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浙大团队利用孢子碳特殊的结构,并结合一些特殊的纳米造孔技术,制备出一种全新的霉菌孢子碳/纳米磷化镍复合材料。科研人员首先将霉菌通过发酵培养,然后通过镍的造孔能力将其结构优化,再经过高温碳化后,产生霉菌孢子碳/纳米磷化镍复合材料。这个过程就如同珊瑚留下珊瑚礁一般。之后就是与硫元素的融合,在155度的温度下,让硫熔融,以熔融态的方式与碳材料混合,携带的硫就进入了“房子”。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有机太阳电池以可溶液印刷的有机或有机-无机复合光伏半导体为代表;具有吸光能力强,印刷涂布薄膜吸光层(厚度约为硅膜的1/1000),例如印刷有机光伏吸光层厚度约为0.1微米,具有轻、薄、柔、可印刷制备特点,不含铅或镉等重金属,成为黄金赛道上最具特点的光伏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应用增长确定性。浙江大学团队掌握有机光伏材料和太阳电池方面的核心技术,连续三次打破了有机光伏小组件的认证效率世界纪录,也是当前记录保有者。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由电动压缩机、冷凝器、PTC加热器、板式换热器、水泵、压力温度传感器、膨胀水箱、膨胀阀、水阀、水温传感器、控制器等主要零部件组成。确保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在10℃~55℃。基于动力电池实际工作温度大数据基础上,采用温度预测算法、分区模糊控制、边界条件加权算法等控制策略实现精准的温度控制。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锂离子电池已经成功商业化,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移动通信领域,由此给锂电产业链带来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商用锂离子电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亟需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和提高安全性,因此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宽温区和长循环寿命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现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极易燃烧,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也存在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区间窄(-20 ℃至50 ℃)的缺陷。浙江大学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不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新技术,解决易燃、不安全的瓶颈,完全拓展应用至所有下游产业。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阀门采用独特的节流管伺服调控和自能源驱动措施,实现零外泄漏,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工业过程的流体控制。阀门是需求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工业产品,而阀门的密封性能是阀门质量 的关键所在。密封性能差会造成系统泄漏,污染环境,会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所以“零泄漏”阀门是市场期盼的产品。 阀门因采用独特的节流管伺服调控和自能源驱动措施,从而完全改变了普通 阀门的驱动方式。现已开发出内导流手调式阀;外导流手调式阀;电磁脉冲调节阀;外导流电 动阀;齿条式外导流手动-电动调节阀;变角度喷水调节阀;自能源驱动零外泄 漏蝶阀;自能源驱动零外泄漏闸阀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采用聚氯乙烯为主料,通过亲水性纳米粒子改性,提高膜组件水过滤通量和抗污染能力。一种亲水性改性膜组件,采用相对价格低廉的聚氯乙烯为合成膜主料,使成 本降低,且聚氯乙烯具有一定抑菌性,可以防止生物膜滋生,抵御膜的生物污染, 尤其适合膜--生物联用工艺,如污水处理领域。这种膜组件能够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截留有机污染物及细菌等,也可用于 化工,食品领域的分离工艺,分离大分子有机物如药物、蛋白等。目前市场上, 聚偏氟乙烯膜材料价格约为聚氯乙烯膜 4 倍,聚氯乙烯材料在我国研究比较成 熟,价格低廉,通过对该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该产品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替代原有膜材料。 国内膜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对膜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产品的市场前 景非常可观。同时,新型膜材料合成及改性技术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这也为 校企联合申请相关资助课题提供了机会。