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外部消控与内部惰化协同的锂电池专用高效灭火剂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通过优化泡沫灭火剂灭火、冷却效能,研发高效泡沫灭火剂;探究锂电池热失控所释放毒性气体吸附、消除方法,制备有毒气体快速吸附材料;研究电池内部锂离子置换及吸附技术,研发惰化正负极、提高电池内芯电阻的复合材料,攻克锂电池高效灭火技术、有毒气体吸附技术及电池内部快速惰化技术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设计合成配方并制备锂电池专用灭火剂,实现锂电池的安全环保、高效灭火。

低成本、高比能、长寿命锌离子电池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本产品围绕锰产品相关下游产品进行开发,制备了锌离子电池二氧化锰正极材料、水系(硫酸锌)锌离子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并开发了低成本、高比能、长寿命的锌离子电池,有望取代污染较严重的铅酸电池,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回收与高效提锂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关键金属回收和负极石墨再利用等难题,团队开发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带电破碎-原位热解还原-优先提锂协同纳米泡浮选负极石墨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铜、铝、镍、钴、锂和石墨高效回收。成果获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奖励。

高温相变材料胶囊化封装技术与高效蓄热储能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开发了胶囊化封装高温金属、熔融盐相变材料技术,有效解决了高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稳定性差、熔化后泄漏以及对储热箱体的腐蚀和换热效率低等难题,开发了微米级高温金属相变微胶囊,以及毫/厘米尺寸的金属和熔融盐的相变大胶囊。以陶瓷为外壳封装的相变胶囊球耐用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储热密度高、换热面积大、储放热效率高。基于此,开发了基于高温相变胶囊球为储热单元的集装箱式的储热系统,具备模块化设计、安装灵活的优点。

离子电池用煤基炭负极材料及电解液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开发适用于锂、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解液技术,创新研发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业化生产技术、煤基硬炭制备技术,并发展涵盖活性材料颗粒粒度分布、电极厚度非均匀性和多层结构等因素的多孔电极阻抗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智能充电程序,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宏量制备与储能器件程序优化。

电化学储能电站液氮抑爆灭火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研究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单体热失控-模组火蔓延-舱级熵爆致灾”的跨尺度链式反应与致灾机理,揭示了跨尺度链式反应过程中“温度场-气体浓度场”时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牵头编制了《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诱发火灾危险测试方法》团体标准,为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风险性评估提供了规范指引;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液氮为灭火介质的储能电站灭火抑爆新技术,阐明了储能电站液氮冷却降温、隔氧窒息协同作用下的灭火抑爆机制,研发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液氮抑爆灭火新装备,牵头制定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液氮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压缩空气固化储能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果简介:本技术通过对空气的固化储存,实现了更大的储存比,在实验室的原理验证发现本技术比常规压缩能力提高5倍,因此可以实现更小尺寸的压缩空气储能,储能密度大幅提高。因此压缩空气储能的适用范围更广,将能够适用于广泛的工业、农业的太阳能发电场景。本技术能够适用更高效的压缩空气储能,达到灵活的风电储能需求。

平板型燃料电池柔性密封装置及其钎焊工艺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果简介:平板型燃料电池柔性密封装置及其钎焊工艺,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型燃料电池柔性密封装置及其钎焊工艺。其特征在于:在PEN 结构 和金属框架之间插入Z 形密封金属,Z 形密封金属上下两平面平行,中间竖直部分为弹簧状。钎焊时,将插接好的密封装置用夹具夹紧,放入钎焊炉,缓慢加热到1050℃,保温40min,再缓慢冷却至室温。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靠性好,允许密封材料在使用温度下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有利于吸收和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提高 电池堆运行的可靠性。

水下航行器动力锂电池组关键技术及应用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水下航行器是掌控未来海洋战略空间、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装备,能源系统技术已成为制约其长服役周期、宽航速范围、大航行深度、多形态构型发展的瓶颈难题。在173计划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军口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多个项目支持下,项目组历经十多年潜心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全服役周期锂电池组高精度效能评估与预警管控技术方案,突破了密闭舱段内锂电池组多场耦合散热评估与组合热管理技术、深海交变压力下锂电池组承压设计与荷电状态预测技术、异构空间内锂电池柔性设计和健康状态评估技术,解决了水下航行器动力锂电池组在异形密闭空间内电池高效安全使用等技术难题,完成了多型水下航行器装备的湖海搭载试验和技术应用推广,社会效益影响显著。

柔性长循环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与开发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中存在的反应动力学差、易产生浓差极化和应力集中等瓶颈问题,本研究旨在结合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极结构设计,通过材料性质优化以及多层级结构(包括微纳结构、宏观结构)构筑,实现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性能调控,研究力电耦合状态下不同条件对储能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兼具良好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本研究代表SCI论文5篇,包括国际顶级期刊Adv. Funct. Mater.等,其中高被引论文1篇。他引次数总计285次。 本研究创新点主要为:(1)优化材料电子结构特性,提高电极表面相变动力学,实现电极电化学性能优化。(2)优化电极结构设计,提高电极机械稳定性,实现电化学储能器件在应力/应变条件下的高电化学性能。本研究实现了多种具有柔性长循环性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这些器件具有轻薄、柔软、可弯折等特点,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和曲面,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研究团队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3名。官操教授,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复合功能材料和柔性储能器件。获2019-2023年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获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海外学者”和“翱翔青年学者”。 徐茜副教授,主要专注于柔性储能器件增材制造等领域。张海峰副教授,主要专注于光电转换与储能材料及器件等领域。刘向晔副教授,主要专注于二维材料与印刷储能器件等领域。

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无人机已成为各国竞争力重构和科技创新必争领域,面对“低空经济”飞行器长航时、环保、高可靠等运行需求,由传统燃油动力系统驱动的无人机已无法匹配低空飞行器执行人货载运、信号中继、巡检巡查等任务的天然属性。发展以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为代表的下一代无人机动力系统,突破无人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是实现我国低空飞行器载运装备技术“自主可控”,增强我国变革型交通科技与产业新格局优势和竞争力,支撑我国“双碳”、“交通强国”、“国家安全”等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体系的可靠保障。 项目组围绕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航空工业集团技术开发项目等项目的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整体突破了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可靠供电、智能管控、数字运维三大核心技术,构建了动力系统“在线实时辨识-协同优化控制-数字孪生运维”的本征体系,解决了动力系统动态过程“看不清”、能效优化“控不好”、运行维护“跟不上”的难题,打破了国外多年来的垄断和封锁,在能耗、环境友好和服役可靠性等关键本构性能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能效优化的技术空缺,并进行了应用示范。

钛合金燃料电池双极板电磁辅助成形技术

所属分类:清洁能源产业

所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针对钛合金双极板冲压成形质量不佳、极限深宽比较小等问题,提出了钛合金双极板电磁辅助成形新方法,解决了钛合金双极板微流道成形回弹严重、几何精度差、表面质量差等问题,突破了大面积微结构模具制造、微结构跨尺度成形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钛合金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高质量、高精度制造,显著提升了成形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项1项。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钛合金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尺寸精度与成形质量,在国内率先开展电磁辅助成形双极板工艺研究,并实现钛合金双极板样件的小批量试制。

首页上一页1 2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下一页尾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