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常见问题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33821]大黄灵仙胶囊修正胆管细胞miRNA网络失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应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分享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多种因素多个环节参与其发病,病变复杂,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是最主要的病理过程,胆汁性肝硬化和胆管细胞癌是疾病反复进展的最终结局。外科手术是对症治疗的不二选择,但手术治疗后部分病人肝内胆管结石仍不可避免的复发,特别在较为年轻的患者当中,复发后不得不再进行次手术或者多次手术,无疑将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基于此,课题组从中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有效的中药方剂,从理论构建到方药筛选,再到疗效验证和初步机制研究,最终形成了能有效防治肝内胆管结石的中药复方——大黄灵仙胶囊。因此,深入阐明大黄灵仙胶囊的效应机制,明确中医药在西医棘手疾病中的特色疗效优势,对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甚至对整个中医学的学科价值都有不可缺少的现实意义。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明确胆道炎症致胆管细胞 miRNA 网络失衡参与胆管内结石形成特征;探明大黄灵仙胶囊调控的靶 miRNA,且是否存在量效关系;阐明大黄灵仙胶囊通过调节 miRNA 表达而发挥的效应作用。研究意义:从胆管细胞内源性 miRNA 网络层面阐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石机制,揭示大黄灵仙胶囊调控的靶 miRNA;从调控胆管细胞 miRNA 表达角度,进一步阐明大黄灵仙胶囊通过调节靶 miRNA 表达而发挥的效应机制,揭示大黄灵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夯实基础。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1.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伴长期胆道炎症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成石因素目前仍未完全阐明,1991 年 Cetta F 对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就发现胆红素钙结石患者细菌检出率为 96.1%,2003 年 Shoda J 等进一步运用 PCR 16S-RNA 技术,证实患者胆汁中有较高的细菌检出率,据此又从病原学层面证实了胆道炎症的存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肝内胆管结石与反复胆道炎症实为一病,前者描述病理改变,后者体现临床表现。可见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成石与胆道炎症密切相关,长期慢性胆道炎症是该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2.长期胆道炎症促进结石形成胆道感染是肝内胆管结石成石的主要致石因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细菌内毒素可通过肿瘤坏死因子 α 和蛋白激酶 C 途径,刺激肝内胆管细胞高表达粘蛋白 MUC2 和 MUC5AC,过度表达的黏蛋白在胆管表面可能形成了一个捕捉钙盐脂质结石原发病灶微环境,促进胆管内结石形成,并可通过改变胆汁流使得原有结石进行性增大;另一项研究发现,细菌内毒素可通过上调 TGF-β/1- Smad2/3 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胆管细胞上皮-间质样表型转化,引起肝内胆管纤维化,进而导致胆道狭窄的发生,直接参与胆管内结石形。 3.胆管细胞是长期胆道炎症直接受累细胞 肝内胆道基本由胆管上皮细胞组成,即胆管细胞,肝内胆管细胞是许多肝胆疾病的直接攻击目标,长期胆道炎症使肝内胆管细胞直接受累,诱发多种病理过程,导致胆管病理性重塑,在结石形成与疾病进展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本病的相关基础研究已逐步由肝细胞转移到直接受累的胆管细胞,并在缓解胆道炎症,抑制胆管细胞纤维化增生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4.胆道炎症诱导胆管细胞 miRNA 网络失衡特征有待揭示 miRNA 的时序性与特异性决定了细胞与组织功能的特异性,其参与复杂的基因调控,在部分癌细胞内源性 miRNA 网络研究方面,已经相当深入,但就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而言,目前专注于胆管细胞内源性miRNA网络特征至今还未见文献报道,胆管细胞内源性 miRNA 调控网络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特征,在学术界还有待揭示。 5.中医药防治肝内胆管结石病历史久远 虽说中医无“肝内胆管结石”这一病名,但对胆的生理功能及胆结石病的症状表现却有相当透彻的认识,《灵枢》谓:“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胆能输藏胆汁,主决断,且为阳气初生之枢。胆的生理功能不仅早有记载,病证表现也不例外,《灵枢·胀论》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由此,结合古今文献记载,可将肝内胆管结石归属于中医“胆胀”、“胁痛”病证范畴。 6.大黄灵仙胶囊是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方剂课题组经历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艰辛的探索,从理论溯源到方药筛选,最终形成了能有效防治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剂——大黄灵仙胶囊,其由生大黄 15 g,威灵仙 30 g,芒硝 10 g,金钱草 30 g,枳壳 12 g, 鸡内金 10 g,泽兰 15 g,柴胡 12 g,郁金 12 g,磁石 12 g,黄芪 30 g,甘草 5 g 组成,方中大黄、芒硝攻下导滞、利胆排石;金钱草、郁金、柴胡、枳壳、泽兰相伍,既有清热利湿之功,又有理气祛痰之效;鸡内金、金钱草、威灵仙均为排石佳品;威灵仙、磁石则为经验用药;黄芪、甘草意在益气补虚,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攻下排石的功效。从临床到基础已初步证实了大黄灵仙胶囊的疗效作用。在形成比较成熟的大黄灵仙胶囊方药后,课题组进行了为期 2 年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大黄灵仙胶囊能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率,中药治疗组 1 年内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为 29.4%(20/68),对照组为 47.1% (32/6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发现,大黄灵仙胶囊有明显保护动物肝胆组织的作用,并能维持胆汁中总胆汁酸的含量,从而预防结石形成,其作用靶点还在于稳定 CYP7A1mRNA 表达,上调胆固醇 7a -羟化酶、胆汁酸盐输出泵基因表达。前期研究已首先证实了大黄灵仙胶囊的疗效作用,并初步探明了其疗效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扎实的前期铺垫。 ④创见与创新 本研究直接着眼于胆管细胞 miRNA 调控网络,明确该网络失衡致胆管内结石形成特征是本项目的创新之一;将大黄灵仙胶囊的效应机制深入到调控胆管细胞内源性 miRNA 表达层面,是本项目的创新之二;针对西医治疗难点,结合医学研究前沿阐明中医特色优 势方药的疗效机制,是本项目创新之三。 ⑤社会经济效益 大黄灵仙胶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及术后复发和预防,并取得了明显疗效,可有效减少结石、预防复发,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⑥历年获奖情况 1.唐乾利、赫军、王清坚、黄名威、刘祖军、覃振林、俞渊、庞国栋、狄钾骐,基于肝胆同病理论防治胆石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号:2012-J-2-031-07),2012 2.唐乾利、赫军、黄名威、俞渊、王清坚、廖冬燕、黄炜、陆世锋、黄小明、周薇,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的临床研究,获 2010 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证书号:201002-11 LC-06-R-05),2010 ⑦存在的问题 无。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