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本研究项目主要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聚焦离子束技术(FIB)实验加工的方法,研究了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调控方法及其应用于传感器设计的基本原理。 研究工作一由金属开口环堆砌组成的超构材料中元胞之间以及元胞内部的人工原子电磁相互作用。数值计算表明这种三维超构材料中的元胞之间及元胞内的人工原子在共振时激发的电偶极和磁偶极显著地改变等离激元杂化形成的共振频率,这种效应特别是在元胞间距减小到小于开口环的切口宽度时更加明显。我们发现共振模式的对称性对共振频率是否随晶格常数敏感地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当晶格常数变化时,对应于电流反平行分布的共振模式总是几乎不随晶格密度(元胞间距)而变化,而处于较高频率的对应于电流平行分布的共振模式却随晶格常数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红移或蓝移。但是当此类超构分子的层间距改变时,结果是相反的即反对称的共振模式表现出对元胞内人工原子之间的距离变化出现明显的频率改变。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理解三维超构分子结构中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利用元胞之间的间距(晶格常数)调控超构材料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研究工作二考虑了如何利用超构分子的电磁共振激发多个共振模式, 提出了一种由双层双开口环(Double Split Ring Resonators)的超构分子模型,理论上实现了多个电磁共振,同时发现一阶电共振受到内外环电磁耦合的影响发生较明显的频率移动。 研究工作之三探讨了银膜上加工的由矩形孔构成的三聚物复合周期阵列结构中的透射共振现象。研究发现元胞的构形决定了结构对电磁波的散射形为以及元胞内矩形孔的微腔表面等离激元模的分布,由此导致了透射共振峰的劈裂行为。由于元胞内的矩形孔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当元胞内矩形孔的排列作变化时,孔与孔之间通过相互耦合在表面等离激元波传播方向形成“双原子”或“三原子”结构的孔阵列。这引起电磁波的能流在经过不同的孔进行遂穿,即光子在复合元胞内进行有选择性的穿越。研究结果为调控金属纳米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的能流分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这对于研究频率选择表面和传感器等纳米光子器件具有应用价值。
成果推荐 需求推荐 评估专家推荐 评估机构推荐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