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构建超薄柔性复合锂金属负极,降低负极/正极容量比(N/P比),同时改善锂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提高锂金属电池的比能量和循环寿命。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以导电聚合物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导电聚合物以其高度柔性和延展性、价格低廉、合;成工艺简单、电导率高、存储容量高等优势,成为柔性能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导电聚合物;进行纳米尺度的调控得到:比表面积大、电荷/离子传输路径快,有交联结构的材料。并设计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使其在弯曲、扭转等状态下有着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图为导电聚合物三维纳米结构图。 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分析:在众多的储能技术中,柔性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分别以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其中的关键材料——导电聚合物以其高度柔性和延展性、;价格低廉、合成工艺简单、电导率高、存储容量高等优势,成为柔性能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导电聚合物作为活性材料因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充放电过程中受到严重的电化学和机械应力,会导;;致电极上活性物质的脱落,从而严重制约其循环性能。通过结构设计得到比表面积大、电荷/离子传输;;路径快,交联结构还能有效缓解应力,使其在能源转化存储中存在广泛应用,既可以作为电化学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材料,也可以作为新一代高能量、高功率电池的功能材料。通过模板法、自组;;装法、电纺丝法等方法可以得到一维纳米线、纳米纤维,二维纳米薄膜或三维纳米框架等各种形貌,;进而对器件性能进行调控。但模板法在制备后需要去模板,制备方法十分复杂。而无模板法,例如界;;面聚合法合成纳米线聚苯胺是利用了苯胺自发生成纳米线的特性,并不具有普适性。对于吡咯和噻吩;;来说,在聚合过程中由于侧链生长,使其容易形成团聚的颗粒。另外,大部分的化学聚合方法得到的;最终产物为粉末材料,结构之间并不具有连续性,机械性能也较差。电导率高、可规模化制备、机械;;性能良好的三维纳米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大意义。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研究结合变温跃层的特性,对传统的单罐储热系统的热传输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改善其供热稳定性。利用密度差诱导自然分层,结合变截面螺旋盘管强化高温区向中低温区的热量定向传递,提高储热罐轴向温降梯度。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子模块电容能量回收及预充电一体化装置,包括储能电容U-c、IGBT半桥电路、第一断路器QF-2、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三工位开关3PS、放电电阻R-1、熔断器FU、控制器和保护外壳;所述控制器包括DSP控制器和FPGA控制器;所述储能电容输出端与IGBT半桥电路输入端相连,构成储能电容充放电回路;所述IGBT半桥输出端与直流侧输入端连接,实现子模块系统与储能电容的连接;所述DSP控制器、FPGA控制器控制IGBT半桥电路及子模块IGBT,驱动相应IGBT协调动作实现电能的回收与重新利用;上述结构固定于保护外壳内;本发明可实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子模块电容能量的回收储存和预充电,实现了子模块电容能量的回收利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成果简介:(一)技术基本情况: 固态电解质材料是影响固态电池性能重要的因素。而离子电导率是固态电解质的关键指标,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密切相关。目前 固态电解质电导率测试的模具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不能用于易吸潮的电解质材料(如有机离子型塑性晶体),且模具跟固态电解质的接触并非紧密接触,导致测试重现性差,结果不准确。 为了能够快速方便的对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需要一种新型的固 态电解质材料测试模具。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种固态电解质电导率变温测试 模具,包括 T 型上阻塞电极,凹型下阻塞电极,导向模筒和夹具,所述 T 型上阻塞电极、凹型下阻塞电极与导向模筒之间构成用于放置固态电解质的模腔,其 中 T 型上阻塞电极、凹型下阻塞电极能以定心滑动的方式的在导向模筒内壁上 下往复移动,所述夹具用于夹持 T 型上阻塞电极和凹型下阻塞电极,所述 T 型上阻塞电极、凹型下阻塞电极均有用于引出电极引线的螺孔;所述的固态电解质 材料测试模具,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可用于测试变温下易吸潮的电 解质材料(如有机离子型塑性晶体),且测试效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已在国家基金课题研究中成功应用,发表成果数 项,其中一篇论文(https://doi.org/10.1021/acs.jpcc.1c05891)。 (三)提质增效情况:有效避免了实验过程中样品吸水情况,增加了测试可靠性,节省了大量实验时间。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相变储能技术利用相变材料吸放热特性,将热量吸收或释放,可有效收集并利用低品位热量,可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因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建筑能源、工业余热利用等领域。太阳能光热、工业余热具有清洁低品位特点,但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能量密度低、回收利用难等缺陷,采用相变储热技术可有效收集并转化为可直接利用、储存和运输的能源。中低温相变材料在能源系统中具有扩大上述清洁低品位能源应用时长的优点。而且利用相变材料储能系统可克服传统显热蓄热系统的热惯性大、体积过大以及输出功率衰减等缺陷,应用潜力巨大。本课题组已研发25℃、30℃、35℃、50℃、60℃、80℃及100℃系列化复合相变材料。对于低温相变材料已经实现纳米胶囊化,中高温相变材料用于箱体蓄热。具有蓄能密度高、寿命长、密度大等优势,可大大减少蓄热体积和占地面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作为高容量、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的最合适的正极活性物质改性尖晶石锰酸锂的需求量将可能达到50,000吨以上,产品市场前景十分良好。本项目采用独特的高温固相烧结法,通过优化烧结工艺和元素掺杂的方法,材料的比表积可达到钴酸锂的水平,减少Mn的溶出,实现了大功率锂离子电池低成本、高安全性、良好高温特性的新型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硅基负极材料无法兼容高容量和高倍率的行业现状,“硅材领航 ”团队开 发出了硅基负极界面缓冲技术及微/纳结构界面氟化技术,成功将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提升至 1500mAh g-1 并满足高倍率充放电,为突破无人机的服役环境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硅材领航团队已发表SCI论文 36 篇, 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8 项,在硅基电池研发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1.研发了在用锂离子电池大数据分析平台,综合车辆充电数据、放电数据和历史数据,形成多时间尺度、多维度的在用锂离子电池性能与安全综合评估技术服务体系。2.研制了在用新能源车辆电池检测装备,构建了完整的在用新能源车辆电池检测体系,为在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安全评估提供了有效保障。3.研发了一种多能互补能量管理系统,解决了目前单一电池储能出现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本产品针对电池用PVDF的溶解性及粘结性能的技术瓶颈,通过共聚改性、共混复合、溶剂选择与优化、不同分子量PVDF的结构与性能优化、耐酸碱性及耐久性提升、亲水改性、多层复合、电解液兼容性,以及粘结机理、粘结效果的系列化深入研究,解决了相关技术痛点。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0项,PVDF材料的相关技术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2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专利奖。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