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4370]新能源和区外电力高渗透下省级电网中长期协同发展关键技术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国网大武口公司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随着间歇性新能源规模化并网、区外电力高比例馈入,省级电网供给侧的随机性特征愈发突出。供给侧随机性下的电网特性将发生重大变化,为保障新能源的“并得上、送得出”和区外电力的“落得下、供得出”,迫切需要探索新能源和区外电力与电网的交互式影响机理,研究协同发展方法,评估发展风险,构建新能源和区外电力高渗透下省级电网中长期协调发展关键技术体系。课题以源网荷协同发展为目标,立足电网规划视角,以电网“供给侧随机性、中长期协同发展、风险综合评估”为切入点,基于“供给侧随机特性、协同发展方法、薄弱环节辨识和综合评估方法”四个维度构建了省级电网中长期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体系,并以河南电网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主要创新包括:①在研究供给侧随机特性及与电网交互式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的风电场机群聚合方法,降低了大型风电场仿真的复杂度,提高了仿真精度,为中长期电网协同发展研究奠定基础;②构建了涵盖特高压落点布局、接入方式和送出方案三方面的区外电力与省级电网协同发展方法,提出了区外电力通过特高压直流分极接入省级电网的拓扑模式,将直流功率输送至不同区域和电压等级的交流电网,提高了省级电网网架结构的灵活性;③提出了基于概率N-2的评估方法和基于多阶段重要抽样的快速求解算法,形成了含高渗透新能源和区外电力的省级电网综合评估体系,实现了对电网故障概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考虑,并开发了电网风险综合评估软件包;④构建了考虑输电断面容量约束和负荷权重的改进最优切负荷模型,提出了基于支路风险参与因子的评估指标,表征不同支路对系统整体风险水平的贡献,实现了对电网薄弱环节的量化辨识,为电网网架加强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课题共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2篇,EI检索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课题成果在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和国网安阳供电公司得到深入应用,成效明显。政策支持方面,为“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解决中国能源结构失衡问题,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协同发展”等能源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决策参考;生产运行方面,通过提高供电能力、优化输变电工程建设时序、促进新能源和区外电力消纳,2015-2016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增收节支总额约3.2亿元;生产管理方面,为河南省“十三五”电网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指导未来河南电网科学发展。课题已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提出了适应特高压交直流受端电网中长期双侧随机性的新模型、新方法,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