超大规模储能。该技术的循环稳定性高(20000次)、循环的效率高(>85%)、寿命长(20年),推广容易。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成果简介:本成果主要包括领先的无偏压光电解水制氢光阳极技术,兼具高效率和长寿命,实现了器件寿命1000小时的突破,解决了大面积制备技术难题,可以制备面积大于1000平方厘米的单元电极,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百平方米级应用示范。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成果简介:软/硬碳等负极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高温石墨化处理,可以通过原料筛选及预处理工艺、造孔及表面修饰技术充分利用缺陷改善锂离子在碳材料中的快速传输性能,有望开发出兼具高容量、高首效、高倍率、低成本等突出特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用碳负极材料。因此本项目开发出使用焦类作为原料的兼具高功率高容量特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用软硬碳负极材料,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改善电化学性能并提高材料首次效率,可以开发出比容量300-500mAh/g系列负极材料产品,具有超快充(>10C)、超长寿命及优异的低温特性,可以广泛的用于12V/48V启动电源、混合动力汽车、超快充3C类电池、锂离子混合电容、低温电池以及特种电池等领域。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成果简介:在深入理解La Mer形核生长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减小形核窗口时间来增大形核速率,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纯水环境中制备出纳米LiFePO4同时利用沉淀剂将滤液中最有价值的LiOH回收再利用。金属所率先实现了高性能纳米LiFePO4在纯水环境中的绿色高效合成。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简介:富锰高电压正极材料工作电压可达 4.7 V,正极材料高电压化在提高电池比 能量的同时,可以降低电动车用电池的串联数,从而降低电池管理系统复杂度。富锰高电压正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倍率充放电性能,非常适合大功率电池。此外, 富锰高电压正极材料不含金属钴元素,材料成本相比较于三元正极材料显著降低。以该正极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 200 Wh/kg 以上,性能可以满足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简介:实现了新型高容量轻质金属氢化物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拥有轻质金属氮氢化物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该材料公斤级规模化合成,属世界领先水平。完成了轻质金属氮氢化物“存储+分解+净化”一体化固体氢源系统的集成,设计集成了 2代公斤级的储氢系统,系统的各项运行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简介:实现了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探索到关键材料中试规模制备、大容量电芯器件和储能系统集成的跨越。完成了高性能磷酸盐电极的 3-5 公斤级、电解液公斤级规模化生产,开发出了系列钒铁、锰系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软包电池,集成了国内首套 48V/10Ah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作为中低速电动车的电源系统成功示范。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简介:针对锂离子电池发展领域的技术难点,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对其关键电极材料控制制备,并通过不同电解液种类的开发,发展出具有高比能的锂离 子电池、锂硫电池以及固态电池等。技术指标:开发大于230mAh/g高容量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比容量大于 500mAh/g,研制高比能锂离子、固态电池,且具备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能。本项目中试线的建设及中试实验总计至少需要 1000 万元,中试完成后形成的技术成果价值 5000 万元以上。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氢能作为应用广泛的能源,其储存和转运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柔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其出色的表面积和精心设计的孔结构而脱颖而出。这些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采用有机配体,通过巧妙选择的过渡金属,并采用高效的溶剂热法合成。这种制备方法赋予了柔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吸附材料,催化剂,储氨技术材料,氨分解材料,以及催化制氢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这一多功能性使其在能源、环保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多种现实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成果基于BaZr0.8Y0.2O3-δ(BZY)质子陶瓷材料特性,提出了多孔/致密一体化质子陶瓷电解质基体设计,开发了流延-反应烧结技术,获得了致密质子陶瓷及电解质基体的烧结机理。基于多孔层孔隙率合适、致密层致密性良好的准连续界面多层BZY电解质基体,浸渍制备连续且不团聚的纳米电极,降低了燃料电池极化损失,提升其输出性能。这套从BZY原材料到BZY基质子陶瓷燃料电池(PCFC)的制备技术,简化了制造工序,大大降低了PCFC的制造成本,为高性能低成本BZY基PCFC的放大制备及其产业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1) 高压储氢用密封元件开发 高压气态储氢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亟需得到解决。本团队致力于开发高性能和长寿命的密封元件,其可回复变形量大,且能与邻边紧密贴合,形成高效、长时密封体系,阻止泄漏发生。团队已开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橡胶密封元件,其密封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 (2)储氢气瓶用阀门优化设计 阀门是高压储氢气瓶中重要组成附件,具有监测、调节、保护等重要职能。本团队面向极端工况,优化阀门结构、材料和制备等,提升其使用使用性能和寿命。 (3)固态储氢材料研发 开发新型固态储氢材料,实现本征安全、高效储、放氢。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