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云南杜鹃花资源丰富,但商品生产中绝大多数品种源自国外,受制于国外公司,引进成本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两大瓶颈,严重制约了我省杜鹃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本项目以云南特色杜鹃花为研发对象,以提高我省杜鹃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依托自选和3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的实施,历经近20年的系统研发,在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挖掘优异种质、奠定遗传基础和构建高效育种及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6个,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发表研究论文16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主编和参编出版专著3部。主要技术突破如下: 1.发掘优异种质,筛选关键亲本。成功驯化栽培杜鹃花属种质资源246 种(品种),包括中国原产杜鹃花种类2/4以上,云南杜鹃花60﹪以上,筛选优异种质169份和关键育种亲本46份以上。 2.优化育种体系,培育新优品种。建立了完善的杜鹃花自然杂交和远缘杂交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高结实率,缩短育种周期;建立了芽变和实生苗选育体系,培育出我国首批(6个)获保护权的杜鹃花自主产权品种,填补了中国高山杜鹃花育种空白。 3.创新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发明杜鹃花漂浮法育苗系列技术,有效解决了微粒种子的均匀播种难题,从根本上避免了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了不良环境对幼苗的影响;采用精准施肥、杜鹃花大田栽培技术,使杜鹃花抽梢率由原来的每年抽梢一次提高到3次;创立了杜鹃花促成栽培技术,使马缨花的开花时间由80年代的9年缩短到4年,杜鹃花新品种的开花时间由原来的4~5年缩短到2~3年。 4.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示范推广540亩,生产优质种苗105万株/盆,累计增加产值11000万元,新增利润1504.2万元,新增税收687.1万元,节支总额300万元。示范辐射效果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资金方面:需政府帮助企业进行融资。 技术方面:由新品种转变为新产品,形成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方面都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支持。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