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人工心脏――心脏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ance device, VAD)是目前解决心脏移植供心来源不足的一项很有前景的方法。但在我国目前尚未有自行研发的气动隔膜式心室辅助装置成熟产品出现。本课题研究项目即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气动隔膜式心室辅助装置和气血心室隔膜材料,形成气动隔膜式心室辅助装置制造工艺和技术,并进行临床前研究,为产品最终进入临床应用做出准备。 项目由天津市胸科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市塑料研究所合作,天津市胸科医院负责材料和心室辅助装置样品的生物医学评价和动物实验工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负责心室辅助装置外壳和主体材料的合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和评价工作,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负责气血心室隔膜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心室辅助装置的整体设计和制作工作。具体成果完成情况如下:① 掌握了聚醚型和聚酯型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工艺,形成了公斤级材料制备的实验室技术,可以提供公斤级的样品,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的设计制作。②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手段,在聚氨酯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引入聚氧乙烯和肝素等功能性材料,提高聚氨酯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能,改进了材料的抗凝血性能。③ 在材料制备的基础上,设计并加工了心室辅助装置装置的模具,成功制备了一批心室辅助装置样品。④ 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了材料的生物医学评价方案,完成了材料的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等生物医学评价工作。⑤ 通过体外流体力学实验,完成了气动隔膜式心室辅助装置密闭性、瓣膜抗反流性、隔膜活动性以及耐久性等检验。并通过大型动物实验检验心室辅助装置样本进行活体检验,证实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心室辅助装置所产生流体压力可基本满足临床心室辅助要求,短期应用于实验犬有效安全稳定,并为今后下一步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本项目申请专利5项,已授权2项:发表论文17篇,其中国外刊物12篇,SCI、EI、ISTP收录10篇,国内刊物5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国生物材料和制造技术水平,推进国产化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在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治疗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降低终末期心脏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填补国内空白,对促进天津市医用材料领域和产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本项目属于医用产品的前期研究,目前尚无直接的经济效益。已生产的心室辅助装置成品已通过各项临床前研究,为我国将来心脏外科临床的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