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34002]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利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分享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背景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项目任务书编号:WB13B110。项目工作起止时间2013.11~2015.11。为满足绿色农业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迫切需求,项目研究利用麦蛾卵为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新扩繁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等蜂种,扩大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范围,高效防治玉米螟、二化螟、大豆食心虫等重要农业害虫。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扩繁的赤眼蜂可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稳定重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发展优质农产品;能减少对化学农药防治的过度依赖,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土壤和水域受到的农药残留污染;减缓害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费用;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对全面提高农业害虫防控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应用不同蜂种对中间寄主寄生选择,扩繁不同赤眼蜂蜂种 用于大规模繁殖赤眼蜂的天然寄主卵主要有麦蛾卵、柞蚕卵、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在农业上有大规模的应用。以麦蛾卵为寄主的赤眼蜂标准化生产,可提高中间寄主和赤眼蜂工厂化生产的可操作性,减少生产消耗,提高天敌昆虫赤眼蜂生产效率。 2)赤眼蜂不同蜂种对寄主的寄生能力差异 赤眼蜂属的寄主范围广泛,但特定蜂种的寄主范围却各不相同。蜂种与寄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同蜂种的寄主范围各不相同,其繁殖指数均以在各自的原寄主上最高。 3)利用赤眼蜂优势种,提高防治效果 赤眼蜂的品系的形成缘于不同的生境与寄主种类等因素,品系的寄生能力会随着有关条件而发生变化。利用赤眼蜂进行农林害虫防治时,防治效果往往产生较大差异,赤眼蜂的品系问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赤眼蜂进行农林害虫防治中,一个通常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尽量使用优势种群,对要防治的靶标害虫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4)扩繁赤眼蜂生物防治农业害虫 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交配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寄主,即主动寻找新鲜的害虫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害虫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害虫卵内,并吸取害虫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害虫卵不能正常发育为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碍了害虫的发育,达到控制害虫目的。 4、创见与创新 1)利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项目研究拓展了赤眼蜂繁殖中间寄主种类、拓宽繁殖赤眼蜂种类,高效防治农业害虫。 2)赤眼蜂经大量扩繁储藏后的羽化率均在80%以上,扩繁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大面积应用平均防治效果达到76.6%。 3)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的螟黄赤眼蜂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8.3%,比用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繁殖的赤眼蜂提高7.3%。扩繁的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平均防治效果达到79.3%,水稻平均增产14.9%,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利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扩繁赤眼蜂大面积应用,不仅可以对农业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形成制约害虫种群发展的生态群落,这种群落可长期存在,提高农业防灾能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 2014年至2016年甘南县、克东、泰来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三年累计15.12万公顷,为农民增加效益18412.6万元。 存在的问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作用缺乏认识,由于生物天敌防治农业害虫是一个自然的食物链,它没有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因此农民对生物防治接受缓慢,需要加强培训、示范、推广工作。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