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回顾32例病例均为分化程度高低不等的腺癌,其中,最大径大于3者17例,2-3cm之间者12例,小于2厘米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20例,胰钩突部8例,胰体尾部4例。血管受侵犯例。 CT征象主要为:直接征象:增强后病灶出现不同程度不均匀边缘强化,中心呈相对低密度,肿瘤边界不清,可见蜘蛛脚样或毛刺样突起,强化后肿瘤形态不规则1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者18例,间接征象: 1)胰腺形态改变:胰头轻度增大或钩突变圆顿多见(21例),部分可见胰头颈部局限性隆突(4例),且常可伴有胰腺体尾部显著萎缩(15例)。 2)肝内胆管扩张:27例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胆总管可见截断征。 3)主胰管扩张,26例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扩张主胰管呈串珠状或管壁平滑,以体尾部扩张为主。 4)周围血管受侵犯13例。 胰腺与肿瘤增强结果:增强扫描肿瘤在胰腺期、门脉期的增强值无明显差异(t=0.35,p>0.26),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强化值明显高于门脉期,肿瘤与正常胰腺对比:胰腺期显示肿瘤更清晰。 胰周大血管及小静脉的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表明肿块不可切除,早期表现为血管边缘模糊以后为软组织影包埋血管根部,常见受侵血管为肠系膜上动脉(6例),门静脉(5例)、脾静脉(2例)。 肝脏转移瘤:肿瘤远处转移表明不能手术。 胰腺癌分级: 胰腺癌分级主要依据肿瘤大小,肿瘤对胰周、血管、胆道及十二指肠的侵犯程度。 a:肿瘤大小分4级:瘤体径线<=2.0cm为1级,2.1-4.0cm为2级,4.1-6.0cm为3级,>=6.0cm为4级; b:肿瘤未达到胰腺表面为0级,达到表面未侵入胰周为1级,侵入胰周未达邻近器官为2级,侵及邻近器官为3级; c:肿瘤未侵犯血管为0级,包绕血管<180度,部分侵入血管周围脂肪在5mm内为1级,>=180度为2级; d:肿瘤未侵犯胆道为0级,早期侵及但无梗阻为1级,有梗阻为2级; e:肿瘤未侵犯十二指肠为0级,侵至十二指肠表面为1级,侵犯肠壁为2级。 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的影像学判断:到目前为止,手术切除肿瘤及相应胰腺仍然是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病变部位程度的不同,病人个体差异,影像判断与实际病变之间的限度,使得影像作出胰腺癌可切除性标准很难,一般可切除胰腺癌的表现有: 1、病变局限胰头,肿块<4cm; 2、肠系膜上动脉与胰腺间脂肪间隙存在,无其他血管受侵; 无肝及其他器官转移:根据多数学者标准,胰腺癌不能切除的原因包括: (1)胰系膜上血管、腹腔动脉干、脾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等胰周主要血管被肿瘤包绕,包埋及癌栓形成; (2)邻近脏器胃、结肠等受累; (3)胰周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肿大且融合成团; (4)肝或远处脏器转移; (5)腹膜、肠系膜、网膜受累,伴或不伴腹水。临床上胰腺周围小静脉的增粗、模糊常提示肿瘤向胰周浸润,即使未出现以上明显指征,亦应考虑列入不可切除。其中胰周血管受侵是最主要和常见的不能切除原因。因此,判断胰周血管是否受累,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决定性意义。 亦可结合对肿瘤得分,即将各级套入相应得分,即0为不计分,1级为1分,2级为2分,依次累加,我们认为2分以下应考虑切除,>=4分即不可切除。3分应具体分析。 胰腺癌为少血供无包膜实性肿瘤,正常胰腺血供丰富,这样强化扫描在胰腺期内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及正常胰腺组织,在门脉期能清晰显示肝脏转移灶、肿瘤与静脉的关系及静脉受累情况,对胰周小静脉亦可进一步观察。胰周小静脉扩张是CT发现主干静脉受侵或胰周肿瘤扩散的一种敏感征象,有助于判断血管受累情况可做为肿瘤不可切除诊断标准之一。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胰腺癌肿块,利于尽早诊断。能很好地观察邻近器官和胰周主要血管侵犯、有无切除区域外淋巴结受累或远处器官转移(主要肝脏)情况,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