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耳穴诊断法是通过观察耳廓形态改变以视诊、触诊、电测定等方法诊断疾病。耳穴诊断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人体疾病能作出一定的定位诊断,对某些疾病还有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因此医者可通过视诊、触诊、电探测等方法来发现阳性反应点,通过综合分析来诊断疾病、判定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本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中风患者30例为观察组;非中风其他内科疾病患者30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B组。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平均(62.3±10.2)岁;对照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平均(62.9±11.9)岁;对照B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平均(63.3±9.7)岁。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CLRH-A型耳穴探测器诊断仪,采集的数据客观真实,力求排除干扰因素,是探索中医现代化、客观化、标准化的一种尝试。“有诸内必行诸外”,当机体有病时在耳廓的某一部位可表现出特异性变化,耳廓诊断方法简便、相对现代先进医疗仪器检查价格低廉,适于广泛推广,可用于对危险人群的预发现,及早进行医疗干预。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耳穴探测积分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中风患者耳穴阳性穴位病理程度较非中风内科疾病患者高,同时验证了耳穴诊断中风具有特异性。治疗15天后,观察组耳穴积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风患者耳穴阳性反应程度随着疾病的恢复而下降;对照组耳穴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对照组患者耳穴阳性反应程度与疾病的恢复无显著相关。 观察组耳穴阳性反应点频次排在前15位的穴位依次为:脑干、皮质下、额、心、肝、颞、枕、肾、交感、脾、神门、胃、内分泌、肾上腺、耳尖;观察组与对照组耳穴阳性反应频次比较,脑干、皮质下、额、心、肝、颞、枕、肾、交感9个穴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风患者耳穴阳性穴位病理程度比健康人高,验证了耳穴诊断中风具有特异性。耳穴脑干、皮质下、额、心、肝、颞、枕、肾、交感与中风病存在相关性。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