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一种双重细化锌合金中初生相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细化锌合金中初生相的方法,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及冶金领域。其特征在于结合细化剂和激光处理对锌合金的初生相实现双重细化;具体来说是在锌合金熔体中加入细化剂,实现初生相的第1次细化;然后对固态锌合金进行激光处理,利用该过程中发生的微区快速熔化和快速冷却效应,进一步催化细化剂的功效,实现对初生相的第2次细化;通过双重细化使锌合金中粗大初生相的尺寸细化至原尺寸的0%~50%,锌晶粒尺寸细化至原尺寸的8%~70%;经过双重细化,初生相的形状由枝晶状变为球状,显著提高锌合金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一种功能性快速可溶稀土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快速可溶稀土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领域。所述镁合金组成为MgGdYZrNiMN,其中M为Ga、In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的组合,N为Al、Mn、Ca、Zn、Cu、Sn、Sr、Li、La、Ce、Pr、Nd、Ge、Ag、Si等元素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经熔炼铸造,固溶处理,热挤压以及时效处理得到目标合金。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成分制备的镁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塑性,且可在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中实现快速溶解,适用于加工油气田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封堵工具,工具可在服役完成后自行溶解,省去后续返排、磨铣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一种还原气氛窑炉中快速还原铜渣生产铁铜合金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一种在还原气氛窑炉中快速还原铜冶炼渣生产铁铜合金微粉的方法,其特征是将铜渣、还原剂和添加剂按比例混合破碎或磨细至200目筛余20%~40%,掺入粘结剂和占全部物料干基质量5~20%的水,混匀后用压球机或压块机制成直径15mm~30mm的小球或直径和高度均为15mm~30mm的小圆柱压块,烘干后平铺在窑底,料层厚度为20mm~45mm,料层的还原温度为1250℃~1450℃,还原时间为10~40min。还原后的料球或料块经冷却、破碎、湿磨、湿选得到铁回收率为85%~99%的铁铜合金微粉。本发明将传统技术无法选出的铜渣中大量硅酸铁中的铁提取出来,并转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铁铜合金微粉,实现了铜渣中铁和铜的同时提取利用。快速深度还原过程中将强还原废气的物理热能和化学热能全部回收利用。

一种氧化气氛窑炉处理铜冶炼渣生产铁铜合金微粉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一种氧化气氛窑炉处理铜冶炼渣生产铁铜合金微粉的方法,属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其特征是将铜冶炼渣、还原剂和添加剂按比例混合破碎或磨细,配料混磨均匀后装入窑具容器中,还原窑具容器壁与混合物料之间填充占还原剂总量的15%~25%的还原剂作为隔离剂,然后在窑具容器装满物料的顶部铺一层占还原剂总量的1%~10%的还原剂后将窑具容器密封进入氧化气氛窑炉,经历预热带、加热带、冷却带。在1150℃~1400℃温度下完成深度还原,还原后的铁99.0%~99.9%被还原成金属铁,剩余铜冶炼渣再依次经过冷却、破碎、湿磨、湿法磁选,最后得到铁品位和铁的回收率都在88%~99%的铁铜合金微粉,作为耐候钢的优质冶炼原料。本发明投资少、流程短、效率高、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一种Al-Mg-Zn系合金及其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一种Al-Mg-Zn系合金及其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领域。Al-Mg-Zn系合金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4.0~5.7%Mg,2.5~4.0%Zn,0~0.4%Cu,0.4~1.2%Mn,0~0.1%Cr,0~0.15%Ti,0.05~0.25%Zr,0~0.4%Fe,0~0.4%Si,其余为Al。该合金充分利用Al-Zn-Mg-Cu系列合金的主要强化相η-MgZn2以及T-Mg2Al3Zn3及其过渡相的强化作用,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使该合金在时效析出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时效强化效果。由本发明所制备的合金T6态板材相对于传统的H131冷轧态板材具有更加优异的强度及延伸率。所制备的合金板材适用于装甲以及船舶等铝合金相关领域。

