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肺癌和胃肠道肿瘤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持续上升,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精准医学”的概念崭露头角,并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应用。精准医学是将个体疾病的遗传学信息用于指导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其中的关键是遗传学信息、诊断、治疗三者的结合,使疾病的诊治更具有针对性、靶向性和特异性。同时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所致,环境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启动因子,而个体的遗传特质决定了其对肿瘤的易感性,研究肿瘤发生的生物学特性,建立集个人基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数据库是肿瘤防控的重要环节。 申请组成员在近年运用现代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肿瘤家系诊断、肿瘤个体化治疗和肿瘤个体化防控三个方面进行了推广运用。 1.采用完整规范的基因突变筛查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对家族性胃肠道肿瘤家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和遗传性肠型胃癌)进行了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本项推广运用在技术方法上涵盖了各类突变类型的检测,同时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高效、高通量、快速的特点,以满足指导临床工作的需要。 1)在筛查策略上,采取了全基因检测的方式,同时以DNA和RNA分子做模板进行检测。 2)技术方法上,采用PCR-DHPLC结合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点突变和微小片段突变,确定突变位点和类型;MLPA技术用于检测基因大片段突变。RT-PCR结合片段大小电泳分析技术,对可能存在于内含子区域的功能性突变进行定性检测。 2.研究药物代谢和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MicroRNA在胃癌中的突变和异常表达机制,探讨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某些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关系,在癌症的诊断、预后、治疗和指导肿瘤个体化用药方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潜力。 3.以基因功能学分析为导向,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在特定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下,与肿瘤发病紧密相关的代谢酶基因和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频、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和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 本项推广运用首先在江苏省各地区选取肺癌和胃肠道肿瘤高发的县、市作为遗传与流行病学研究现场,进行了标本收集及流行病学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获取每个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生活饮食习惯等信息。收集病例和对照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在此基础上,对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各基因多态位点进行了筛查,并对筛查出的高频多态位点开展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人群携带率高且具有相关潜在功能的多态位点。然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分析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及其差异;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对GIC的风险度(odds ratio ,OR)及95%可信限(Cis)。调整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等人口学指标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最终我们初步建立地区性集个人基因信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数据库,为我省的肿瘤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项目研究相关结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两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两项,技术平台已推广应用于包括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的十余家医疗单位。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