社会效益:膜分离技术属于绿色水处理 技术,无副产物生成,有利于水回用或有用物质回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提供煤的洁净高效利用新途径,DCFC通过炭的直接电氧化和氧气的电还原实现发电,具有高效和环保优点。直接炭燃料电池(DCFC)技术为煤的洁净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与传 统的燃煤发电和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不同,DCFC 是通过炭在阳极的直 接电氧化和氧气在阴极的电还原来实现发电。在这种煤到电的转换过程中,无燃 烧,无热机,无需对煤重整气化,因此 DCFC 具有高效和环保的突出优点。DCFC 的理论效率达 100%,实际电效率可达 80%。和燃煤发电相比,用 DCFC 发电可将 CO2 的排放量减少 50%,废气排放总量减少到十分之一,且几乎无粉尘排放。作 为 DCFC 燃料的固体炭资源丰富,可由煤、生物质和有机垃圾等经热解或氢解获 得,副产的氢气等可用于氢氧燃料电池,从而可实现最大限度地洁净高效的利用 这些丰富的燃料。本项目针对 DCFC 阳极这一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针对炭粉在熔 融碳酸盐中润湿性差问题提出了预润湿技术,针对炭粉电氧化活性低的问题提出 了酸碱处理脱灰造孔技术。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确定适合于 DCFC 阳极的炭燃料的规格参数(来源、粒 度、物性及组成)、控制炭完全氧化的反应条件(温度、极化电势等),并组装 DCFC 测试样机。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采用镁合金为阳极,碳纤维材料为阴极,利用海水做电解质,适用于小功率、长寿命、免维护的海洋电子设备。海水电池采用镁合金为阳极,碳纤维材料为阴极,直接利用海水做电解质, 采用海水中溶解的氧气为氧化剂而工作的一种电池。工作时,需要海水连续流过 电池的两极,以便为阴极不断地提供氧气和带走阳极生成的沉淀物,因此电池的 结构是开放式的。由于电解质和氧气直接取自于电池周围的海水,唯一消耗的材 料就是金属阳极,因此这种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而且其结构十分简单,安 全可靠,干存时间无限长。但由于受海水中溶解氧气浓度的限制,其输出功率较 小。因此特别适用于为长期在海下工作的小功率电子仪器及电器装置提供动力。 可在完全无需维护的条件下持续工作若干年。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模块化光伏电源可实现最大太阳能转化,灵活地串、并联运行,并自动实现优化的负荷分配控制。与储能相结合的模块化光伏电源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模块化光伏电源在为 负载稳定供电的同时,可实现最大太阳能转化;多个模块化光伏电源可根据需求, 灵活地串、并联运行,并且级联运行的多个模块化光伏电源间可自动实现优化的 负荷分配控制;与现有的“光伏阵列+储能”使用形式相比,级联运行的模块化 光伏电源阵列控制简单、运行可靠。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通过电机定、转子磁路的创新性设计,提升电机电枢绕组的利用率,实现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密度电机设计技术,通过对电机定、转子磁路的创新性设计,利用传 统电机电枢绕组端部形成的磁场产生额外的电磁转矩,进而提升电机电枢绕组的 利用率,实现了电机的高功率密度设计。 已完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直线电机等电机的高功率密度设计技术开发。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管理系统具备抑制超调和振荡、提升动态性能等功能,提高储能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储能装置能量优化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和特点:可以在储能装置充放电过 程中,抑制超调和振荡、缩短调节时间,提升动态性能;实现储能装置内部的能 量优化管理,提高剩余容量的利用效率;采用效率最优的储能装置内部负荷分配 技术,减小不必要的损耗,提升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内部故障检测和故障后 的自动重组功能,避免储能元件单体损坏对整体装置的影响,有效提升运行的可 靠性和安全性。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利用排放烟气加热循环水,有效回收烟气余热,节省燃料并脱硫。本技术利用排放烟气加热循环水,使烟气中的水分在降温、结露的过程中与 烟气中的硫化物充分溶合形成酸性液体,沉降集总后得以回收。可使烟气温度由 200℃左右降至 100℃以下,有效回收烟气余热,可节省燃料 10%左右;降温后采 用节露法使水节露,烟气中硫化物溶于水形成酸,大部分被回收,小部分细小液 滴被气液分离装置回收,总脱硫效率预计可达 80%。该技术可推广到各种应用燃油/燃油锅炉的工、矿企业单位,设备单位投资 指标约为 20 万元/10000m3h-1(烟气排量),当年即可收回成本。随着社会对节 能和环保的日益重视,该项目实现产业化后,将会因其经济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 因素而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将超过 100 万元。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