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为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7C262M)。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Cynanchum Linn)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甘、辛,具有祛风除湿、解毒镇痉、补气益肾、强筋壮骨、活血散淤、祛痰止咳、强筋接骨、解狂犬毒等功效,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民族药和云南临床上常用的草药,其根茎主要有效成分为青阳参苷,对抗惊厥、癫痫和迁慢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是生产“青阳参片”和“排毒养颜胶囊”的主要原料。 萝藦科植物是研究繁殖生态学的经典性植物,在全世界约180属2200种萝藦科植物中,鹅绒藤属植物约有200种,有关萝藦科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研究多集中在马利筋属植物,对鹅绒藤属植物的研究较少。对萝藦科植物进行繁殖生态学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 青阳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对青阳参野生资源的无序采挖,野生资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通过人工种植以满足市场需要,但是青阳参在自然状态下的坐果率很低,存在“花多果少”的现象,这成为制约以种子繁殖为主的青阳参种植业发展的瓶颈。 本课题以云南青阳参为试验材料,从形态解剖学、传粉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及其坐果率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理论方面:在国内对具有花粉块这一特殊结构的萝藦科植物青阳参进行传粉生物学研究,为萝藦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增加新内容;对青阳参植物胚胎学方面开展研究以丰富被子植物胚胎学理论的内容,为青阳参常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合花粉和资源限制实验探讨其与坐果的关系,并对现有各种“假说”进行验证或补充。 在应用方面:通过对青阳参坐果率低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在人工种植时有针对性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坐果率,对青阳参的GAP规范化种植和保护青阳参资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已获得青阳参完整的形态解剖学、传粉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详见附件)。 由于是基础研究,故目前未产生经济效益。本次是首次申报评奖。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