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江西省气象科技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晚稻寒露风灾害影响定量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晚稻寒露风灾害强度、灾害等级的定量评估。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寒露风是双季晚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但当前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仍局限在定性预估及灾后调查水平,客观化、定量化灾害发生程度定量评价技术是当前农业气象业务短板,不能满足服务政府部门开展防灾、救灾工作的需求。开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的客观、定量化的评价技术研究对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是当前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工作重点。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项目基于分期播种试验、历史灾害个例分析、灾害调查等多源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灾情反演、GIS技术等方法,对双季晚稻寒露风发生程度定量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论点与论据: 1.分析了寒露风对双季晚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确定双季晚稻寒露风主要致灾因子为降温幅度、过程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利用主成分分析原理,构建了双季晚稻寒露风多要素综合、定量指数模型(即利用致灾因子,建立一个对晚稻产量影响的多元数学方程式)。 2. 建立了寒露风发生期间降温幅度、过程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低温持续时间等多个致灾因子对晚稻影响的综合定量评价标准,改善了单一要素对灾害等级定性评价的不足,提高灾害评估的准确率;形成了晚稻寒露风灾害影响定量评估技术方法,实现晚稻寒露风灾害强度、灾害等级的定量评估,推动灾害影响评估业务技术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 3.基于寒露风灾害指数,开展了江西省各双季晚稻种植区寒露风灾害强度和风险定量评估,明确了指出晚稻寒露风灾害重点防御区域范围在我省西部和北部地区。 四、创见与创新 1.建立了双季晚稻寒露风灾害影响定量评估方法,实现了双季晚稻寒露风灾害强度、灾害等级的定量评估,推动了灾害影响评估业务技术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 2.构建了双季晚稻寒露风灾害影响多要素综合、定量指数模型,实现多个致灾因子对晚稻产量影响的综合、定量评估,解决了灾害影响难以定量化的关键技术问题; 3.建立了双季晚稻寒露风多因子综合定量评价标准,改进了单一要素对灾害等级定性评价的不足,提高了灾害评估的准确率; 4.基于寒露风灾害指数,对江西省各双季晚稻种植区寒露风灾害强度和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实现各区域晚稻寒露风灾害影响的定量化。 五、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为我省水稻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2014年以来,项目成果已在江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水稻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得到了较大范围和稳定的应用,在省农业气象中心和赣州、南昌、湖口等市县级气象和农业部门进行了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我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引起寒露风灾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降温,建立的评估模型仅从温度这个角度来对寒露风过程进行评估,未考虑其他不利的气象因素,比如台风、降水和相对湿度等,也未考虑不同品种对低温冷害的耐受程度等非气象要素的影响,未来需加强研究。在实际对寒露风过程进行评估时,应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寒露风的发生情况,开展相关的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 六、历年获奖情况 无。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