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7HW037),应用领域为精神病学领域。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神经发育假说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近年来受到重视,在许多脑区域均有表达,包括新皮质、海马、杏仁核、小脑等。国外研究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BDNF基因C270T、G712A、G196A多态性的研究,但是结论不一。 国外研究发现,DISC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均可能相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疾病的共同的易感基因。但是目前结论不一,需要进一步验证。 S100B基因已经作为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由rs9722和rs1051169构成的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相关,影响S100B基因表达。问题:这些潜在功能的单点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不可而知。 以上研究多未深入到认知功能这一层面。尚未见BDNF基因C270T及G196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关联性以及关于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的关系的研究报告,也未见探讨S100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空间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报告。如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理现象和认知功能与上述几个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现象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遗传基础:(1)以大样本病例对照的方式,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正常人C270T和G196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差异,并分析与精神病理现象和认知功能的关联性。(2)验证S100B基因多态性是否可能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空间能力。(3)探讨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的关系,探讨互相交叉的临床精神病理现象的基因学基础。 成果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5.6%比4.3%,χ2=31.47,p<0.001),C/T基因型更常见于患者组(27.7%比7.7%,χ2=34.93,p<0.001)。与对照相比,患者组所有的认知测验表现均较差,但三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认知评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是,C/T基因型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分略高于C/C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未发现不同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或认知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强有力证据。发现,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阳性症状相关,与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和认知功能不相关。 成果二:①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BDNF基因G196A 基因型G/G、G/A、A/A和等位基因G和A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5)。②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BDNF基因G196A A/A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4.558,P<0.05)。③G/G、G/A、A/A三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完成分类数、持续错误数和两种连线测验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认知功能不相关,但与阳性症状相关。 成果三:分裂症组T/T、A/T、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28.0%、69.5%,T、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和90.4%;抑郁症1组分别为3.1%、24.0%、72.9%、15.6%和84.4%;抑郁症2组分别为2.4%、23.4%、74.2%、15.3%和84.7%;对照组分别为1.0%、16.0%、83.0%、17.0%和83.0%。四组之间基因型总体比较Kruskal-Wallis检验x2=8.072,P=0.045。四组之间等位基因总体比较x2=8.564,P=0.036。组间两两比较经Mann-Whitney检验(双尾),基因型(Z=-2.802,P=0.005)和等位基因(Z=-2.837,P=0.005)分布在分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与不同亚型的抑郁症均无关联。 成果四:S100B基因rs9722和rs1051169两个SNP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视空间障碍相关,具体地说,导致S100B表达水平升高的等位基因,rs9722的A等位基因和rs1051169的G等位基因均可导致视觉空间能力差,特别是心理旋转任务。这些结果提示,S100B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发挥作用。 成果五:形成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英文论文4篇,被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