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发现早期大肠癌,已成为大肠癌研究的重点课题。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隆起型腺瘤,而对非隆起型(凹陷型、平坦型)病变关注甚少,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简称pit)和腺管开口形态之间微血管形态(capillary pattern,简称cp),在发现微小病变和早期癌中意义重大,是鉴别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的重要指标。内镜下醋酸喷洒粘膜后,导致黏液变稀,起到清洁黏膜表面的作用,它的白化效应突出黏膜表面形态结构,可以看到清晰的腺管开口形态,NBI内镜是利用窄波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有效观察,强调微血管形态改变。 本课题对于大肠镜发现可疑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通过内镜下粘膜醋酸喷洒后,利用它的无色、喷洒后能迅速凸显粘膜表面的腺管开口形态、清洁黏膜表面的作用和白化效应,结合NBI窄波成像内镜,观察腺管开口形态和微血管形态改变,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及引导靶向活检,提高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尤其发现非隆起型病灶(凹陷和平坦型),为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适应症提出准确的依据。2011年11月-2013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636例患者中筛查出180例共236个可疑病灶,分别用单一NBI、醋酸染色结合NBI、靛胭脂染色的方法观察病灶腺管开口形态、微血管形态、粘膜白化时间,分别进行图像清晰度评价,预测其病理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图像清晰度的比较:腺管形态的观察,醋酸染色结合NBI组与单一NB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113,p=0.000),与靛胭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8,p=0.013);对微血管形态的观察,醋酸染色+ NBI组与单一NB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384,p=0.007)。醋酸染色结合NBI、单一NBI、靛胭脂染色,对大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2%、89%、86.9%,醋酸染色结合NBI明显高于单一NBI,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4,p=0.273),醋酸染色结合NBI明显高于靛胭脂染色,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221,p=0.073)。观察腺管形态,醋酸染色结合NBI优于单一NBI和靛胭脂,靛胭脂优于单一NBI;观察微血管形态,醋酸染色结合NBI优于单一NBI。醋酸染色结合NBI的腺管形态分型、微血管形态分型、黏膜白化时间对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分别是90.5%、85.7%、92.1%,特异度分别是90.6%、94.1%、88.2%,准确率分别是90.5%、90.5%、89.7%。腺管形态分型IIIL或IV型,联合微血管形态分型II型和醋酸白化时间31-60 s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81.8%、88.6%、94.2%、73.0%;腺管形态VI型,联合微血管形态分型IIIA型和醋酸白化时间6-30 s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7%、90.7%、85.7%、69.7%、90.7%。得出结论: 1、 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图像清晰度的比较,醋酸染色结合NBI明显优于单一NBI,优于靛胭脂染色; 2、 醋酸染色结合NBI对大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单一NBI,高于靛胭脂染色; 3、 观察腺管开口形态,醋酸染色结合NBI优于单一NBI和靛胭脂染色,靛胭脂染色优于单一NBI;观察微血管形态,醋酸染色结合NBI优于单一NBI; 4、 醋酸染色结合NBI的方法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大肠癌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对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大肠癌有较高的价值; 5、 腺管开口形态为I、II型,微血管形态为I型则为炎性或增生性病灶,暂时不用处理,内镜随访;若腺管开口形态为III、IV型、微血管形态为II和或少数IIIA型则为腺瘤,若腺管开口形态为VI、IV型、微血管形态为IIIA型则有一定的早期癌的倾向,应尽早进行内镜下治疗,若腺管开口形态为VN型、微血管形态为IIIB型则基本为浸润癌,需外科手术治疗; 6、醋酸染色结合NBI能清晰显示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腺管开口和毛细血管形态,对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判断其可能的病理类型,从而指导治疗,且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价格低廉的优点。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