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36090]柑橘褐斑病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分享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亦是重庆农业主导产业。2007年,重庆市万州库区突然爆发褐斑病,3年内13万亩红橘全部遭到危害,导致20万农(移)民绝收,每年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严重威胁产业发展、农(移)民安定和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安全。此病在我国云南、浙江、广西、湖南等柑橘主产区的宽皮柑橘和杂柑上相继爆发成灾,被误当黑星病和炭疽病进行防治,导致防效不佳,经济损失惨重。因该病为我国突然爆发的新病害,病原未鉴定,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发生流行规律和致病机理等都无从得知,防控经验空白,柑橘尤其红橘产业面临毁灭风险。为了保护库区红橘产业和我市柑橘产业健康发展,保障移民安稳致富、保护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建设成就,防止该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和更大为害,对该病进行联合攻关迫在眉睫。为此,重庆市筹集专项资金,启动应急攻关研究。10年来,围绕柑橘褐斑病病原鉴定、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开展研究和应用,取得如下原创成果。 1.首次鉴定了柑橘褐斑病的病原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病原与寄主的互作机制。 国内首次明确了危害云南塘房橘、万州红橘、重庆天草和费尔切尔德的病害是柑橘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鉴定其致病菌为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明确其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态性及其毒素作用机制;建立该菌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完成柑橘褐斑病菌的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出完整的ACT毒素基因簇;明确蔗糖非发酵(SNF1)蛋白激酶复合体基因(AaSNF1、AaSIP2、AaSNF4),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aPrb1),细胞壁降解酶基因(AaCut3 、AaCut7),磷酸二酯酶基因(AaPDEL、AaPDEH)和铁离子通透酶基因(AaFTR1)的功能;测序获得红橘响应褐斑病菌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系统筛选出25个效应因子,其中7个为无毒效应因子,揭示该菌与寄主的互作机理。 2.系统揭示柑橘褐斑病的流行规律,建立抗病性评价体系并筛选出抗性标记。 明确褐斑病菌主要侵染红橘嫩叶、新梢及幼果,3-6月为发病高峰期;首次在室内建立了快速稳定、操作简单的柑橘褐斑病抗性评价方法;明确了红橘、爱媛38、金秋砂糖橘、椪柑、春见、南丰蜜橘等主栽品种感病;QTL检测到18个与柑橘识别抗性相关的标记,8个与防御抗性相关的标记,为抗柑橘褐斑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3.系统构建了柑橘褐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结合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明确了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异菌脲、铜制剂等10余种药剂防效显著;研发出3类新型褐斑病防治药物;结合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高效预测预报技术;系统构建了红橘褐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柑橘褐斑病防控技术空白。 项目组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 6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技术标准3项,培养研究生15名。成果的应用使红橘褐斑病爆发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红橘总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品质大幅提高,保护和提升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红橘产业。成果在重庆和其他柑橘产区推广应用269万亩,产生经济效益80余亿元,对保护和保障三峡库区柑橘安全生产和农(移)民安稳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柑橘褐斑病防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