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内毒素血症(endotoxaemia,ETM)是临床上细菌感染后造成人畜禽危重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仅美国每年因内毒素血症导致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20﹪~40﹪,是至今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高的死亡率与机体全身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氧利用率的改变有明显关系。正常机体肠腔内含有大量细菌及内毒素,肠黏膜可允许少量内毒素进入门脉,而少量内毒素对促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存有一定意义。但当机体受到感染、创伤、烧伤等因素作用时,肠黏膜有可能发生通透性增高,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在兽医临床中,由于动物的卫生条件较差,滥用抗生素等原因,使其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进一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禽场大量兴起,伴随而来的细菌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多年来一直是制约养禽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大量崩解,释放的细菌内毒素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内毒素血症或内毒素休克,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为了进一步从更深层次上提示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我们将用内毒素作用家禽后研究其线粒体功能变化,为内毒素血症的防治寻求新的途径。 本课题组于2002年开始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对我省郑州等多个地区家禽内毒素血症的综合防制进行了多年调查和研究,我省肉鸡内毒素血症的发病率为3~30﹪(平均8﹪左右);2004年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对其发病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2004KYCX019)和2008年获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2102130014)资助,应用大肠杆菌(O111B4)和沙门氏菌细菌内毒素分别人工复制家禽内毒素血症模型,采取不同处理后,采集肝、肾、小肠黏膜等不同组织器官的样本进行线粒体功能的研究,提纯不同内毒素处理的家禽组织的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的ATP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线粒体传递链中各复合体蛋白酶的含量及活性,SOD、GSH-Px、CAT、ATP和MDA的含量和活性,以研究线粒体功能的改变。阐述了肉鸡内毒素血症与一氧化氮、氧自由基、线粒体复合体I活性、Na+-K+-ATPase的关系;从亚细胞、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家禽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从线粒体功能改变的角度研究了内毒素血症时家禽组织线粒体的氧利用、自由基代谢和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历经三年时间完成,取得了可喜成果。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本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研究了养禽业中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细菌内毒素血症,建立了肉鸡内毒素血症模型和分离纯化了肉鸡肠黏膜线粒体和肝脏线粒体的方法; 2.研究了内毒素血症肉鸡肠黏膜线粒体和肝脏线粒体的自由基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3.研究了内毒素血症肉鸡肠黏膜线粒体和肝脏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各个蛋白复合体的含量和活性; 4.研究内毒素颉颃剂对肉鸡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为肉鸡内毒素血症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