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1、研发背景:公司从2002年开始进入铁路列车卧具备品领域,与全路十八个铁路局中的十七个铁路局30多个客运段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列车卧具合作关系,成为我国铁路普速列车卧具备品领域市场占有率最大、产品质量最优、信誉度最高的企业。随着我国铁道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数次列车大提速,给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平台。 高铁座椅套作为一类重要的高铁用纺织品,是高铁动车内饰的主要构成,通常情况下高铁用座椅套都是可燃的,由于高铁内空间狭小,密闭程度高,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不但火势难以控制,而且危机列车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高铁座椅套阻燃性能的好坏是控制车辆火灾的关键,其燃烧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尤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而由于乘车人员长时间与座椅套接触,只有其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色牢度才不至于影响座椅套面料的美观,因此开发设计一款性能优良的阻燃高铁座椅套对保障乘车人员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给生产高铁座椅套的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在国外许多国家均通过法令法规或强制性标准对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监管。表1中列出了目前国内外与高铁座椅套燃烧性能相关的质量标准,虽然各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适用产品范围和检测方法具有一定差异,但所其目的都是有效规范约束车用内饰材料生产企业,使其对产品的阻燃性能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源头上控制和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项目通过对现有绿色阻燃剂的筛选以及阻燃涤纶生产工艺的优化解决阻燃剂对人体、环境不友好的问题;同时通过空气变形纱的引入以及对织物组织结构的合理设计,强化阻燃效果并最大限度降低纤维阻燃改性对产品力学性能、色牢度和手感的影响。 2、核心技术与创新点 1) 阻燃工艺的创新研究 本研究中通过将具有生态安全性的磷系阻燃母粒与PET切片进行缩聚并经熔融纺丝制成阻燃涤纶长丝,这种方法使阻燃剂直接固定在聚酯大分子链上,使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渗析或溶解的现象,因此这种阻燃方式使阻燃涤纶具有较持久的阻燃效果以及较好的生态安全性,而且对纤维的可纺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因此为寻求产品阻燃性能与综合性能(力学性能、手感、外观等)之间的最佳平衡,项目采用涤纶纤维阻燃改性的工艺。 2) 纱线结构的创新性研究 本项目利用空气变形纺纱技术使喂入的改性涤纶原丝在高压流场作用下进行开松、位移、缠绕、成圈,纺制得到空变纱,在纱线表面形成丝圈和丝弧结构,使其具有仿棉、仿毛等仿天然纤维风格的特点。 3) 织物力学性能的创新性研究 项目在进行阻燃工艺改进以及织物结构设计时时刻考虑各参数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发产品的经纬向断裂强力远远超出行业内客户的普遍要求,经向断裂强力为1830N(基准值为1200N),纬向断裂强力为2090N(基准值为1000N)。 4)较好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产品符合GB 18401-2001标准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技术指标。 耐用性:拉伸强力、撕裂强力高于相关标准要求。耐洗涤16次后阻燃性能仍能达到氧指数≥32%。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阻燃高铁座椅套的开发,助力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为高铁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乘座环境,使旅客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产品批量投放市场后,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完善,客户反映较好,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用户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预计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税900万元以及售后服务性收入3500万元。 (2)、社会效益 本项目生产的阻燃高铁座椅套产品,满足了高速列车运行状态下对座椅套阻燃性的要求和旅客乘坐舒适度的需求,且拆装方便,解决了原有的座椅保洁难题。同时,本项目研发了一套完善的座椅套生产工艺标准,在座椅的挂柱或扶手穿孔加工工艺上有创新。 项目开发的专用面料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能满足机车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安全防护方面的需求,其耐磨和耐洗涤的特性,可以大大减少更换周期,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同时,本项目开发的阻燃高铁座椅套及其面料生产技术还可以运用到其他运输领域,如地铁头等座以及航空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好示范作用。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