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属甘肃省青年基金项目“甘肃省农家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筛选及抗病基因检测”项目部分研究内容。冬小麦是甘肃陇南麦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2万hm2左右,占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40%以上。小麦条锈病是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然而,由于小麦条锈菌的寄主专化性和高度变异性,常常造成生产上原来的抗病品种“丧失”抗性,变为感病品种,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依据地区生态特点和小麦生产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寻找新抗源、培育小麦抗锈新品种来达到持续控制该区小麦条锈病的目的。因此,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人员经多年的选育研究,于2020年育成抗条锈丰产、适宜当地川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 3 主要论点和依据 中梁4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自育材料11110(白芒麦//04H668/天选50)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组合为白芒麦//04H668/天选50///兰天19号,原系谱号为12173-10-18。其中白芒麦为农家品种,田间抗病性表现突出,但丰产性差、熟性晚;亲本04H668引自河南农科院,经田间鉴定表现早熟、矮秆、丰产性好,抗条锈病,抗寒抗旱性较差;天选50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具有抗病性突出,丰产性好的特点;亲本兰天19号引自兰州商学院小麦研究所,是天水及周边地区主栽品种,具有抗寒抗旱、高抗条锈病,丰产性好的特点,但感白粉病,易倒伏,不抗穗发芽。2012年配制杂交组合,经连续多年定向选择,2016年入选株系12173-10-18遗传表现基本稳定,提升到品系鉴定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17-2018年度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同期推荐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018-2019年度继续参加川区组区试试验,2019-2020年度参加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同期进行抗性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检测、DUS测试等。 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45天,比对照兰天33号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90.4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强。旗叶上冲,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整齐,饱满度好。亩穗数35.0万穗,穗粒数46.5粒,千粒重46.02克。籽粒容重748.0克/升,粗蛋白(干基)14.6%,湿面筋(以14%水分基)30.2%,沉淀值40毫升,赖氨酸0.48%,总灰分(干基)2.0%,吸水率64.4毫升/100克,面团形成时间2.4分钟,稳定时间1.6 分钟,延伸性133 毫米,最大拉伸阻力80 E.U,拉伸面积14平方厘米。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同期对白粉病进行苗期混合菌接种鉴定和甘谷接种及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接种及自然诱发的白粉病表现中感。 产量表现:2017~2019年连续两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3.75公斤,比对照兰天33号增产3.17%。2019~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7公斤,比对照兰天33号增产3.9%。 适宜范围: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 4 创见与创新 中梁42号利用亲本中蕴藏的丰富的抗病基因,挖掘自身的抗病基因,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总体抗条锈性表现较好;品质经检测达到中筋粉的要求,用于加工面条和馒头等传统食品;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5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中梁42号在甘肃省陇南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当地小麦增产、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应用推广前景较好。 6 历年获奖情况 无。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