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课题背景:双腔球囊导管的应用是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方法的一次改进,它采用隔室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的X线辐射,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利于适当放宽HSG适应证。双腔球囊导管法不需要保留阴道窥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降低了曝光量。应用充有生理盐水的小球囊封堵官颈内口,比宫颈塞法封堵效果好,造影成功率高,同时也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但是双腔球囊导管法发生造影剂逆流的现象明显增多,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造影剂逆流是指注入的造影剂经异常途径进入子宫肌层及盆腔淋巴、血管而回流至循环系统。逆流征象的出现是由于子宫输卵管的病变及人为因素造成。因此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逆流对诊断子宫输卵管病变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对传统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发生造影剂逆流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的差别,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原理:宫颈塞法是将金属通液管插入宫腔,行宫颈外口封堵,妇科医师近台操作推注造影剂10~15ml;双腔球囊导管法是将双腔球囊导管插入宫腔,向球囊内注射1~3ml生理盐水,回抽导管封堵宫腔内口,导管另一端连通液仪器推注造影剂5~10ml,隔室观察造影剂充盈过程,摄片记录子宫输卵管充盈相及弥散相。 性能指标:宫颈塞法逆流发生率为11.4%(24/210),双腔球囊导管发逆流发生率为18.2%(45/24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4.08,P<0.05)。两种造影方法发生逆流的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0.02, P > 0.05)。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临床实践,选题具体而明确,试验设计类型选择正确,统计学设计合理,设计规范严谨,技术路线清晰,方案具体可行,试验步骤合理,实验方法先进。课题具有科学性及先进性。 国内对子宫输卵管发生造影剂逆流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逆流发生的原因、类型及临床意义;对宫颈塞法及双腔球囊导管法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的比较研究局限于子宫输卵管显影率的比较,而对两种造影方法发生逆流的比较研究,未见有文献报道,课题具有创造性。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ysterosalpinography,HSG)检查损伤小,在有经验的医验操作下并附以数字X光机的应用能对输卵管堵塞作出正确诊断,准确率达98%,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是目前用来了解子宫形态、输卵管是否通畅及通畅的程度和具体堵塞部位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许多方面是超声、CT、核磁、宫腔镜、腹腔镜、输卵管镜等所无法替代的。双腔球囊导管的应用是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方法的一次改进,它采用隔室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的X线辐射,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利于适当放宽HSG适应证。双腔球囊导管法不需要保留阴道窥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降低了曝光量。应用充有生理盐水的小球囊封堵官颈内口,比宫颈塞法封堵效果好,造影成功率高,同时也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法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明显增多,有逐渐取代传统宫颈塞法子宫输卵管造影的趋势。根据实验结论通过调整导管末端的位置、调整球囊的体积及注射速度、选择月经干净后5~7d检查减少双腔球囊导管法发生对比剂逆流的比率,降低子宫输卵管疾病的误诊率。 技术安全可靠,适用于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法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规检查,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应用广泛,该课题在几家三甲医院应用表明,应用该课题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子宫输卵管逆流,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了较为真实的影像学资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2010年获得一项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励。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