一种微八面体纳米针状结构的疏水钢板及制备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大学

成果简介:本科技成果针对传统钢板在易腐蚀问题,成功研发了一种具有微八面体纳米针状结构的疏水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独特的制备工艺,钢板表面形成了精细的微纳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疏水性能。 具体研究内容涵盖了钢板表面结构的设计与制备、疏水性能的测试与优化等方面。相关成果已在多个期刊发表,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本成果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实现了钢板表面微八面体纳米针状结构的构建,这种结构不仅提高了钢板的疏水性能,还增强了其耐腐蚀性;其次,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在应用方面,该疏水钢板已得到应用,有效解决了腐蚀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该钢板还具有良好的自清洁功能,减少了环境污染。 研发团队由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在疏水材料制备和钢板表面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制备工艺,拓展应用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电磁高纯化工艺技术获取高纯铜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上海大学

成果简介:上海大学团队采用电磁高纯化技术获取高纯铜:5N-7N(99.999%-99.99999%),成本大幅低于电解铜;电磁旋振连铸成型可制备成超细晶管棒线、板带材

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反射面金属网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研发了柔性天线金属网材料经编技术及装备,突破了星载大 型可展开天线金属网材料生产及产业化技术,天线金属网产品已 成功用于我国“北斗”、“天通一号”、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等高性能卫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卫星的通讯能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及深空探测的进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口径 10 米以上收发共用星载天线的国家。

星载天线金属网格材料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东华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当前大口径超高精度可展开卫星天线反射面网格材料的 挑战与重大需求,本课题组展开了星载天线金属网研究,开发 了高模低伸极细金属丝制备及并线合股、金属网经编工艺及设 备、网格结构力学性能及金属网织物型面精度模拟等关键技 术,获得了柔性天线金属网结构,在卫星天线、电磁屏蔽、智 能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从白钨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矿物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白钨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矿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白钨尾矿矿浆的pH至8.0-9.8,加入捕收剂进行粗选与空白精选得到粗精矿,粗选尾矿加入捕收剂进行两次扫选;(2)对粗精矿进行强磁精选,得到黑钨粗精矿与强磁尾矿,黑钨粗精矿再经两次空白精选得到黑钨精矿;(3)对强磁尾矿进行浓缩沉降脱药;(4)调整浓缩脱药后的矿浆浓度为55?65%,加入捕收剂与抑制剂,加热保温,再进行加温粗选与空白精选得到钨精矿,加温粗选尾矿进行扫选,扫选泡沫精矿返回加温粗选。本发明方法采用异步浮选的新理念,可实现钨尾矿中微细粒钨高效回收,同时还能回收黑钨以及锡石等其他有价金属矿物。

一种从富铼渣中制备铼酸铵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一种从富铼渣中制备铼酸铵的方法,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解决目前尚无合适的制备工艺,使物料中的铼尽可能地浸出进入溶液,从而提高铼回收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沉淀剂将铜冶炼废酸中低浓度铼富集形成富铼渣,再用NaClO3?NaCl?H2SO4体系浸出富铼渣,同时调节pH值对浸出液中和除杂,去除了绝大部分铋及部分铜、砷和钼,然后采用N235+ROH+煤油作为有机相进行萃取操作,萃取率及反萃率均在99%以上;采用EDTA配位洗涤有机相除杂,得到含铼反萃液;将含铼反萃液进行浓缩冷却结晶,获得高品位(99.65%以上)的铼酸铵晶体。本发明用于从富铼渣中制备铼酸铵,具有铼浸出效果好、回收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从含银锌精矿中提取银并提高锌精矿品质的方法

所属分类:新型材料产业

所属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含银硫化锌精矿中提取银并提高锌精矿品质的方法,首先将含银硫化锌精矿与适量氧化铅烟尘、钠盐及还原剂混合后升温并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含银粗铅及冶炼渣。含银粗铅通过电解得到电铅及银粉。而冶炼渣则进行水浸反应;水浸反应结束后,进行液固分离,滤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得到可返回作为熔剂使用的钠盐;而浸出渣则为更高品质的脱银硫化锌精矿。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含银锌精矿的高效脱银、脱砷、脱镉、脱氟氯,产出电铅、银粉及高品位硫化锌精矿产品,同时作为熔剂的钠盐在反应中不消耗,反应结束后通过蒸发浓缩结晶再生,实现熔剂的循环使用。本方法具有流程短、环保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

首页上一页1 2 ...1435 1436 1437 1438 1439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