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基本情况: 配网智能柱上开关研制项目属于先进制造领域,属于企业自主研发,拥有技术的全部所有权。该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产品通过机械工业高压电器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型式试验,并获得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重大落地培育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被专家评定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第一名,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设计大赛第五名。基于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近年来电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电力及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智能电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绿色、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其中涉及到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和坚强型智能电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必将推动、刺激输配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目的是针对国内10kV柱上开关产品市场的现状,通过对现有产品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节能环保的理念出发,研制一种能适用于当前配电网的配网智能柱上开关,它具有高度统一的对外接口,设计上避免现有产品在结构等方面缺陷,并通过市场推广,促进我国10kV户外柱上开关设备的发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并实现节能环保。 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节能环保、避免开关种类繁多带来的诸多问题而进行平台化设计满足客户各种差异化要求、自动控制系统方面。通过研究使柱上开关产品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设备的设计思路符合配电网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先进技术弥补国内外空白,杜绝SF6气体的使用,规格型号统一,对外接口统一,提高智能化水平,更快推动配电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发展。 二、技术参数: ◆工频耐压: 干试 相间、对地/断口 42/48 kV /min 湿试 相间、对地 34kV /min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相间、对地/断口 75/85 kV ◆局部放电: 绝缘组件≤5pC, 整机≤20pC ◆防护等级: IP67 ◆智能控制器: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达到50000小时,测量精度0.5级,集成6种自动化模式,自动化功能动作时间误差小于1%。 技术成熟度及适用范围及安全性: 产品通过机械工业高压电器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型式试验,并获得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重大落地培育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被专家评定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的突出优势降低设备生产成本,避免了有毒气体排放,大幅度节能降耗,符合节能减排的国际趋势,是典型的低碳减排产品。为我国户外智能配电网络设备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高户外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该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保护环境做做出的效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社会效益巨大。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环网配电系统及供电末端,特别适用于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建设、智能化电网建设以及铁路、煤炭、石油等其他领域。 四、本项目创新点: ◆国内首家纯固体绝缘设计、彻底保护主导电回路、无油无六氟化硫气体、绿色环保。 ◆国内*的平台式一对多技术,一个平台多种功能,可适用于各种工矿和自动化智能配电网络,简化了产品种类和规格,选型方便。 ◆国内首次可更换模块化设计,开关本体、操纵、传动、自动化部分均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配置不同操纵机构模块可实现不同功能,满足市场需要。 ◆完善的智能化功能和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模块。 五、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优势: ◆绿色节能环保设计,采用纯固体绝缘技术,无油无六氟化硫气体。 ◆模块化,开关本体、操纵、传动、自动化部分均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 ◆平台式一对多设计,一个平台多种功能,可适用于各种工况和多种自动化智能配电网络,能满足客户各种差异化需求。 ◆配电自动化功能应用,集线路保护、控制、测量以及信号监视于一体。 ◆智能化功能应用,运行环境的监测与控制,电缆头温度监测与报警,线路故障检测与定位,双电源自动转换,根据电压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故障定位与隔离等自动化功能。 ◆集成化,保护、监测、遥测、录波、计量、电池充放电控制等功能集成。 六、应用情况: 公司成立二十余年以来,凭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逐渐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该项目产品用于电力市场的部分重要项目包括2008年涉奥保电项目、2009年济南全运会保电项目、苏通长江大桥路电项目、南京长江三桥路电项目、天津机场空客总装线配套工程、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青岛海底隧道工程、厦门轨道2号线电力管线迁改工程等。公司产品用于铁路工程的部分重要项目有京九铁路、向莆铁路、昌九铁路、龙厦铁路、哈齐铁路等。此外,该产品还应用于青海格尔木油田、青藏铁路、冀东油田、齐齐哈尔至海拉尔铁路工程等高寒、高原地区。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